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审计流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收集审计资料,也就是到现场收取应当审计年度的账证
风险评估

审计流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2,会计事务所审计流程

审计中执行的主要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主要是通过询问、观察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观察、分析、询问及穿行测试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及对控制的监督)及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解; 3、基于上述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4、基于上述风险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 5、根据审计计划,执行控制测试(如必要)。控制测试涉及的资料及相关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人员; 6、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制定/修订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计划; 7、执行具体的实质性测试; 8、完成现场审计,并就初步审计情况与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沟通; 9、完成审计报告草样; 10、内部3级审核程序 11、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如被审计单位同意改征求意见稿,签字、盖章确认,并同时签署一系列声明书。 12、发出审计报告。

会计事务所审计流程

3,有谁知道做审计的步骤程序

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二、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 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审计计划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执行分析程序; 第三步、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 第四步、考虑审计风险; 第五步、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 第六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第七步、进行符合性测试及评价控制风险; 第八步、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 前四个步骤主要与总体审计计划的制定有关;后四个步骤主要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有关。 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 (1)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 (2)行业类型、行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 (3)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 (4)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法律、法规。 (5)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6)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 审计计划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初步了解审计风险,因而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运用审计方法来控制或降低审计风险。

有谁知道做审计的步骤程序

4,简述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流程的主要环节

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包括调查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评价总结五个步骤。   2.1 调查了解   制度基础审计一般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了解之后,方可做出是否进行较深入的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询问和检测三种方法。在调查完成以后,以文字表述为主,辅以内控制度调查表和内控作业流程图,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   2.2 初步评价   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评价,首先要对适用于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的规范模型进行设定,设定的依据是内控的各项原则、该单位的经济业务结构及行业和单位的具体特征。然后将调查了解所得的实际内控情况与规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现状与模型之间在控制范围、控制路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对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规性做出初步的综合评判。初步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现状有无必要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符合性测试。   2.3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初步调查了解中已确定其存在且认为有必要进行测试的那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实效程度的一种检测。在测试中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逐一加以检验,然后做出符合、不符合以及符合程度好、较好、一般、较差等的评价。   符合性测试的路径一般有两种选择:横向型测试,即对业务流转范围较大,且各业务间关联性较强的单位,可按业务流转路径来检测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的符合情况,这种方法对一般的工商企业单位较为适用;而对于业务点比较分散,工作职能与社会公众联系很紧密,更强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及人员的岗位责任的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可采用纵向型的测试,即可以职能部门为单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2.4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按照内控制度符合程度的强弱,抽取不同的样本量,然后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测定总体的差错率和抽样结果的可信任程度及评估对其实施审计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就测试对象而言,实质性测试范围应在符合性测试范围之内,测试路径与前期符合性测试所采用的路径相同。实质性测试的重点是内控制度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内控制度符合性较弱的一般控制点。   2.5 评价总结   在完成了以上测试步骤以后,根据测试记录底稿和计算分析底稿,可得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性评价意见。

5,审计过程的名词解释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审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6,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过程应包括哪些审计程序

