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合同的效力问题

根据合同法规定。 有以下4中效力:一是,合同的生效。二是合同的无效。三是合同的效力待定。四是合同的可撤销和可变更。

合同的效力问题

2,合同的效力有哪些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合同的效力分为以下几种:1、有效。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真实在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下签订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2、无效。非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违法相关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就是无效,不受法律保护。3、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附条件、附期限的合同,需要其监护人追认或者满足某一条件、期限,合同才有效。4、可撤销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予以撤销的合同。

合同的效力有哪些

3,关于合同的法律效力的问题

这份协议的效力有待商榷。 养老院的经营与父母的赡养不能混为一谈。 养老院的所有权归属可以约定,但各自财产的继承权不能约定。
这可不一定,要看具体合同内容。 不过一般而言,很少有有效期五六十年的合同,但如果一直在履行,双方的合同关系也就存在,相关权利义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
只要合同没有过期且没有明显的违背现行法律就还有法律效力,但如果你的合同有很明显的对某一方显失公平,并且诉于法院的话,法院可以根据民法中的情势变更的原则予以调整.
合同如果确实是当事双方当时的意思表示,而且不违背法律精神和社会公德,通常合同应是有效的。如果涉及一次买断,不管是买断什么,退一步来说,就算合同无效,估计你也很难有什么法律救济方法了。

关于合同的法律效力的问题

4,合同的效力有哪几种情况

合同的有效和无效是最常见的两种效力状态,也最为人们所熟知和掌握,不过多赘述。除此之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两种效力状态——效力待定和可变更可撤销。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使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进行追认,追认之后即成为有效合同,不予追认则为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分两种情形,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有待其法定代理人去追认;二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有待被代理人去追认。无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还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合同的行为人与合同的义务人相分离,合同的订立者不承担义务,而承担义务的是与订立者存在特定关系的另外一个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可变更或撤销的法定事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一经撤销则成为无效合同,不被撤销则为有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分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其法定事由包括(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二是受损害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的,其法定事由为一方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而使受害一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另外,变更和撤销合同属于不同的请求,当事人请求变更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请求撤销的,法律则没有禁止予以变更。以上,合同的效力状态包括四种,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是最常见最为人熟知的状态。有效和无效的逻辑关系为对立关系,在其中间存在效力待定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两种状态,该两种状态是有条件的有效合同或者无效合同,视条件是否成就具体而定。
1生效合同;2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5种合同无效的情形;3可撤销合同。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3种情形;4效力徒定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在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时,该合同效力为待定状态。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越权代理或代理权终止后

5,协议效力问题

乙公司应当支付该款项。作为该合同,双方约定核对对账结果后支付款项,乙方签收甲方的发货单等资料未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可以默认承认该笔交易,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款项;即使抛开该合同条款不谈,乙方也应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款项”,如果乙方不付款,乙方则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无义务支付该款项,而其无义务支付款项的唯一条件就是 甲方没有发货,如果乙方签收货物,并未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则可以默认验收合格,乙方收货,则更应该支付该款项。在这里“对账”并非该比交易成立的最终要件,这个约定的效力不能高于法律的基本规定。依据请参见《合同法》139条、157条、158条、159条、161条。具体情形 还要视货物的性质、合同的具体约定而定理由参见
甲公司作为原告,自然承担举示证据证明乙公司欠款81.125万元的证据。甲公司目前举示的证据不能证明乙公司欠款81.125万元,因为乙公司未对账。但甲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个举证责任,即证明发货单由甲公司交乙公司持有,甲公司完成了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已经转移到乙公司承担。乙公司如果否认欠款81.125万元,不仅仅要以没有对账结果抗辩,还应该证明发货单的情况,是否有乙公司有效签字认可,是否总金额是82.125万元。乙公司拒不举证证明,就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法院直接判决乙公司支付81.125万元。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
由于乙方没有实质对帐,因此甲方必须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自己发了多少货,价值多少.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甲方吃亏比较多.
有效力
1. 乙公司接收货物之后,已签收发货单。故已有事实证明,货物已经交付,所有权已经从甲公司转移至乙公司。故乙公司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对账的义务,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以对账不准确为由作为不支付货款的抗辩不能成立。乙公司应承担迟延提交对账结果的违约责任。2. 故乙公司应提供自己认可的对账结果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至于是否应支付81.125万元,法院应根据双方提供的其他证据,按法律规定进行裁量。法律依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6,论述合同的效力

