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扶危济贫是什么意思

扶持危难中的人,接济贫穷的人.

扶危济贫是什么意思

2,扶弱济贫是什么意思

扶持弱者,救济贫穷的人。
扶持危难中的人,接济贫穷的人.
扶持弱者,救济贫穷的人。

3,泼墨济贫的意思

帮助贫穷的人郑板桥泼墨济贫 http://www.baidu.com/s?cl=3&wd=%C6%C3%C4%AB%BC%C3%C6%B6&t=5

4,带济贫的成语

劫富济贫,济苦怜贫,周贫济老,赈贫济乏,周急济贫,济寒赈贫,济贫拔苦,
赈灾济贫这个成语?不算是成语吧,只能说算是词语。就是赈济灾民,给贫穷的灾民发放物资财物。

5,成语后面两个字是济贫

你说的是劫富济贫吗劫富济贫是一个褒义词、动词,指夺取富人的财富,救济穷人。劫:强取;济:救济,用作谓语、定语、宾语。
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笨蛋蛋 这都不知道,赶紧采纳,不采纳弄死你,永远这么笨。
成语后面两个字是济贫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
有这个成语么`?

6,什么叫伊丽莎白济贫法

圈地运动以后英国偷盗者、流氓人、乞讨者增多,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其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进入了产业革命阶段,议会于1782年又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扩大了济贫面,对教区收容院以外的贫困者给予救济。此法案使政府财政支出增大。181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的修正案,即为后人称之为“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考查。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根据《伊丽莎白济贫法》,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此后,英国政府又在这部法律规定的原则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1662年,斯图亚特王朝通过的《住所法》,这部法律规定,贫民须在其所在的教区居住一定年限的,可以获得救济。1723年又进一步规定,受救济者必须进入济贫院。由于在执行中问题多多,1782年,政府又作出相反规定,除了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人必须集中起来接受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人仍采用把原料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家做工的办法进行救济。1793年对法战争开始后,各地发生抢粮事件,于是伯克郡济贫官员于1795年 5月在斯皮纳姆兰村开会,决定向收入低于公认最低生活标准的工人提供补助,允许他们在家得到救济,即所谓“斯皮纳姆兰制”。此后,这一制度在英国各郡广泛采用,成为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但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贫困化加剧使得政府用于贫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the poor law amendment act of 1834),又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但是,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到处乱爬的孩子,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火炉旁大声咳着,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可以说,这部新的法律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文章TAG:济贫  扶危  是什么  什么  济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