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产业经济学 和 产权经济学 有什么区别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产权经济学”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研究资源配置率的,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变更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从而效率高的产权制度。

产业经济学 和 产权经济学 有什么区别

2,消散效应是什么

消散理论或租值耗散理论(The Theory of Rent Dissipation)是当代产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租值消散理论的核心是,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租值消散的租值,概念没有很严谨,它是指无主的、没有界定清楚为谁属的收入,在竞争下会消散,在边际上会下降为零。说是租值,是说有了权利界定或有了主人的会存在,但无主的会消散。在边际上消散为零,在边际之内可能还会存在,是因为竞争驱之不去,因而有了主人。
搜一下:消散效应是什么?

消散效应是什么

3,什么叫资产重组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的实质在于对企业边界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说,   企业存在着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当企业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剥离出部分亏损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业务;当企业规模太小、业务较单一,导致风险较大,此时就应当通过收购、兼并适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以降低整体风险。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   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往往孕育着新股东下一步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   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根据是否涉及股权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重组和战术性资产重组。上述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属于在企业层面发生、根据授权情况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即可实现的重组,我们称之?quot;战术性资产重组",而对企业股权的重组由于涉及股份持有人变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如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审核或核准,涉及国有股权的还需经国家财政部门的批准,此类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通常是巨大的,我们称之为"战略性资产重组"。战略性资产重组根据股权的变动情况又可分为股权存量变更、股权增加、股权减少(回购)三类。   股权存量变更在实务中又存在股权无偿划拨、股权有偿协议转让、股权抵押拍卖、国有股配售、二级市场举牌、间接股权收购等多种形式,股权增加又可区分为非货币性资产配股、吸收合并和定向增发法人股三种方式,而股权回购根据回购支付方式不同,则可分为以现金回购和以资产回购两种形式。

什么叫资产重组

4,大学产权经济学

产权制度安排资源配置主要内容:产权的基本概念等产权界定及对外部效应的治理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科斯定理制度变迁公有资源的产权问题产权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经济人的人格假设——利己主义资源稀缺性假设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假设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有限理性假设——(诺思《产权,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交易费用为正的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部分)行为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即人的完全理性.现实世界中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不具有完全理性的特征.有限理性的假说表明,行为人的决策结果可能只是"满意",而不是最优.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与实际不符.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竞争的不完全性新古典经济学不讨论产权问题的原因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推导的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在他们的假设中,交易是在无摩擦的瞬间自愿完成的,因此不会产生事前的缔约成本和事后的履约成本,也即交易费用为0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论初始产权如何安排,行为人总可以通过自愿的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他们集中研究价格和交换的理论,而并不关心产权制度和资源配置的关系.产权的基本概念产权的起源产权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增长论代表人物:诺思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资源稀缺论代表人物:德姆塞茨(资源稀缺引起价格相对变化)合作可以带来对双方都有利的收益——经济物品可增值论代表人物:Cooter,R.和Ulen,T.Alchian关于产权的定义Alchian定义"产权":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关于"社会强制"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关于"选择的权利"——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产权包含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所有权与产权产权(property rights)所有权(ownership)

5,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对产权的定义谢谢

  产权  一、产权的内容:  1.产权首先是指特定的客体,即任何产权都是以特定客体为前提和基础,产权中“产”即为客体,没有特定客体的存在,产权便不再存在;同样任何产权都是以依赖于特定客体的产权,也只能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了客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财产、资产、资本、商品等。  2.产权其次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即主体与特定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以财产权等。主要包括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  3.产权还应该包括,不同主体基于对特定客体的权利,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如常见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经常是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构成现代公司法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4.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和其它主体的权能,即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或主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为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该特定客体和主体采取这种行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收益的配置机制,而现代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权力的配置机制。  二、产权的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  1.原始产权,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是伴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3.股权和债权,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或债权人)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其它表现形式  产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有六种形式:  1.按产权历史发展动形态的不同分类:物权、债权、股权。 2.按产权归属和占有主体的不同分类:原始产权、政府产权和法人产权。  3.按产权占有主体性质的不同分类:私有产权、政府产权和法人产权。 4.按产权客体流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固定资产产权和流动资产产权。  5.按客体的形态的不同分类:有形资产产权和无形资产产权。 6.按产权具体实现形态的不同分类:所有权、占有权和处置权。  此外,还可以根据产权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财产所有权等。

