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七年级12两班计划去游览该景点其中1班人数

(1)设一班学生x名,二班学生y名, 根据题意x+y=10212x+10y=118, 解得x=49y=53, 答一班学生49名,二班学生53名; (2)两班合并一起购团体票:1118-102×8=302(元) 答:可节省302元.

某校七年级12两班计划去游览该景点其中1班人数

2,衡量旅游发展水平标准是什么

a
1)旅游人数(2)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3)旅游者停留天数 8、简述统计旅游人数的常用方法。(1)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入境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2)对于国内旅游人数,世界各国都是通过定期的国内旅游抽样进行统计测算的。

衡量旅游发展水平标准是什么

3,某旅游景区门票有两种购买方案A小孩每位20元大人每位60元B团体

3个大人带2个孩子报团体票,剩下两个孩子买小孩票。或者是4个孩子买小孩票,3个大人再联系两个游客,说服他们和自己组团买团体票。
解: 按方案1计算, 费用=60×3+20×4=260元 方案2 如果5人买团体,留下2位儿童买儿童票则 费用=5×40+2×20=240元 240<260元 所以【方案2】费用最低!! 有问题可以加我建的学习交流群4656639

某旅游景区门票有两种购买方案A小孩每位20元大人每位60元B团体

4,如何把握旅游景区承载力

首先 观察那个旅游景点的接待量 适当的安排游客 有利于景区的“呼吸” 环境的变化 一个景区如果受到污染 而且是游客带来的污染 那么 会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 比如九寨 每年不是都有封山休息的时候 成片的垃圾 污染着大自然 特别是在国家调整法定假日后 对于很多的景区 都还是有了很大的保护
先举例说明吧 你看看乐山大佛,一千还可以爬到上面去玩,现在都是远远观看。这样旅游景点怕被氧化和腐蚀,所以最好减少二氧化碳,怎么样少,一天参观人数控制一下。还有,就是观看一下在哪个人数段对景区有影响,就得控制。这样才能让景区达到持续性。
可以通过计算容积率得出答案的啊。

5,统计年鉴上的旅游人数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从调查方法上讲,全国国内旅游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城调队...进行入户调查得到的。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每个样本户的出游次数和出游花费来推算全国总的出游人次数和出游花费。而"地方接待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实施方案"采取的是以在旅游住宿设施调查过夜旅游者情况为主,在景点调查一日游游客和亲友家过夜的旅游者情况为补充的方式进行。...... 通过各地反映给国家旅游局国内旅游情况的数据反映出的是各地汇总的国内旅游人次数接近全国居民出游人次数的两倍(多数居民在一次出游中一般只到一个城市),收入汇总数更是国内居民总花费的两倍有余。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各地国内旅游的数据一直没有以国家旅游局的名义统一向外界发布。
你问的是旅游人次吧?如果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人次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夜的,一种是不过夜的.过夜的按在几个人当地过夜几天算.如: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待了10人,这10个人都在这个地区度过了10个晚上,那么旅游人次数就是10×10=100(人次).不过夜就是只停留一天,这个不太好测算,测算的标准是根据车票售出数、景区门票数等.这个算法有很大局限性,但是现在国家基本上都是用这么个方法算的.

6,不同旅游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标准是怎么样的

国家旅游局(2003)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的附录A中,就是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并提出,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 附录中还列出了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量测公式:日空间容量公式:C=∑Ci=∑Xi×Zi/Yi (1)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数值上等于各分区(景点)日空间容量之和;Ci为第i景点的日空间容量;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Yi为第i景点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览空间。Zi为第i景点的日周转率。日设施容量公式: C=∑Ci=∑Xi×Yi (2) 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 上述公式为量化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旅游环境容量评价:介绍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构成,并就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性影响因子及作用原理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为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社会、经济、行政等角度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加以协调。 这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旅游环境容量:是其自然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和人文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旅游氛围环境容量、旅游政策管理容量等)所组成,为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量测提供了基础,并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7,论问旅游环境承载力四维空间

