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上面一个四下面一个能是什么字

罷,ba,四声。
罷 罢的繁体字

2,消防四个能力是什么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消防“四个能力”是*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消防队员进行原地着装训练 程提出的,即: 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提高社消防队员进行原地着装训练 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3,怎样做一个标准的四能人才

去年以来,清河审计局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新时期审计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局人员基本达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讲、见帐能查、开机能用的"四能"要求。 一、提笔能写。该局领导要求全局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实践,做到人人都能撰写审计业务文书,并按照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和相关审计程序,使撰写的审计方案重点突出、步骤具体;审计报告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观点明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决定问题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切实可行。通过不断提升审计干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开口能讲。大力倡导文明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过程中,言行举止文明。遇事先讲道理,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不伤害别人感情;平等待人,善于换位思考,把存在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尊重别人,诚恳待人,以理服人。杜绝以监督者自居的行为发生,努力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三、见帐能查。要求全体审计人员刻苦专研审计业务知识,认真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新知识和各行各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使全局95以上的审计人员能够担任各行业项目主审。 四、开机能用。为了将新的审计技术手段及时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更有效地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该局进一步加大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培训和学习。截至目前,全局审计人员均能够熟练使用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2008》进行辅助审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了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

4,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四能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四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并能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疑问,挖掘有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总而言之,解决实际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把从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去创新,去探索,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是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更重要的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它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燃起求知创新的烈焰。四、探索身边的实践问题等活动,促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的发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表达思想有及其重要意义,它对数学知识,认识世界。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的手里,让学生自己走进知识的宫殿。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通过明理去启发和诱导。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5,四个能力是什么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提高组织人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希望能对你有用。
你说的是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吗?如果是,那么内容如下: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二、扑救初期火灾能力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详细内容如下:四个能力的内容: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治本之策。 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1、社会单位应实行逐级防火检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2、社会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社会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员工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4、社会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b) 消防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d)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e)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f) 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 g) 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连接松动,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违章用电情况; h) 有无违章用火情况; i) 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j)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场所的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6、社会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 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 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7、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本岗位的火灾隐患。 8、员工班前、班后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 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 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9、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10、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11、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火灾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12、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13、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14、对*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着手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机关消防机构。 二、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1、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或掌握下列内容: a) 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 b) 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 c) 初期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d)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3、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a) 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b) 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c) 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4、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 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 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 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 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 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5、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6、消防控制室应当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灾接警处警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急程序》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登记表。 7、社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高级旅馆、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0㎡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宜配备细水雾灭火装置、逃生面罩等灭火、逃生器材。 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灾发生后,员工应当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3、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4、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 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 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 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 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5、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 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 b) 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 c) 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 d) 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 e) 疏散走道每20 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f) 消防车通道每50 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 g) 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6、人员密集场所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单位应当购置或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3、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掌握以下内容: a) 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 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 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g)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需要的其他内容。

6,什么是四个能力建设

“四个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规范自检自查标准,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规范火情处置标准,提高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3、规范自救技能标准,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4、规范素质建设标准,提高消防宣传培训教育能力。
你说的是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吗?如果是,那么内容如下: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二、扑救初期火灾能力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详细内容如下:四个能力的内容: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治本之策。 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1、社会单位应实行逐级防火检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2、社会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3、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社会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员工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4、社会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b) 消防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d)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e)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f) 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 g) 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连接松动,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违章用电情况; h) 有无违章用火情况; i) 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j)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场所的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6、社会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 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 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7、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本岗位的火灾隐患。 8、员工班前、班后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 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 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9、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10、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11、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火灾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12、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13、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14、对*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着手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机关消防机构。 二、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1、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或掌握下列内容: a) 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 b) 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 c) 初期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d)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3、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a) 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b) 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c) 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4、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 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 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 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 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 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5、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6、消防控制室应当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灾接警处警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急程序》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登记表。 7、社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高级旅馆、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0㎡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宜配备细水雾灭火装置、逃生面罩等灭火、逃生器材。 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灾发生后,员工应当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3、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4、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 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 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 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 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5、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 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 b) 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 c) 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 d) 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 e) 疏散走道每20 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f) 消防车通道每50 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 g) 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6、人员密集场所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单位应当购置或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3、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掌握以下内容: a) 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 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 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g)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需要的其他内容。

文章TAG:上面  一个  四下  下面  四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