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石字旁的字右边是上人下工怎么念

砼:tóng混凝土
砼,这个字念tong,二声。

石字旁的字右边是上人下工怎么念

2,左石右上人下工是什么字

砼[tóng]。砼,预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呈流塑状态,浇注入模,捣实固化后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筑物或构件,其成型后一段时间里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质,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
砼字
砼[tóng],就是混凝土的意思

左石右上人下工是什么字

3,中医有上中下三工何谓之以工

工,古医生之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难经.十三难》:“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工,广义是指掌握一定技术的人,在这里就是指医生
工-----作技术;医术讲吧.上工(医术高)治未病.
未病,初病,病重 此乃 三工

中医有上中下三工何谓之以工

4,上工跟下工是不是反义词

不是,是相对的词。方位名词、形容词性名词等等,一般名词均没有什么反义词。例如,上与下等等都只是相对。一般只是形容词、动词才存在反义词。
上工和下工互为反义词。上工,指知识全面、疾病诊断准确而且治愈率高之医者,现指医术上等、技术精湛的高明医生。《内经》和《难经》对“上工”都有具体明确标准。下工[xià gōng]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下工十全六”,是说下工治病,其治愈率在60%左右。

5,上人下工念什么

上人下工是仝字,念tóng。仝字从人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地、工作。人与工联合起来表示一同在工地上做工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是不含钢筋的混凝土的简称。仝的本义:工友。引申义:同事。同仁。再引申义:相同。仝姓,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姓氏,祖训上有乱亲不乱祖、乱辈的建议,仝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仝姓在中国姓氏中是小姓,全国有152个县市、359个乡镇村有仝姓聚居地。仝姓的来源主要有汉族,回族,女真族。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仝姓是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姓为分别支庶,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是全国最大的仝氏聚居地,该县有近10万仝姓人口,都是元末兵部尚书仝文瑞的后裔;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约有一万多仝氏族人。山东郓城也有万余名仝氏族人、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三家庄村和房子村;河南省洛阳市的新安、孟津和宜阳、平顶山市的郏县以及全国各地也大都有仝氏族人聚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仝姓
拼音:tóng,“同”的古字。意思是相同;一样的意思。唐代卢仝《与马异结交诗》:“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还可用作姓氏。明代有仝寅(见《明史·方伎传》)。
仝tóng〈形〉“同”的古字。相同;一样 [same]仝,同古文,出《道书》。——《广韵》仝tóng ㄊㄨㄥˊ同“同”。姓氏。郑码:ODBI,U:4EDD,GBK:D9DA笔画数:5,部首:人,笔顺编号:34121
仝 tóng

6,左边石右边上人下工怎么读

砼:tóng 混凝土的意思。 砼 tóng 混凝土。 “砼”是“混凝土”的同义词。大家都知道的,特别是搞基本建设的同仁们,大概都认识这个字。但“砼”是谁创造的?什么时候被批准全国通用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砼”是“混凝土”的同义词。大家都知道的,特别是搞基本建设的同仁们,大概都认识这个字。但“砼”是谁创造的?什么时候被批准全国通用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迄今正好50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一传十,十传百……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读音tong(同),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既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和“WTO”接轨!真是巧合。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迄今正好50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一传十,十传百……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读音tong(同),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既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和“WTO”接轨!真是巧合。 砼 tóng 混凝土。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680.htm

文章TAG:下工  右边  上人  怎么  下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