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以德配天名德慎罚德主刑辅是什么时代的法制思想

是西周的西周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德 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以德配天名德慎罚德主刑辅是什么时代的法制思想

2,以德配天的简介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上天”只会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佑,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主张,在当时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明德慎罚”。

以德配天的简介

3,以德配天的德指什么

解答以德配天的德指的是人的品德
是西周的西周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德 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以德配天的德指什么

4,按 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搜索结果列表

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敬德”“明德”的途径,达到“永命”的目的。天命是天人沟通的桥梁,人要追求天的意义和价值(以德配天),天命的重要特质在于“仁德”二字。
嗯,眼角大概缝了十几针,是在和贝儿玩的时候不小心磕到哪了,大家都职责贝儿和陆毅,吴镇宇则说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5,提出以德配天理论的思想家是谁

以德配天是周公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所提出的思想命题。 “德”指道德、德行,“天”即天命。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求采纳!吴市《二十四史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栴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要饭於吴,
董仲舒
你好!不是固定的某个人提出的,是商周时期对于神权法的演化,有明确记录的话,应该算是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发扬主张的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道家老子

6,夏商时期天命天罚思想与西周以德配天说有何区别

夏、商奴隶主贵族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神权罚思想,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所谓"天命",即认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由上天所安排的,人们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其实质是利用神权对奴隶进行欺骗,给统治阶级的统治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所谓"天罚",这是神权法思想指导下的刑罚观。奴隶主阶级把施行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是秉承神的指令,从而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其实质是利用神权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欺骗。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等统治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过去,殷商的先王有德,"克配上帝",所以天命归殷。现在殷已失德,上帝就把天命转归于周,周王就成了天子。显然,周公之所以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一方面是由于还没有完全脱离神权法的色彩,其意图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维护其统治,使周王朝的统治永存。另一方面,西周的这种"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的提出,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西周的统治者从殷商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感到单纯依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重视人事,重视民心向背,珍惜天命,不再使其转移。

7,西周刑事政策

西周的刑事法治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以德配天”包括三个部分: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满意的话还请采纳。
西周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1)因地因时制宜,三国三典的适用原则《尚书·吕刑》中称作“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 《周礼》称“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2)区分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尚书·康诰》记载:“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 …时乃不可杀。” 过失为“眚”,故意为“不眚”,偶犯为“非终”,贯犯为“惟终”。(3)罪人不孥这是周文王针对夏商“罪人以族”的原则,提出的主张。周公继承这一思想,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4)罔厉杀人即不要杀无罪者,包含有不乱罚无辜、罪刑相应的意义 。(5)罪疑从轻《尚书·吕刑》记载:“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据古人解释“刑疑有赦,赦从罚也;罚疑有赦,赦从免也。” (6)同罪异罚这是宗法等级原则“刑不上大夫”的体现。《周礼·秋官·小司寇》有“以八辟丽邦法”的记载。辟,法;丽,附着,即适用法律。“八辟”是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这八种人犯罪减轻刑罚的法律。《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公族无宫刑”,“公之同族有罪,则磬于甸人”,即秘密处死。(7)宽严适中这是“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体现。即刑当其罪,不轻不重。周人称之为“中罚”或“中刑”。《尚书·立政》记载周公说:“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即因用刑要谨慎,故要设置宽严适中的刑罚。(8)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即八十岁以上及七岁以下之人免于刑事处罚。在成罪与否上着重考虑犯罪者的行为能力,体现了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立法指导思想。

文章TAG:天名  主刑  是什么  什么  以德配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