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防范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本集合计划需要控制的最主要的风险,管理人将通过基本面研究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市场风险,并采取及时的组合投资措施以降低组合整体风险。 合规性风险管理: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和受托资产管理部风险控制小组中设有专人跟踪研究、分析有关政策的最新动态。根据政策法规的变化和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梳理风险控制流程和修订风险管理制度;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和受托资产管理部风险控制小组负责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各种相关合同进行事前实质性审核,并利用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由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派专人进行系统超级用户权限管理,负责将法律法规中有关投资限制的各项指标以及投资主办的投资权限等风险控制参数,输入交易系统进行风险阀值设置,并根据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和维护;交易系统设有“预警”、“警告”和“拒绝接受交易指令”三道风险防线,一旦有关指标接近或达到风险警戒线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号或限制投资主办的违规行为,确保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合规性。 流动性风险管理:本集合计划将综合考虑组合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计划委托人的现金需求,采取以下管理控制措施对集合计划的流动性作出安排。计划管理人将对计划委托人的日常参与和退出情况以及平均持有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客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在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品种选择时将其纳入决策依据;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头寸以应对计划委托人的退出;保留一定比例的新股申购资金以应对计划委托人的退出。由于目前新股申购资金的解冻周期一般为四个工作日左右,管理人认为保留一定比例的新股申购资金可以增强集合资产的流动性,满足委托人的日常退出要求;当出现巨额退出时,计划管理人可以根据集合计划当时的资产组合状况决定全额退出、部分顺延退出或暂停退出。 计划管理人将对组合资产的流动性指标进行监控。若通过监测投资组合的构成情况,认为存在流动性风险时,则需要通过选择成交活跃、流动性好的证券、降低持有证券集中度、增加现金比例等方式提高组合资产的流动性。 其他风险管理措施:除了上述针对特定投资风险采取专门的管理措施之外,本集合计划还针对各个可能的风险点建立各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及建立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匹配的技术支持系统,实现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全流程、实时、动态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如何防范风险

2,风险削减措施有哪三种

风险削减措施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预防事故措施,其目的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控制事故措施,即用限制事故的范围和时间。三是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的措施,有称为风险恢复措施。其中预防事故措施最为重要,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让风险削减程度与风险削减过程的时间、难度和代价之间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应按下列等级顺选择风险削减措施:(1)消除措施。(2)预防措施。(3)减弱措施。(4)隔离。(5)警告。
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一、基线评估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sm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二、详细评估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威胁和弱点水平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识别和选择安全措施。这种评估途径集中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即识别资产的风险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此证明管理者所采用的安全控制措施是恰当的。三、组合评估基线风险评估耗费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但不够准确,适合一般环境的评估;详细风险评估准确而细致,但耗费资源较多,适合严格限定边界的较小范围内的评估。基于次实践当中,组织多是采用二者结合的组合评估方式。
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  1、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2、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3、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风险应对策略的几种方法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改变项目计划来消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威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规避风险。例如,对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技术,团队成员熟悉的技术或迭代式的开发过程等方法来规避风险;对于项目管理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策略来规避不成熟的项目管理带来的风险;对于进度风险我们可以采用增量式的开发来规避项目或产品延迟上市的风险。对于软件项目需求不确定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型法来规避风险。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转移风险的后果给第三方,通过合同的约定,由保证策略或者供应商担保。软件项目通常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来转移软件开发的风险,例如发包方面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外包来完成,发包方必须有明确的合同约定来保证承包方对软件的质量,进度以及维护的保证。否则风险转移很难取得成功。风险减轻  风险减轻是减少不利的风险事件的后果和可能性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通常在项目的早期采取风险减轻策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流失对于软件项目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工件,配备后备人员等方法来减轻人员流失带 来的影响。风险接受  准备应对风险事件,包括积极的开发应急计划,或者消极的接受风险的后果。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或者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减轻不可行,或者上述活动执行成本超过接受风险的情况下采用。