6,产权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产权式市场交易的前提论述

产权制度及其功能  产权制度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只有当社会经济资源的稀缺程度达到了必须由社会的强制力量来组织和规范其财产关系的时候,产权制度才有了产生的经济根源。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协调他们的行动和对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现代社会的产权制度就此产生了。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在20世纪50年代预言,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将是南美洲,因为南美洲资源丰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事实证明他错了。战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源相对贫乏,但由于产权制度合理,产权管理得当,引致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依靠产权制度,能够为个人提供某种有效的激励或减少浪费的约束,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对各种经济主体在产权关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合理有效地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允许产权主体能干什么以及不能干什么的一种规则。产权制度具有以下功能:1. 界区功能  产权制度具有界定产权主体之间、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力和义务的功能。拥有了产权,就界定了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界区,主体才可能与非主体之间彼此独立,并可能平等地进行商品交换。产权制度的界区功能是在确定产权的归属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产权的确定过程也就是界定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的过程。界区功能是产权制度最基本的功能。  2. 激励功能  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是指由于产权的确立而使产权主体积极努力行为的功能。产权的确立意味着产权主体利益和责任界限明确了,产权主体可以使用产权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扩大。这种激励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利益刺激,它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程度大大高于一般收入分配所产生的经济刺激,而且,由于产权的持久性会使产权主体更多地追求长远利益。  3. 约束功能  产权制度的约束功能是指产权确立之后,对产权主体行为所产生的约束力。产权的确立既然明确了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界区,产生了激励功能,由此也必然产生约束功能。这种约束表现为:一是投资者对法人的条件约束,如通过股东大会约束法人的行为;二是法人以财产权利来约束自己的冒险行为,因为法人所支配的财产既是它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承担风险的能力界限。所以,产权的确立能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4. 交易功能  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产权制度的交易功能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塑造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即产权的确立起到了为产权主体成为商品生产者奠定基础的作用;二是扩大了市场交易范围——产权成为商品,即产权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对象,比如股权、各种证券的收益权,它们成为商品,成为证券市场上流转的交易对象。产权的交易功能使市场的构造复杂化,也使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一方面,它为原始产权主体与派生产权主体增加了更大的相互选择的自由,强化了各自的独立性,如股东宁愿到市场上出售股权,可能也不愿意到股东大会上陈述自己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见;另一方面,使投机行为兴起,又给无端地影响产权主体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它不仅独自对资源配置及其效率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构成了市场制度以及其他许多制度安排的基础。产权制度既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又是市场交易的结果。 市场交易是交易主体产权的交易,其前提是交易主体必须对所交易的物品拥有明确的产权。如果所交易的物品或资源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归属,想要获得该资源的个人就不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租赁或购买该资源,而是花费时间、精力甚至雇佣打手去抢。为了减少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的租值耗散,人们就会停止争夺,进行合作,并通过契约的形式界定相应的权利。产权的功能:产权首先具有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要使经济活动当事人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激励功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为前提的。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应明确界定行为主体获取与其努力相一致的收益的权利。如果私人为了某项发明而投入的私人成本超过了他可能得到的私人收益,就是说,他为了发明承担了高昂的代价与费用,但发明的收益外在化地被交易对象之外的第三者免费地享受了(搭便车),那么个人通常就没有动力去从事这些有益的活动。因此,产权的激励功能依赖于产权明晰,只有明晰的产权才能使当事人的利益得到尊重与保护,从而使行为主体的内在动力得以激励。产权的第二个功能是约束功能。约束与激励是相辅相成的。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从利益关系看是一种激励,从责任关系看则是一种约束。产权的约束功能表现为产权的责任约束,即在界定产权时,不仅要明确当事人的利益,也要明确当事人的责任,使他明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产权经济学家将经济行为的努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性努力,它指人们努力创造财富;另一种是分配性努力,是指人们努力将别人的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当产权的约束力不足或排他性软弱,当分配性努力比生产性努力成本更低、收入更高时,人们就会选择分配性努力。产权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与约束,处在经济活动中的人们就缺少基本的安全感,这一点常常是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经验表明,滥用资源、不重积累、分光吃净等短期化行为,即是产权约束功能残缺的表现。 产权的第三个功能是配置功能。恰当的产权安排,是资源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的先决条件。产权的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驱动资源配置状态的形成、变化,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的调节机制。因此,从产权界定是为了促成交易的角度说,产权中的流转权极为重要,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是伴随着产权流转的。如果资源的产权主体明确,并允许产权自由转让,同时与这一转让相应的收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则产权主体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在产权约束的范围内配置资源以获取最大收益。如果某种资源在现有产权主体手中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该资源就会由评价低的地方向评价高的地方流动,由此形成资源产权的市场价格,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反,如果产权是不稳定的和容易受损害的,人们就可能选择对抗而不是交易的方式来解决他们对稀缺资源的需求冲突。事实上,对转让权的不当限制(更不用说对转让权的禁止),会使产权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它直接引致的后果是:一是资源不可能流向对其评价最高的地方,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受到损害;二是必然导致有效竞争的缺乏,由于产权主体相互间的冲突不能通过竞争性的转让方式解决,那么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或者容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低效率;三是由于以上原因也必然导致行为主体的收益权受限制与侵蚀。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一、产权的内容: 1.产权首先是指特定的客体,即任何产权都是以特定客体为前提和基础,产权中“产”即为客体,没有特定客体的存在,产权便不再存在;同样任何产权都是以依赖于特定客体的产权,也只能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了客体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财产、资产、资本、商品等。 2.产权其次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即主体与特定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财产权等。主要包括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 3.产权还应该包括,不同主体基于对特定客体的权利,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如常见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经常是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构成现代公司法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4.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和其它主体的权能,即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或主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为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该特定客体和主体采取这种行为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收益的配置机制,而现代经济学侧重于研究权力的配置机制。 二、产权的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 1.原始产权,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是伴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3.股权和债权,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或债权人)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其它表现形式 产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有六种形式: 1.按产权历史发展动形态的不同分类:物权、债权、股权。 2.按产权归属和占有主体的不同分类:原始产权、政府产权和法人产权。 3.按产权占有主体性质的不同分类:私有产权、政府产权和法人产权。 4.按产权客体流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固定资产产权和流动资产产权。 5.按客体的形态的不同分类:有形资产产权和无形资产产权。 6.按产权具体实现形态的不同分类:所有权、占有权和处置权。 此外,还可以根据产权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财产所有权等。

文章TAG:产权  经济  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  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