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教唆协助他人自杀致死的最高罪是什么

最高是死刑,教唆犯也是很重的,特别是教唆未成年人要从重处罚
擦汗~
无期
死刑.............

教唆协助他人自杀致死的最高罪是什么

2,教唆别人自杀要判刑吗

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如果没有行为后果(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自杀行为)属于不当行为,如果产生了行为后果(被教唆人确实自杀了),则具有间接正犯的性质,涉嫌了意杀人罪。
如果*机关证据充分,你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建议尽快委托律师介入,争取最佳处理结果。

3,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怎么认定

教唆自杀无罪,因为自杀不是犯罪啊,而协助他人自杀致死的,就是故意杀人了,看情节了最高是死刑
教唆他人自杀的行为,如果没有行为后果(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自杀行为)属于不当行为,如果产生了行为后果(被教唆人确实自杀了),则具有间接正犯的性质,涉嫌了意杀人罪。

4,教唆他人自杀构成故意杀人吗

一般情况下的教唆自杀行为,由于教唆者实施的是教唆自杀行为,是否自杀,自杀者仍具有意志选择自由,因此,教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虽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应按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对特定情况下的 教唆自杀行为,则应当按照一般故意杀人罪决定刑罚. 对于教唆无责任能力人自杀的,由于被教唆者缺乏辨认和控制能力,对教唆者应以故意杀人罪的间接实行犯对待,依法追究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不构成。但是良心上、道德方面会遭受谴责的。

5,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怎么办怎么处罚跟故意杀人有区别吗

1、在教唆犯与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认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对仅引起犯意,而没有实施传授犯罪方法的,应按教根据我国刑法第29条的规定,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人。2、唆犯处理;对教唆他人犯此罪,又向他人传授彼罪犯罪方法的,应数罪并罚;对以传授犯罪方法的方式教唆他人犯罪的,应依想象竞合犯,以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对在教唆他人犯罪后又传授犯罪方法的,应依吸收犯从一重处断。
自杀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本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6,司法考试刑法 教唆他人自杀成立犯罪吗

按照众合的观点(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教唆自杀行为一般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两种情况除外:(1)如果行为人教唆,欺骗的是不具有刑事行为责任能力、没有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如不能理解死亡意义的儿童或精神病人,属于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对教唆者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2)如果行为人教唆,欺骗的虽然是正常的成年人,但其教唆,欺骗自杀的行为使得被害人对法益的有无、程度、情况产生错误的认识,被害人对死亡的同意是无效的,教唆自杀的行为也属于故意杀人行为。如医生欺骗患者你马上就要死了,进而使被害人自杀。详细可以去看看众合的专题讲座。
作为你一个多年考试经验的人,这样练习中的题目,你看过就算了,不用去考究的,因为很多时候练习中的题目比考试还要变态,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的,不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 如果这是真题,那么更简单,把答案记住就行了。记住司考“60分”万岁,你不需要把所有题目都做对的
难道你没听说过”疑罪从无“,如果你做题遇上这种情况,果断选”不构成犯罪“。
司法考试最权威的观点是柏浪涛的。根据柏浪涛的刑法讲义:教唆或帮助他人自杀,他人自杀的,教唆、帮助这构成故意杀人罪。原本按照共犯从属性原理,实行者(自杀者)无罪,则教唆者、帮助者也应无罪,但是刑罚对人的生命绝对保护,所以作为共犯错属性的例外,对教唆者、帮助者以犯罪处理。

文章TAG:教唆他人自杀  教唆协助他人自杀致死的最高罪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