一、审计的产生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它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审计程序的类型 1、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检查记录或文件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2、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检查有形资产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3、观察 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例如,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或控制活动进行观察。 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相关人员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获取其他类型的佐证证据。 4、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函证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例如对应收账款余额或银行存款的函证。通过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因此,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 6、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通常包括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账和明细账,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检查应纳税额的计算等。 7、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例如,注册会计师利用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比较。 8、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审计师可以通过单独或组合执行上述程序完成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并不适合控制测试。 三、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在计划审计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收集有关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在审计程序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在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会计政策的选用和运用、经营目标、战略、财务业绩等方面)的基础上,填写基本情况表,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就业务约定书和主要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特别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者(管理层)的会计责任、治理结构(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沟通方式等内容进行协商的基础上,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对没有经过了解、洽谈、协商的项目,不能直接实施审计。 4、对未审计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测试工作、实施风险分析评价; 5、在实施上述程序的基础上,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二)在审计证据方面,应重点收集以下证据: 1、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已签字和盖公章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 2、被审计单位加盖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复印件; ...一、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在计划审计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收集有关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在审计程序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在了解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会计政策的选用和运用、经营目标、战略、财务业绩等方面)的基础上,填写基本情况表,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就业务约定书和主要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特别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者(管理层)的会计责任、治理结构(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沟通方式等内容进行协商的基础上,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对没有经过了解、洽谈、协商的项目,不能直接实施审计。 4、对未审计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测试工作、实施风险分析评价; 5、在实施上述程序的基础上,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二)在审计证据方面,应重点收集以下证据: 1、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已签字和盖公章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 2、被审计单位加盖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复印件; 3、被审计单位的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相关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复印件,并由提供材料的经办人签字确认后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 4、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关组织机构和基本资料; 5、重要和长期的经济合同、纳税文件资料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小企业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但由于小企业可能不存在能被注册会计师识别的控制活动,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主要是实持性审计程序。而在缺乏控制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否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货币资金和实收资本项目的审计程序,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简化。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 对自然人出资组建的有限公司,由于对现金的收入内部制度可能存在很大缺陷,很多企业现金收支数额较大,库存现金余额也大,但又无法实施现金盘点程序,此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检查有无将公司现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储蓄存款帐户,并在现金盘点表及其相关工作底稿中记录清楚不能盘点的原因、理由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说明; ②银行存款项目和相关的银行借款必须实施函证工作,但有依据掌握被审计单位没有银行借款的情况下,可以以银行加盖印章的对帐单复印件作为审计证据; ③实收资本项目审计,必须与验资报告进行核对,检查原验资的有关货币资金出资凭证是否入账,在编制“实收资本(投资主体)明细表”基础上,与实收资本核对是否一致,是否与有关法律文件(如章程)规定一致等。 2、往来款项(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的审计程序,必须坚持函证程序,确实不能函证的,可以采用替代程序,但必须按照“一户一表”的要求实施替代检查程序,并追溯到以前年度,必要时复印有关原始凭证,不能追溯检查的明细项目,应当将不能追溯检查的情况记录在审定表中。对股东和他人借款,如果借款手续(有合同、有内部审批手续、付款凭证合规等)合法,借款事由成立,在没有其他有力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能界定为抽逃注册资本,但如果金额过大,占注册资本的10%以上或借款时间超过一年的,应当在审计报告意见段披露其审计情况。此外,对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如果账龄超过一年以上,应当关注其能否收回,是否存在潜在的坏账损失,如存在,应估计坏账损失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事项,不能估计的,应当在审计报告意见段披露其审计情况。 3、存货项目的审计程序,由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存货性质不同,所以对存货的审计应当区别企业类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审计程序。 (1)制造行业和流通行业的存货审计,主要包括存货采购成本、存货发出的计价测及期末存货的计价等,对存货采购成本的审计,应注意制造行业和流通行业的成本开支差异,并关注其内容是否符合成本开支范围,采购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对存货发出的计价测试应关注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等,对期末存货的计价,主要考虑是否存在存货跌价损失。 (2)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审计,由于存货项目的内容与制造行业差异较大,审计时应当特别关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和成本开支内容合法性,并注意以下审计程序和证据: ①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并收集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 ②开发项目是否具有投资计划和城市规划手续,收集有关文件资料备查; ③开发项目是否具有施工许可证,完工项目是否具有竣工验收手续等资料,并收集有关文件资料备查; ④成本开支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构成内容。 (3)建筑企业存货的审计,主要包括“工程施工”项目核算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的审计,以及为工程施工而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直接费用、现场经费等,但不包括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施工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销售活动而发生的促销费用等,也不包括按照《建造合同》准则已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相匹配而结转到损益中的工程成本内容。 4、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审计程序,一定要关注其是否对被投资企业实质上拥有控股权。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当收集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作为审计证据,没有审计报告的至少应当收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审计证据。 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也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和投资收益情况。 5、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项目的审计程序,对拥有固定资产项目的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计提折旧等情况进行审计,特别是用固定资产作为注册资本验资的企业,应当重点关注房屋、车辆和土地使用权是否过户在被审计单位名下,如没有过户,应当获取被审计单位说明没有过户或正在办理过户的情况说明或者声明。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审计,必须进行测试,包括计提时间范围是否符合规定等,此外还应当关注其使用状况,是否存在它项权利等重要情况。 6、在建工程项目项目审计程序,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借款利息费用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涉及的有关利息计算依据,应当附有银行的借款合同、借款凭证复印件。在审计方法上要与长短期借款审计程序联系起来一并实施审计。对于已经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暂估入固定资产账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7、待摊和预提费用项目审计程序,要结合费用发生的会计期间和其费用载体的收益期进行审计。 8、银行长短期借款项目的审计程序,应将借款的银行、类型(借款条件——是否抵押担保等)、期限、利率、本金等基本情况信息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对于借款利息难以计算的项目,可以直接向银行函证,对于已经到期的银行长期借款及其利息,应当作重分类处理。 9、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项目的特殊审计程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预售方式收取的售房款,如果房屋已经交付购房者,价款已经收取,只是没有开具发票结算,应当将预售款提出调整分录,对税务机关按照预售款一定比例收取的税收,属于缴纳行为,按照缴纳税款的会计处理规定处理。 10、主营业务收入和相关税金项目的审计程序,由于审计对象中自然人出资组建的有限公司较多,很多企业可能存在收入入账不完整和税收方面的审计风险,所以对于收入入账依据的检查一定要注意原始凭证的延续性、合法性,如果审计中发现异常情况,而我们又无法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应当将审计情况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并作为不能确认事项在审计报告意见段披露。 ll、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的审计程序,期间费用的审计,一定要先对被审计单位的明细核算资料进行分析,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抽查。 ①凡是能够在其他业务循环(或财务报表项目审计)中实施审计程序的,如工资和福利费用、工会经费、养老保险等费用的检查和审计,可以结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审计程序进行;坏账准备、无形资产摊销等可以结合应收账款、无形资产等项目的审计程序进行。低值易耗品摊销、存货盘盈盘亏、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项目的审计可以结合存货的审计程序进行; ②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修理费、物料消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通过货币资金方式支付的费用开支的审计,可以结合货币资金的审计程序进行抽查会计凭证确认; ③财务费用的审计可以结合长短期借款的审计程序进行; ④运输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项目的审计可以结合销售(服务)收入的审计程序进行。 12、其他项目的审计程序,可以结合该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以及风险评估的要求进行,还有的项目可以结合业务循环 进行,如主营业务成本等项目的审计可以结合存货的发出计价测试进行,投资收益项目审计可以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的审计程序进行。

文章TAG:审计  审计过程  过程  流程  审计过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