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递延税

递延税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

什么是递延税

2,什么是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什么是递延税款

3,递延税款通俗的讲是什么小白求解释

1.递延税款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2.第一步分录里的递延税款2.5实际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未来纳税总额(符合负债的定义),也就是第二步里面为何应交税金要比所得税费用多2.5的原因;
按我的理解,由于税法和会计的计税方法有差异,所以会产生一些税法要求交,但是会计没计算的税款;还有就是税法没要求交,但是会计在计算税的时候计算了。这样的差异就会产生递延税款。递延税款还分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由于交税的时候按照税法计算交税,所以呢,按照税法的要求交了, 但是会计还没计算的,叫做递延资产;会计已经计算了,但是税法还没要求交的,属于欠税务局的,所以就是递延负债了。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明白。

递延税款通俗的讲是什么小白求解释

4,什么叫递延税款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税款用来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基本会计分录:1.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递延税款2.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借: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可抵减时间性差异:1;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2、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期末,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对于“递延税款贷项”

5,什么是递延税

这个是会计法和税法在收入认定发生上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一种特殊情况。 一般是预收后,会计上是认为预收但是我还没开票是不缴税的,但是税法上认定你收到钱就是销售完成当月就要缴税。 会计分录上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怎么做具体看是资产还是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所得税金额不变。应交多少税是客观的,法律规定的,把多少钱算入所得税费用是主观的。 应纳税所得额都是通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计算出来的,不可能用税法上确定的利润减去税法上确定的费用来得出。纳税调整项目中有一条叫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弥补的亏损数是经过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会计上的利润。比如,会计上发生亏损100万,经过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是-50万,那以后实现利润弥补的是50万(不理解)。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先算出应交所得税金额,再计算出递延税款,最后倒挤出所得税费用。新准则好像规定都要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所谓债务法,就是把递延税款贷方看作一项负债。递延税款如果发生在贷方的话,就表示你现在发生的业务需要花掉这么多的所得税费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你还没有给钱,为什么呢?因为国家不让你给。它什么时候让你给你才能给。于是就有了负债。所以递延税款贷方记录的数字表示的是你以后需要付多少钱。因此,当税率变动的时候,原有的递延税款贷方的值需要调到现行税率下的值。因为你以后要付多少钱是按今后的税率付的,而不是按以前的税率付。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直观,比较便于理解。递延法不科学,取缔了它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分析如下: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税所得是指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2.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属于长期资产。 http://blog.niwota.com/a/315922.htm

6,什么是递延税金

是指由计税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引致的资产或负债。这种暂时性差异主要来自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贷款准备金,以及待弥补的经营亏损。当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由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额而影响的所得税金额要作为递延税项单独核算。递延税项的最大来源是折旧。正常情况下,其结果一般是应纳税所得小于会计报表体现的所得,形成递延税项负债,公司的纳税义务向后推延,这对公司是明显有利的。扩展资料: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税项,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税项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税项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所得税金额不变。应交多少税是客观的,法律规定的,把多少钱算入所得税费用是主观的。  应纳税所得额都是通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计算出来的,不可能用税法上确定的利润减去税法上确定的费用来得出。纳税调整项目中有一条叫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弥补的亏损数是经过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会计上的利润。比如,会计上发生亏损100万,经过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是-50万,那以后实现利润弥补的是50万(不理解)。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先算出应交所得税金额,再计算出递延税款,最后倒挤出所得税费用。新准则好像规定都要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所谓债务法,就是把递延税款贷方看作一项负债。递延税款如果发生在贷方的话,就表示你现在发生的业务需要花掉这么多的所得税费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你还没有给钱,为什么呢?因为国家不让你给。它什么时候让你给你才能给。于是就有了负债。所以递延税款贷方记录的数字表示的是你以后需要付多少钱。因此,当税率变动的时候,原有的递延税款贷方的值需要调到现行税率下的值。因为你以后要付多少钱是按今后的税率付的,而不是按以前的税率付。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直观,比较便于理解。递延法不科学,取缔了它
递延税款,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税款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科目的借贷方分别核算的内容是: 借方核算: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减少, 贷方核算: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减少.这里有例子帮你解释: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30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 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按照3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与税法相一致。2005年1月1日,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 15%。除该事项外,历年来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2005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的金额为(120 )万元。 解析:05年年初,累计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为3000/3-3000/5=400 递延税款的余额=400×33%=132(借方) 05年税率下降,调整的递延税款金额为400×(33%-15%)=72(贷方)税率降低,递延税款的余额减少,所以调整的金额应该计入递延税款的贷方。 05年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为(3000/3-3000/5)×15%=60(借方) 所以递延税款的余额=132-72+60=120(借方)参考资料:无
这是企业所得税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说个例题,但愿能帮你理解,你企业利润100万,但按规定本年只可提10万折旧,你会计上提了20万,那要纳税调增10万,但这多提的10万折旧可以在以后年度补扣,则当期应税企业所得税275万,算净利润时只可扣所得税费用250万,还有25万所得税要在以后年度计算净利润时扣除,这25万就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
在07年新的会计科目变更中“递延税款”已经更名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编号是2901

文章TAG:递延税款  什么  递延  递延税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