风险削减措施有哪三种

3,请详细论述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总体应对措施:①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②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③提供更多的督导; 考试大为你服务④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⑤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拓展资料: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_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总体措施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①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②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③提供更多的督导; 考试大为你服务④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⑤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请详细论述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4,我该怎么样做好风险控制呢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4、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无计划自留。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1、每次动用账户20%左右的资金入市(保证金比例为500%),以保持账户资金的安全性和万一发生亏损状况下保证资金再操作的后续能力。 2、如果操作有失误,每次的止损不应多于账户资金的3%-4%,以避免亏损的过分扩大。 3、如若有以止损平单,马上离场休息,待行情明朗再入市。坚持细水长流,稳打稳扎的做法,行情天天都有,不应急于一时。 4、高沽低渣,去头去尾赚中间,保证在小风险区间操作。
1. 下任何一张单,都要有止损。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是长期获利的根本保证。所以为了使你的损失最小化,下的任何一张单都要有止损。  2. 风险/获利的比例至少应该是1:1.5.  当你要下一张单时,一定要想清楚获利和损失的可能性。假设获利的空间是$4000,而损失的空间只是$2000,那么风险/获利比是1:2,则值得一试  3. 不要让你的账户负荷过重。  因为外汇交易可以放大资金控制量,通常比例是100:1.意思是说1000美金就可以控制100,000美金。那么这种资金放大的功能就像一把双刃剑,高额的回报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审慎的投资者通常会把每一次的最大损失控制在10%以内,则利润就会是稳定而长期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好的投资者,而不是一个投机商。  4. 接受失败,尽快转移注意力到下一次交易。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保证他的每一笔交易都是赚钱的,所以通天金认为当你的某次交易亏钱时,尽快忘掉它,并且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次交易中。否则,你就会亏得越来越多而无法自拔。  5.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力目标。  不要把感情和金钱牵扯到一起。简简单单地把每一次做单看作是一 次商业交易,不要牵扯感情。如果有损失,学会接受它,并且朝前看。学会如何接受失败比成功更重要,它就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无感情因素,遵照交易原则去交易一开始是很难适应和习惯的,但你不得不去适应它,因为它是赚钱的不二法则。  6. 当你的交易获利时,保护你赢得的利润。  保护你的利润是另一个是你获得稳定,长期利润的重要因素。当你处于一个获利的位置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把你得止损点相应的提高。这样尽管你希望持有这个仓为更长时间,获得更多的利润,至少你的最小盈利获得了保证。

