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庄子的书籍有哪些

庄子就写过《庄子》里面的部分篇章,主要是内篇。关于庄子的书籍则就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了,有普及类的,也有学术研究方面的,所以要全部列举出来是不现实的。你可以到当当网上搜就可以搜到好多。给你推荐《庄子哲学》、《人生困惑问庄子》、《奔腾的庄子》、《庄子神游》等,读起来都不困难而且加有作者的一些观点,启发性也比较大!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楼上答的就不重复了。 南怀瑾先生的《庄子諵譁》、于丹《庄子心得》、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 特别推荐南怀瑾先生的《庄子諵譁》,非常透彻、易懂。

关于庄子的书籍有哪些

2,庄子山木的原文

市南宜僚见鲁侯(1),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2);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3);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4),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5),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6),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7)。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8)。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9),洒心去欲(10),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11),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12),与而不求其报(13);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14);猖狂妄行(15),乃蹈乎大方(16);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17),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18),无留居(19),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20),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21),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22),见有于人者忧(23)。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24)。方舟而济于河(25),有虚船来触舟(26),虽有惼心之人不怒(27),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28),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29),其孰能害之!”

庄子山木的原文

3,孟子 原文

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曰: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澄所逮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

孟子 原文

4,积累友善大度谦恭的诗句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如果两个人争吵起来,错在那个比较聪明的人.——(德国)歌德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法国)笛卡尔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日宣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一个伟在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宽猛相济能成事.宽而栗,严而温.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  宽容(诗一首)  天空宽容,  才有百鸟飞翔;  土地宽容,  才有万物生长;  高山宽容,  才有珍宝蕴藏;  大海宽容,  才有烟波苍茫;  宽容是一种胸怀,  宽容是一种涵养,  宽容是一朵美丽的花,  春夏秋冬四季开放!  同事宽容,  才有春风浩荡;  朋友宽容,  才有灿烂阳光;  夫妻宽容,  才有爱心碰撞;  社会宽容,  才有真情流淌,  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是一种力量,  宽容是一首和谐的歌,  东西南北到处飞扬!
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 不伐其功,不私其利。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不是虚心岂得贤。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长短不饰,以情自竭。出不辞劳,入不数功。大嚼多噎,大走多蹶。夺利争名,甘居人后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己不逮而恶人之骄,自弃者也。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居高视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君子不矜己善,而乐扬人善。君子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不以人所不能者愧人。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满而不溢,泰而不骄。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器满则溢,人满则丧。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曲则全,枉则直。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人道恶盈而好谦。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任道骄奢必败亡。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天道亏盈而益谦。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为而不矜,作而不恃。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畏盈守谦,乃终有庆。

5,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出自哪里谁说的谁可以给我提供全文

也就是“子非鱼”的那个。《庄子 秋水》 以下是全文,“庄子钓于濮水之上”见最后几段。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38),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6,要兰亭集序翻译急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

文章TAG:虚己以游世  关于庄子的书籍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