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 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 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 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 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 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 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 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 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 1.2.2 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 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 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 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 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 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发挥其正常功 能的条件。因此,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量度,其大小可 以用人类活动方向、强度和规模来反映。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由上述概念派生出的一个具体概念,其定义表述为:在某 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 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 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 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4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 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 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 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 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 特点: 1.4.1 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 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 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过一定 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 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阈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阈值具有可量测性。 1.4.2 变易性。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 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 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 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 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 变。 1.4.3 可控性。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 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 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 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 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 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1.4.4 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 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 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会导 致“疲劳”态,经济收益也比较理想,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对它最感兴趣。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及其实现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取决于根据不同的旅游环境要素内容划 分的各承载分量值的大小,其组成体系的划分见图2。 各承载分量的含义及其技术实现: 2.1 环境生态承纳量(EEBC) 组成旅游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纳污能力,如大气、土壤、水都 产生自净作用,即自维持功能,这种自净强度决定其承纳污染的能力。自然环境 所承纳的旅游活动带来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个是环境的污染,如旅游者直接 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宾馆饭店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水、废气,旅游娱乐设施的运 行产生的噪声等;另一个是生态的破坏,如游人对草地等植物的直接践踏、对野 生动物生存环境妨碍而导致的种群迁移、游客对珍稀植物的采集而造成的品质退 化或灭绝等。因此环境生态承纳量是指生态环境自恢复能力所允许的 游客数量。其函数式: EEBC=MIN(WEC,AEC,SEC,EEC) 式中,EEBC――环境生态承纳量,取决于4个分量值; WEC――水环境承载量(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取WEC=水环境容量/人均 废水产生量,不以水面为旅游景点或不构成主要环境要素,则取无穷大); AEC―― 大气环境承载量(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取 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固体废弃物作用产生的容纳量,其公式为: (附图 {图}) 式中,S[,i]――第i种污染物自然环境净化量(量/日),T[,i] ――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时间(日),Q[,i]――每日由人工处理掉的第i 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P[, 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EEC――自然植被(土壤)承纳量,取决于自身接受践踏并恢复的能力,须通 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 2.2 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由于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 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量。其计算公式为: REBC=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其中基本空间标准因地而异,不同民情、不同游览项目的值不同,它的求得 是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结果。 2.3 心理承载量(PEBC) 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即他们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 数量(人/天)和旅游者心理承载量――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际上,后 者与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具有量上的一致性,因为空间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 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因此我们这儿讨论的心理承载量主要针对当地 居民而言。 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 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 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 源、生存空间等)。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 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联系,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 2.4 经济承载量(DEBC) 某一旅游地综合承载能力大小还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既满足旅客的衣食住 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图2所列的五大要素中,主导因素(基础因子)是投资的强 度和规模。 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 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DEBC= MIN(DEBC[,1],DEBC[,2],…,DEBC[,i]) 式中,DEBC――经济承载量(人/日);DEBC[,i]――第i种基本要素 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DEBC[,i]=S[,i]/D[,i];S[, i]――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量/天);D[,i]――第i种要素的人均 日需求量(量/人?天)2.5 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的综合实现 从理论上讲,Tebc等于上述四个分项的最小值;但由于各分项对它的贡献程 度不同,即每超出各承载量值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同,各承载量最适人 数与极限人数之差相去甚远。因此,对于重要性程度(即限制性强度)较低的承 载量值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应根据AHP专家调查或社会取证等方法, 针对各分量指数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即 Tebc=min(x[,1]?EEBC,x[,2]?REBC,x[,3]?PEBC,x[, 4]?DEBC) 式中,x[,1],…,即是作用系数。 3 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判据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 映,而持续发展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 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历史地成为判断旅游是否持续发展 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极限值)<1时,说明 尚未超载,还具有发展潜力。 当然,是否持续发展的旅游还取决于:①经历了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是否得到 高品味的精神享受(指大多数游客的感受;)②是否促使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③是否促使当地社会、精神文明的加强;④资源环境的贡献与消 耗之比,即指数K=旅游收入/旅游环境损耗是否最优。但从更深层次上讲,这 四个指标均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函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还具有以下作用(功能):①旅游承载力,特别是最佳承载 力,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性材料,借以保证旅游者数量严格控制在极限承载量 下。②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分量值,寻求影响总体承载力发挥的限制性因子,为拓 展旅游承载力提供突破点。③根据旅游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寻求解决季节性分配 不均、景点冷热程度不一的途径,为制定空间分流和季节调配方案提供依据。④ 旅游景点的超载会导致短期经济收益的增加和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而景点游客 的过度稀疏(远离承载力饱和点)会导致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经济收益的低 下,因此可根据各旅游景点的承载力利用程度,对远离饱和点的游地实施“引凤 ”工程,或改变旅游活动类型,或改变资源组成、结构,或着力加强交通可及性、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充分利用旅游承载力资源。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法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但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 有较大的进展,我们所提及的承载力理论与旅游容量在概念,技术实现诸方面有 一定的共性,然而后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客观量”无法突出旅游环境系 统的主动性(人具有能动性,心理承载量的提法优于心理容量),不具备旅游承 载力的可控性等特征。因此,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旅游经济与环境提供 了协调判据,是旅游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ARE YOU CAO 泥马?
正确判断人类社会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行为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协调,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指出了判断协调发展与否和处理协调发展问题的新理论——环境承载力论,初步在哲学、科学和技术三个层次上给出了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特征,认为它是环境的固有属性,是具有客观性的量,并具可调节性。本文还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了四维空间分析(即层次、类型、范围、时段),为确定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提供了分析方法。

文章TAG:旅游景区人数测算方法是什么旅游  旅游景区  景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