5,我国主要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

风险应对规划策略可分为以下三种:(1)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通常,使用三种策略应对可能对项目目标存在消极影响的风险或威胁,这些策略分别是回避、转嫁与减轻。(2)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通常,使用3种策略应对可能对项目目标存在积极影响的风险,这些策略分别是开拓、分享或提高。(3)接受。采取该策略的原因在于很少可以消除项目的所有风险。采取此项措施表明,已经决定不打算为处置某项风险而改变项目计划,无法找到任何其他应对良策的情况下,或者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对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尤其是当该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时),往往采用“接受”这一措施。针对机会或威胁,均可采取该项策略。该策略可分为主动或被动方式。最常见的主动接受风险的方式就是建立应急储备,应对已知或潜在的未知威胁或机会。被动地接受风险则不要求采取任何行动,将其留给项目团队,待风险发生时相机处理。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办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北,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近几年来,BOT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咸阳渭河三桥、京承高速公路二期、遂渝高速高路和南京过江隧道等一批BOT项目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BOT融资结构的一般形式 BOT的融资结构的一般形式,其过程为:成立一家专门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与承建方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接受保函,同时接受分包商、供货商的保佑函权益转让,并与运营公司签订运营合同;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同时与出口信贷机构签订买方信贷合同,商业银行以项目资产作为抵押为出口信贷机构的贷款担保,项目公司担保信托方转让收入。 一般而言,在融资结构和融资程序上,BOT模式并没有太大的缺陷,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项目规模和资金需求巨大,而模式本身所涉及的相关方较多,关系复杂,因此,只有在规范完善的体系制度下,BOT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3、BOT融资方式的种类 BOT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因为项目本身的特点,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融资方式的根本点没有发生变化。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BOT模式的扩展,在运行程序上基本与BOT模式类似,BOOT和BOT模式的区别在于,在BOOT模式下,项目公司不仅拥有项目的经营权,而且还拥有一定期限的项目所有权,因此,在特许期办,项目公司可以将现有项目作为其自有资产抵押从而进行二次融资。一般来说,采用BOOT模式,项目公司对项目的拥有和运营时间比BOT模式要长很多。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模式。在这种模式里,项目由项目公司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立即移交政府运营使用,此后政府按分期付款的方式收购该项目。 BLT(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设-租赁-移交模式,使用这个模式,政府只让项目公司融资和建设,在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租赁并负责运行,项目公司用政府付给的租金还贷,租赁期结束后,项目资产移交政府。 各种方式的应用取决于项目条件,如BOO方式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较多,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因此BOOT项目较多。 BOT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策略 任何BOT项目融资,绝对的和万无一失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事实情况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风险加以识别的目的,在于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按一般的风险分担原则确定风险由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承担,并通过对此风险的管理 ,达到控制、预防风险的目标,从而使BOT项目融资顺利实施。可见,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是是风险识别的目的和归宿。 以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对风险能否控制为标准,可将风险进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下面分别阐述这两类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系统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系统风险又称不可控制风险,一般是指与东道国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的、超出发起人和项目公司控制范围的风险,其内容包括: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如战争、国际形势变幻、政权交替、政策变换而导致项目资产和项目收益受到损害的风险。 政治风险的大小与该项目所在国政府的稳定性及政策的稳定性有关,政治因素的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因此,其造成的风险也往往是很难避免的,主要的政治风险可能来自:项目可能需要政府的许可证、经营特许权或其他形式的批准;项目本身对国家的基础设施或安全有重要的影响,项目对东道国政府的社会政策或国际形象有重大影响等。 风险管理方法: 1) 保险。降低项目政治风险程序的办法之一是政治风险保险,包括纯商业性质的保险。 2) 股权安排。这种管理方法适用于政府政策的变化。项目公司的股权由若干国家的投资者拥有,国有化的风险相对降低。或者要求在东道国或其友好国家有影响的强大的私营公司参加到项目融资中来,或者促进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集团中的国际金融公司参加进来,由其掌握项目的部分产权,强制收购的国有化风险会大大降低。 3)条款安排。主要是在贷款合同中规定交叉违约条款,当东道国政府违约致使贷款得不到偿还时,会构成其他国际性贷款合同的违约,从而严重影响该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信誉,迫使其在实行国有化前必须三思而定。 4) 政府机构担保,在特许权协议中明确界定正义和项目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政府做出担保,避免由此而带来的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不可抗力的一般原理是: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因此而给他方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大致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对项目设施本身造成的损失,间接损失是对项目设施丧失功能导致的收益损失,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即因地震、洪水、台风、海啸、雷击、火山爆发及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是BOT项目融资参与各方无法控制的。 风险管理方法: 1) 投保。主要针对直接损失而言,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 2) 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这是针对间接损失而言,是对不能保险或不能以合理成本保险的不可抗力风险的管理方法。有些不可抗力风险无法确定成本,不能保险或不能接照合理的保险费投保,这会给BOT项目谈判造成障碍,发起人只愿承担不保扩债权人方面的不可抗力风险,而债权人希望不承担风险。这样,发起人和债权人往往要求东道国政府提供某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和担保,方式之一就是允许发起人在遭遇不可抗力风险时,可以延长合同期限以补偿投融资中尚未回报、偿还的部分,延长期限相当于实际遭受这种不可抗力的影响期,前提是此种影响只能适用于特定的一段时间。当然。这种资助不是正式的政府保证,在性质上只是对项目表示支持的一种承诺。

