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累计折旧中的平均年限法是什么意思

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以后,按预计使用年限作以平均,平均一年提多少折旧,再除以12个月,就是你每个月的计提折旧额。这样,每个月、每年的折旧额是一样的,很平均,所以叫平均年限法。
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作平分,平均一年提多少折旧,再除以12个月,就是你每个月该计提的折旧额。

累计折旧中的平均年限法是什么意思

2,会计中的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月折旧率是=(200000-5000)/8/12/200000=1.0156%

会计中的年限平均法

3,直线折旧法下的平均年限法怎样计提折旧

直线法计提折旧,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直线法计提折旧又称为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年、月)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直线折旧法下的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平均年限法就是直线法,方法一: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减值准备金额]+[月初累计转回减值准备金额])*[月折旧率] 平均年限法二: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月折旧额=([月初原值]-[月初累计减值准备金额]+[月初累计转回减值准备金额]-[月初累计折旧]-[月初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

直线折旧法下的平均年限法怎样计提折旧

4,年限平均法

你好,其实平均年限法(也称直线法)计算很简单的,直线法折旧的公式你生看着感觉比较虚,你可以自己再把公式推算一下,自己推算后理解起来就比较清楚了。  这个也许你理解起来比较清晰一点:  直线法折旧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X预计净残值率。  若题目没提到净残值或不用考虑净残值,就直接用固定资产的原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  由此,你上面球的是年折旧,答案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2,和你的差不多。  希望有所帮助。百度 号即Q。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即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你给的那三个公式是年限平均法没错。可是你给的这个”至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2年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为(现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明明是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最后2年的折旧方法啊知道这个后,你还想问什么呢?
您说的对!书上就是这样

5,什么事年限平均法

平均年限法是指一种方法根据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平均使用寿命。它是折旧的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也被称为“直线”或“平均”。适用于各平均年限法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一定的时间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可使用年限,固定收益资产的清理报废提出并支付清理费用的剩余价值。 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剩余价值即是指处置固定资产剩余的剩余材料或部件,如变价收入期间。当成本是处置固定资产的成本发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入的固定资产残值。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一段时间内的磨损,方便折旧计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每月一般是根据原来的值乘以每月的折旧率。 举例:设备购置费10000元,预计的5%5年残值率使用年限,总的折旧应提10000 *(1-5%残值率)=9500元折旧计算: 平均年限法:每年= 9500,/ 5 =1900元
平均年限法(基于入账原值和入账预计使用期间):该方法是一种静态直线折旧法,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是根据建立卡片时的入账原值、入账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期间计算的。公式计算没有考虑入账前的累计折旧及已提折旧期间数的影响。在以后使用期间,折旧要素的变动也不会影响各月计提的折旧金额。该折旧方法计算简单,能够保证月折旧额一直保持不变,但如果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内发生了折旧要素的调整,需要同时将折旧公式调整为动态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基于入账净值和入账剩余使用期间):与方法一相同,区别是该公式计算折旧时是基于入账净值和入账剩余使用期间考虑的。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原值等折旧要素的调整,并且希望相应的调整各月折旧额,请在变动的同时选择平均年限法。 动态平均年限法:该折旧法考虑了固定资产变动时折旧要素的影响,其目的是当折旧要素变动后,折旧金额会自动按调整后因素计算。例如:有一台设备原值调整增加10000元,则以后各期折旧金额会相应调整,以保证在折旧期间内把增加的金额提完。并且这种直线法符合会计制度,推荐用户选用。

6,平均年限折旧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扩展资料: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一般在3%~5%之间。内资企业比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1条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外资企业比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若干审批项目后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27号)的规定,根据税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的各类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该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减除。残值应当不低于原价的10%;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须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取消上述审批后,对企业新购置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前,其残值暂统一确定为10%。对一些固定资产凡能预见在其使用年限结束后无法变卖、或者没有变卖价值的,可不留残值。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固定资产净残值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计算公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300000-5000)/10=29500元。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适用范围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文章TAG:平均  平均年限  年限  累计  平均年限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