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时人莫笑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是谁写的

出自 唐代诗人窦庠的《醉中赠符载》白社会中尝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嘿嘿,第一个答出来哟…
同问。。。

时人莫笑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是谁写的

2,清代诗人窦居炎阅历风诗句有哪些

1、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锦绣,有谁千载艳如斯。2、霜结千年香彻骨,半生相识是梅花。3、一勺流觞何有,万石横缸如注,虹气饮溪乾。

清代诗人窦居炎阅历风诗句有哪些

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

字面理解:人们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池水,即使水浅处也可能有游龙藏身。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人的目光要放长远,劝人莫要张狂而轻视任何人和事物,谨小慎微。
字面理解:人们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池水,即使水浅处也可能有游龙藏身。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人的目光要放长远,劝人莫要张狂而轻视任何人和事物,谨小慎微。拓展资料诗句出自《醉中赠符载》为唐代诗人窦庠所写。全文为:白社会中尝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字面理解:人们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池水,即使水浅处也可能有游龙藏身。要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人的目光要放长远,劝人莫要张狂而轻视任何人和事物,谨小慎微。比喻平凡的岗位上 不起眼的角落里也会有人才小处不可小觑!
不要从表面看事物。和“海水不可斗量”差不多
比喻平凡的岗位上 不起眼的角落里也会有人才小处不可小觑!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

4,诗人窦利亚的诗

诗人窦利亚的诗如下:神五飞天,他写下人生第一首诗惊悉飞天利箭,但见玉皇飞船。举国同庆泪含,宇宙大地杨帆。写完这首诗,窦利亚又拿起电话,念给侯妻子听。也是那一刻起,窦利亚写诗的兴趣被点燃了,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四年间他写了两百多首诗。诗坛网红刚开始,窦利亚的诗只给身边熟悉的朋友、同事看,渐渐的,看看的人成为了他的粉丝,并把他的作品发表到网上,喜欢这些诗的人也越来越多,窦利亚一时间成了诗坛网络红人。但那时,窦利亚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是太自信,有诗友跟他说他的作品很好,特别是有一首《走进云蒙山》,诗友断定此诗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一定会红遍全国。果不其然,几个月后,这首诗就获得了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一等奖。窦利亚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情作诗,并非为了出名,但朋友圈里有些爱好诗歌的人看到他的作品非常喜欢,主动替他投稿,让更多爱好诗歌的人能欣赏到。窦利亚的诗歌还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他写下《盼奥运》:东方的世界多么光彩,她把太阳托起来。福娃汉语奥运情,长城击鼓世界听。2006年,窦利亚第一本诗集《风能吹进土地里》公开出版,他的诗激情奔放,个性鲜明,其代表作《战马》更是动感十足、节奏明快:鬓毛飘动,穿越风的嘶鸣。激情奔驰的铁蹄,划下大地深情的烙印。知道自己天生的性格,明白自己远方的职责。眼光飞抵森林深处,耳边掠过疆崖角鼓。与将士贴心的喘息,漫出戎马凸凹的时光。草根嚼出民族的脉搏,沃土回荡着马蹄的声音。

5,谁知道寒食整首诗

寒食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寒食 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寒食 韦应物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寒食 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 卢纶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寒食(一作张籍诗) 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寒食 熊孺登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公主谢鸡球。寒食 李馀 玉轮江上雨丝丝,公子游春醉不知。翦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嫩鹅儿。
寒 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是一首讽喻诗。 2、《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注释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5、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6,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全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寒食这首诗的作者: 唐代 韩翃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8,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 思乡之情静夜思 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江岸秋思 这是一首思乡之诗,诗人独自一人,驱马傍着江边,无聊的前行。乡愁一点一点的从心中涌出。颔联“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写出诗人内心空虚落寞之情。颈联以秋稼、长道、寒云、古城极力渲染悲凉之景。尾联“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更道出了无处可归的伤感第三首也是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 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文章TAG:诗人窦  时人莫笑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是谁写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