案情: 罗某系某公司的法定代理人,2004年2月,罗某以该公司的名义向周某借款10万元,书面约定此款于2004年8月20日归还,另计利息3万元,该公司未在此书面约定上盖章。2004年3月16日,应周某的要求,罗某与其妻李某将他们共同所有的一套商品房作为此款本息的抵押担保,并书面约定如本息到期“协商延期半年后再无法偿还时,可作抵押。”签订协议后,罗某即将该房两证原件交于周某。2004年8月20日至2005年2月20日,该公司未偿还该款本息,其间周某一直催要无果。周某无奈,于2005年4月21日起诉,要求该公司按约定偿还本息,罗某与李某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诉讼中,三被告均未到庭应诉。周某的代理人在庭审中指出,该公司应对罗某的借款行为承担还款义务;抵押担保协议生效,仅不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法院最后判决:该抵押担保协议因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故双方之间的抵押合同虽成立但不生效,判决该公司偿还本息,驳回周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律师评析: 本案涉及到抵押合同的效力与物权变更的联系与区别。罗某、李某与周某签订的抵押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达,双方均有订约的行为能力,该合同依法成立。根据《担保法》第41、42条并结合《合同法》第44条第2款的规定作出上述判决,我们不能认为《合同法》第44条第2款规定有误。因为有些合同的生效与否关系到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成效如何的问题,比如招商引资中涉及的部分合同,国家必须依靠强制力,通过法律的形式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但这些我认为从法理上讲,仅限于债法方面,而不能涉于物权领域。 合同债权与物权是两个不同的平行权利,各自有着不同的规范,虽然现在有物权债权化的现象,但也只是少数特定情况下的规定。债权规则不可规范物权行为,相反亦是。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受物权规范的调整,与抵押权同存的必然是抵押合同关系。这种关系很显然受债法调整。运用上述观点,我们自然知晓抵押权和抵押合同之间的关系。很遗憾,《担保法》第41、42条却没有分清。该两条将债权和物权混为一谈,更遗憾的是,在有关《担保法》的司法解释中亦未将两者区分,导致审判实践中类似本案的判决结果屡屡出现,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抵押权(担保物权)与合同债权应当区分。如果一个民事行为同时涉及物权和合同债权,那么,除法律规定的其他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应当以一般合同的标准认定该合同是否生效。涉及到物权的方面自然按物权规范行事,如果物权方面未按或者未严格按物权规定而导致物权行为无效,则该无效行为不能当然地影响到合同债权的效力。权利人只能将因物权行为的无效而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债权来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物权行为中的善意方)的合法权益,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合同法》保护交易的基本原则。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7,论合同的效力1000字左右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的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5条则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根据《民法通则》中对合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该“协议”一词应包含双重含义:一为合同,二为合意。所以有的学者也认为: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而合同的成立就意味着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这种理解应当说是比较正确的。那么,当事人各方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进行交易,怎样才能使合同(也就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法律认可和保护,不论是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应着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合同的效力在理论认识上的不一致甚至是混乱,使得对其进行研究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意义。《合同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都具体规定了对依法成立的合同进行法律保护。因此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就成了国家对合同的认可、保护与干涉的具体内容之一。所谓合同效力,指的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约束力,它存在于合同自生效至失效的全过程。根据《合同法》理论、《合同法》的现行规定及司法实践,我们可以把合同的效力主要分为合同有效、合同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四种效力类型,与此对应产生四种效力类型的合同,本文根据不同的效力状况进行相应的具体研究。一、合同效力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效力及类型; 二、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关系、特点; 三、 合同有效:概念、特征及条件; 四、 合同无效:无效合同的概念、特征、无效的原因、无效合同的分类; 五、 效力待定的合同:概念、特征、要件及表现类型; 六、 可撤销合同:概念、特征及权利的行使; 七、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关系; 八、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九、 几种特定情形下合同效力确认的专题讨论及评价
如果想了解合同的效力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专门的章节对合同的效力进行了规定。如果是想要一篇关于合同的效力的论文,我建议你去百度文库、豆丁或者其他的法律论述的文章里去查找可借鉴的参考内容。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9年2月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对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其中关于合同的效力的内容是:二、合同的效力  第九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第十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   第十一条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第十二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第十三条 被代理人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有效代理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后,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因代理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第十四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十五条 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买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请求追究出卖人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文章TAG:论述合同的效力问题论述  合同  效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