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防震措施3条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2.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防震措施3条

2,一级结构师辅导有关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

规范中相关的规定(不包括丁类建筑) 1)抗震措施(规范3.1.3条)甲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2)抗震构造措施(规范3.3.2条及3.3.3条)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 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一级结构师辅导有关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

3,防震措施有哪些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做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防震措施有哪些

4,防震的主要措施

防震的主要措施是设计并建造具有较高防震能力的建筑,同时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以及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工作。在个人层面,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应选择躲在牢固的家具或承重墙墙角下;如果住在一层或平房,可尽快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如果在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等悬挂物。另外,关闭火源和电源是降低地震损失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安全的空间如承重墙的墙根、墙角躲避。保护好头部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和毒气,努力呼救也是必要的。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也非常重要,设计文件中应当明确指出抗震设防烈度、类别以及拟采用的抗震设防措施。对于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大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抗震设防专篇。设计并建造具有较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结构设计: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要合理设置结构刚度和强度,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2、建筑材料:选择高强度、轻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3、基础设计: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桩基础、箱形基础等,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4、隔震技术:采用隔震技术,如橡胶支座、滑移支座等,将地震波的传播与建筑物隔离,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5、抗震设施:设置抗震设施,如防震支撑、防震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6、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质量可靠。7、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防震减灾

5,目前的结构抗震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目前的结构抗震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减轻结构自重,加强结构刚度和整体性。选择优良的匀质场地。选择适当的结构部位考虑有限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荷载的能量。减轻结构的震害损失。建筑平面形体尽量规整对称。加强填充墙体与框架的有效连接。
对非结构构件,如女儿墙、围护墙、雨蓬、门脸、封墙等,应注意其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对围护墙和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避免其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应避免吊顶在地震时塌落伤人。应避免贴镶或悬吊较重的装饰物,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6,抗震有哪些措施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7,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地震时的剧烈摇动约1分钟左右。请躲在结实的桌、台等下面藏身,保护头部。 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火源!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 关闭火源能防止灾害扩大。应养成习惯,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关闭火源。 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胡乱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险。请认真确认周围情况以后,再从容行动。 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时会因为地震的摇动而使房门歪斜而打不开。请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躲开危险的物体! 在室外遇到地震时,应注意围墙倒塌,窗户玻璃或招牌等落下。应到安全的建筑物中或附近较大的场所避难。 在百货店、剧场等地应按照工作人员指示采取冷静行动! 汽车靠左停车,在管制区域内禁止行车! 请根据汽车收音机的信息行动。 注意山崩、崖塌、海啸! 处在山崩、崖塌、海啸等危险区域时,应立即避难。 请徒步避难,携带品控制在最小程度! 使用汽车会引起堵塞,妨碍灭火、救援、救护活动。 不要相信流言,请按正确信息采取行动! 发生灾害时易于为流言所惑。请根据报道机关和区市町村、消防、警察发布的信息行动。 家庭防震对策 请进行家庭安全检查。 进行建筑物的抗震检查,如有必要应进行加固。 注意石油暖炉等用火器具和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保管。 寝室、婴儿房间、老人房间最好不要摆家具。(确保安全空间) 将家具固定,不要在家具上堆放物品。(防止落下) 将家具用l型金属零件固定。(防止倒塌) 从平时起做好保护生活准备。 饮用水(一人9升)、食物(1人9餐,婴儿应备奶粉) 急救医疗品(别忘记带常备药) 袖珍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和贵重品 内衣、毛巾、纸巾、其它根据家人情况准备所需物品。 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确认家庭内分工和灾害时的联络方法。 确认临时集合场所、广域避难场所和避难路线(请到区市町村的防灾主管课确认)。 掌握急救方法。 从平时起就建立与近邻的协作体制。 与附近邻居就防灾措施进行讨论,建立协作体制。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都及区市町村实施的防灾训练。 ■发生灾害时的安全确认 地震时,电话不易打通,请记住与家人安全的确认的方法。

8,有哪些防震的方法

一、做好防震准备   ⑴ 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参加地震科普宣传活动,掌握基本的地震防 御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⑵、家庭成员平时应掌握包扎及人工呼吸等简易急救方法,并准备必要的急救药 物。   ⑶、在地方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应准备好食物、饮用水、手电筒、毛巾、 御寒防雨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要熄火、并对煤气、电闸等 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⑷、在地方政府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 线和地点疏散。   ⑸、已发布临震预报、实施地震应急地区的家庭,要选择好避震场所或按政府做 出的安排,争取时间在指定场所修建临时防震棚,注意卫生、防火、储存饮用水等。   ⑹、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⑺、室内悬挂物品要用物件系紧和加固,以防震落伤人。   ⑻、较高家俱上不应堆放笨重物品。   ⑼、易燃易爆和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⑽、卧床不宜放在玻璃窗边及屋梁下。   ⑾、震前一定要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⑿、室内高柜要采取相应加固措施,以免倾倒砸人。   ⒀、老人、儿童的寝室内少放家俱和杂物,尤其不要放置高大物品。   ⒁、有条件的家庭加固一、二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抗震框架,成为地震时避难之 所。   ⒂、震前个人和家庭应及时办理人寿和财产保险手续,受灾后可以得到保险部门 的经济赔偿。 二、震时切莫慌张   ⑴、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 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⑵、地震过程中,室内人员都要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免砸伤或被泥沙 烟尘呛住。   ⑶、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限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⑷、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⑸、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⑹、住院的病人应将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限躲在床下。   ⑺、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听从老师安排, 不准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⑻、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   ⑼、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处。   ⑽、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⑾、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道路转移。   ⑿、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⒀、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急于外出。   ⒁、室外的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 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⒂、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 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三、遇险求生有方   ⑴、未受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人和邻居。被埋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 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⑵、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简照明,如闻 到煤气或有毒气体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⑶、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⑷、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⑸、地震时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坍房屋伤人。   ⑹、煤矿坑道里的人员,应向单一巷道、竖井等地带撤离。要关掉电源,不可用 明火,防止瓦斯爆炸。   ⑺、震后住在防震棚等处所的人员要特别注意饮水卫生和食物卫生,防止传染病 蔓延。   ⑻、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 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山洪、雪崩、冰塌。   ⑼、船上乘员要赶快就近登陆,以防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⑽、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撒离高地,谨防上游水坝决堤。   ⑾、沿海岸地区的居民,地震发生后要特别注意山崩、塌方、泥石流和海浪的侵 袭。   ⑿、地震时失散的家庭成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家庭取得联系。   ⒀、震后,保险部门按规定及时对保险的个人和家庭进行保险理赔。
caonima
一、公众防震知识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1)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三、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求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震时人们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1、学校的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2、家庭的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3、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6、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7、积极参加自救互救 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8、灾后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小常识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防是防不了的,就看应对地震,如何躲避危害了!要尽量往空旷的地方跑,或躲在床下!

文章TAG:抗震  措施  防震  抗震措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