6,怎样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风险管理内容包括预警、决策、风险应对几大项。(1)预警企业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要素是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对本企业的未来有影响的信息才是风险信息。其来源主要有行业动态,国内经济调控的措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的非线性变化或异常波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异常变动,企业质量控制的异常情况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2)决策企业各个不同层次的决策机构应该对不同来源的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业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位置,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更积极的决策是化风险为机遇,把每一次风险都变成企业发展的一次转折。(3)风险应对实际上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于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台风、地震等和事故类的火灾、中毒等,都应该有预防制度和化解预案。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最重要的应对应该是预警准确,决策及时,措施得当,预后处理完善。
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风险管理内容包括预警、决策、风险应对几大项。(1)预警企业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要素是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对本企业的未来有影响的信息才是风险信息。其来源主要有行业动态,国内经济调控的措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的非线性变化或异常波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异常变动,企业质量控制的异常情况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2)决策企业各个不同层次的决策机构应该对不同来源的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业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位置,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更积极的决策是化风险为机遇,把每一次风险都变成企业发展的一次转折。(3)风险应对实际上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于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台风、地震等和事故类的火灾、中毒等,都应该有预防制度和化解预案。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最重要的应对应该是预警准确,决策及时,措施得当,预后处理完善。
1、减少可避免的风险当企业发现从事某一项活动会涉及过高的风险时,可决定减少或放弃这项活动,以便减少甚至完全避免风险。避免风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拒绝承担风险,另一种是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然而,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很有限。首先,避免风险会使企业丧失从风险中可以取得的收益;其次,避免风险的方法有时并不可行;再次,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会产生另一种风险,例如某企业以铁路运输代替航空运输就是一例。2、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企业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投资、筹资策略,以及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达到分散企业各种风险的目的。人们日常说说的“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讲的就是风险分散的原理。分散风险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个数,减少风险损失的波动。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预防险损失所需预备的资金。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相继采用多种经营策略,其结果并不如当初所设想的,更多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应当指出,多种经营策略虽有优点,但多种经营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我国一些企业而言,由于多种原因所形成的产品单一性和趋同性,尚不具备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因而一般企业应慎用该策略,即使选用这种策略,也必须围绕自己的优势,结合企业资源条件来进行。3、转移风险 企业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事先对风险采用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企业应增强保险意识,加大在财产、医疗等方面的保险力度,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还可以在对自身风险进行充分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把那些较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转移给对方承担。实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4、加强经营者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有一个强有力、高素质的管理层,也就意味着创业成功了一半。因此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风险。一要认识到“创业难守业更难”。认识到这点,企业经营者才能不断地反思自身,寻找自己与一名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差距,并且弥补这种差距;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永远保持进取和创新的心态和意识,真正与时俱进;才能不间断地审视自己的经营与管理,不至于在经营管理上出现重大的差错。二要敢于不断反省自己。企业经营者应当学会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为自己寻找任何借口,应当勇敢地面对事实,培养自己与现状搏斗的勇气与策略。在面对逆境时,不是指责别人,而是反思自己。三要任何时候不要逃避责任。无论在何种关键的时刻,企业经营者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而且要对自己员工的言行及其后果负起责任。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与职守,是作为一名经营者的必要条件。其次,面对客观存在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和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把握趋势。5、建设风险信息系统,并加强沟通工作信息充分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基石。中小企业在数据保管方面存在不足,往往成为风险管理的—大障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系统,才能及时识别风险,正确评估风险并反馈结果。企业还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及其值域和临界点,迅速捕捉风险前兆,提醒决策者和管理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和信息反馈工作,使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方面,及其如何运作,和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并且,在公司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保持信息传递的通畅。对外,要及时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对外部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做有效的沟通,确保市场、政策、技术等外部信息及时输入内部,这样可以有效的弥补公司内部控制的缺失。6、 设置完善的风险学习机制风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风险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学习机制可以在公司内营造一种平等竞争、激发智慧的环境,弥补个人与团队的能力差距。风险学习应成为风险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学习过程必须是持续不断的,而不是与特定风险管理项目相联系的暂时性工作。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依靠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约束和规范。详细的风险管理记录可以促进经验交流和信息反馈,也是风险学习的重要工具。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个善于学习的企业组织,能够不断地获取知识、更新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从而不断强化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发和学习新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风险的学习机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在风险中成长的时间路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小。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很多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相对比较缺乏。而且由于发展空间有限,人才特别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流失严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员工的潜能,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8、 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满足现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的要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在如今的金融危机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被淘汰,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灵活地根据市场的要求扩充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改善经营状况,培养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要按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从组织机构着手,比如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本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对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本书从六个方面对企业运营中的主要层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方法。本书各个章节从阐述各类风险的概念和对其管理的意义入手,根据风险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介绍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要点,通过经典案例和实践练习强化学习效果,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效果。

文章TAG:风险  风险应对  应对  如何  风险应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