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怎么组成的

北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怎么组成的

2,国家有没有统一的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干部职工收入由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组成,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都由财政部、人社部统一制定,但出现收入不一样的原因是津贴部分。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生活水平、财政收入水平制定,报省财政厅、人社厅批准即可执行。当然除此之外,各地各单位也许会发一些不是很正规的补贴,也是造成收入差别的原因。

国家有没有统一的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3,事业单位如何实行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固定的,各个单位的各个岗位不一样.然后就是加上绩效工资,也可以说是奖金.
目前事业单位工资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工资内容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两项也是基本工资跟个人职务工龄有关;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她主要和岗位挂钩的);住房补贴(前面工资和的13%);特岗津贴(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享受);房屋补贴(2002年以后参加工作人员享受,标准时基本工资的35%。其他就是单位自行发放的了。
看效绩

事业单位如何实行岗位工资

4,事业单位工资等级是怎样的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中国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单位:元/月)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单位:元/月)事业单位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单位:元/月)各管理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46级,二级岗位39级,三级岗位31级,四级岗位26级,五级岗位21级,六级岗位17级,七级岗位12级,八级岗位8级,九级岗位4级,十级岗位1级。各技术工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26级,二级岗位20级,三级岗位14级,四级岗位8级,五级岗位2级。普通工岗位的起点薪级为1级。

5,厦门事业单位工资构成是怎么样的

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一、基本工资: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详情请点击:《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工人基本工资标准表》。二、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三、津贴补贴: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重庆市现经国务院批准的艰苦地区是:一类地区有黔江县、武隆县、巫山县、云阳县;二类地区有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尚未制定)
福利马马虎虎,待遇也马马虎虎,看你自己的心里价位了,事业单位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求稳定可以来考,或者自己有能力有背景将来能爬上去,那就前途无量了。

6,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

教育和卫生已经实行,可以侧面打听,将来其他事业单位也是这样,近了中级职称对你非常有利,绩效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多劳多得,对于老干部来说就是少劳少得啊
目前,安徽省正在开展事业单位清理,下一步设区市及以下事业单位要先完成岗位设置,并推行聘用制,最后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据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有利于初步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打破事业单位实际上的身份终身制。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还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此后,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待遇根据具体岗位确定,被认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后,才能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实施对象有哪些  从单位看,除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以外,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政府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不纳入岗位设置实施范围的单位包括:企业所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从人员看,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由于编制外用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问题最终要靠深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改革来解决,因此编外人员这次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具体岗位怎么设  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管理岗位设3—10级,依次分别为对应现行的厅级正职到办事员8个级别;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1—4级,副高级岗位5—7级,中级岗位8—10级,初级岗位11—13级;工勤技能岗位设1—5级,依次分别对应现行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我省的总体控制目标是1:3:6。  根据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行业、部门和单位不同现状,规定专业技术队伍分层次的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分别为:省属3:4:3;设区市属单位2:4:4;县(市、区)属0.8:3.5:5.7。 批准的转项聘任指标不再实行单列,今后也不再审批此类指标。  对工勤技能一、二、三级岗位总量和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分别控制在25%和5%左右。另外,根据各层次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现状,各层次工勤人员中具有一级、二级、三级技能的人员占工勤总人数的比例控制目标分别为省属45%,设区市属单位35%,县(市、区)属25%。 要求根据单位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员现实的状况自主设岗,确定本单位的岗位条件,自行组织竞聘上岗,按岗聘用,随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规定都进一步落实了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行专业技术职务体系中没有对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进行内部细分,因而没有现成的细分等级的任职条件。但是这项工作由事业单位自己来完成,将体现单位用人导向,事关人才成长,也涉及现有人员竞聘上岗顺利实施和今后的岗位动态管理,会议要求事业单位要切合实际制定各类等级岗位任职条件。  首次聘用怎么操作  据悉,岗位设置完成之后,就要开展全员聘用工作,签订聘用合同。首次进行岗位聘用时,不得突破已经核准的人员结构比例。  如果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的,超过部分人员可以按照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保证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能上岗,但超比例的部分人员,只能进入相应职务岗位等级中最低级的细分级别,以后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  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注意控制岗位聘用数量,留有余地,根据事业单位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双肩挑”人员怎么办  由于国家的实施意见规定了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但实际情况是,“双肩挑”在事业单位比较普遍,尤其是在主要的管理岗位上都是由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据悉,履行“双肩挑”职责的人员,必须有具体的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承担相应的岗位所需要的职责任务,其岗位待遇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这类岗位是过渡性岗位,今后随着职员制度的完善,视情况变化逐步予以核销。
就是为了缩短老少职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达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目的吧。跟职称没有关系的

文章TAG:事业  事业单位  单位  工资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