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危险源,27关于危险源与事故应如何描述第一类危险和第二类危险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 2024-02-02 07:26:00
本文目录一览
1,27关于危险源与事故应如何描述第一类危险和第二类危险
正确的说法是: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甚么是2类危险品场所
就是生产或蕴藏第2类危险品的建筑空间而危险品分类也比较复杂分类方法复杂:运输分类、蕴藏分类、物理化学分类、使用单位分类这里的2类危险品,是指生产和蕴藏中的管理危险品分类昆山事件就是个例子说: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产生爆炸。同时又说: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未依照国家规定的2类危险品作业场所标准建设厂房,因第2类危险品的厂房建设必须是单层、轻型结构,但产生爆炸车间为2层结构。上陈述法是矛盾的浓度超标是违背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浓度指标下,肯定形不成第2类危险品的状态,没有必要在浓度超标以后,好要再说房屋建设超标的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比如:汽油、鞭炮
3,两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
答案:A、正确 正如外因是事物变化的诱因(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体一样(核心)。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4,危险源辨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危险源辨别方法 (1)危险源的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源载体) 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 广义划分法: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 (2)可能产生偏差的五个方面 人(培训不够、防护不当、个人身体原因、精神原因) 机(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 料(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 法(方法不当、操作不当) 环(过分拥挤、通风不好、光线太暗或过强、温度太高或太低等) (3)危险源辩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主要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记录、事故树、事件树,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当前现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生产工艺过程辨识法。 (4)风险评价的方法:LEC法 D =LEC D—风险值 危险源风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无任何管理措施或防护手段 10 最近3年发生过4次以上的类似事件或事故 6 最近3年发生过4次以下的类似事件或事故 3 最近3年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或事故,但存在这种可能性 1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或防护措施,并发生可能性极小 0.1 2)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连续暴露 10 每天暴露 6 每周一次 3 每月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年几次暴露 1 非常罕见的暴露 0.5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10人以上死亡或100000元以上财产损失 100 2~9人以上死亡或100000元以下财产损失 45 1人以上死亡或50000元以上财产损失 15 伤残或30000元以下财产损失 7 重伤或10000元以下财产损失 3 轻伤或1000元以下财产损失 1 危险源风险分值(D)计算方法: D=L×E×C。 分数值(D) 危险程度 风险级别 >320 极其危险,不能连续作业 1级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级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级危险源 危险源 概念: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方法的有
正确答案为:C,D选项答案解析: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可以采取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和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法。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以消除或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等。1.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运输,应遵守gb/t 14784的有关规定。 带式输送机操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通廊墙壁与输送机之间的距离,经常行人侧不小于1.0m,另一侧不小于0.6m。人行道的坡度大于7°时,应设踏步。 带式输送机应具有相应的防止逆转、胶带撕裂、断绳、断带、跑偏及脱槽的措施,并应有制动装置及清理胶带和滚筒的装置,线路上应有信号、电气联锁和停车装置。 带式输送机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人员不应乘坐、跨越、钻爬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不应运送规定物料以外的其他物料; ——不应从运行中的带式输送机上用手捡矿石(手选皮带除外); ——输送带、传动轮和改向轮上的杂物,应及时停车清除;不应在运行的输送带下清矿; ——运行中的带式输送机,不应进行检修、打扫和注油,不应用手摸托滚、首尾轮等转动部件。 有卸料小车的带式输送机,其轨道应有行程限位开关。 更换栏板、清扫器(刮泥板)和托辊,应停车、切断电源进行,并应有专人监护。 带式输送机不能启动或打滑时,不应用脚蹬踩、用手推拉或压杠子等办法处理。 矿仓及给矿机 2.矿仓口周围(进出车处除外),应设防护栏杆。 翻车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事先检查并确认翻车机及矿车内和周围无人、无障碍物,方可翻车卸矿; ——检修翻车机(尤其是在翻车机或矿槽内工作)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空车自溜运行,应有可靠的阻车装置; ——采用自卸汽车卸矿,应设坚固的挡墙,挡墙高度不应小于轮胎直径的五分之二。 3.给矿机堵塞和棚矿的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捅矿时应站在设备一侧的安全位置,避免矿石滚出伤人; ——采用爆破方法处理时,应有专人负责,并严格执行gb 6722的有关规定。 4.下矿仓检查供矿、矿位情况及排除故障时,应系好安全带(其长度只限到作业点),不应站在矿石斜面上,且应有人监护,必要时下部应停止排矿。 车间的楼板和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楼板应设地漏,地面应设排水沟。 5.破碎与筛分,停车处理固定格筛卡矿、粗破碎机棚矿(囤矿或过铁卡矿)以及进入机体检查处理故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长度只限到作业点; ——设专人监护; ——进入机体前,预先处理矿槽壁上附着的矿块或有可能脱落的浮渣。 固定格筛和粗破碎机受矿槽的周围(给矿侧或翻车侧除外),以及螺旋分级机的槽体靠近磨矿机的排矿端,均应设栏杆。 粗破碎机无给矿设备的,翻车机应在正常运转状态下翻矿,或按设备运转规程操作,不应在停车状态下翻矿。 用吊车吊大块矿石时,矿石应绑好挂牢,并由专人指挥缓慢起吊,吊物下不应有人。 需停机调整圆锥破碎机排矿口时,应先用铅锤或其他工具测定,然后停车和切断电源,方可进行调整。若须进入机内测定排矿口,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清理粗破碎机翻车场地积矿时,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并应设专人监护。 处理颚式破碎机囤(堵)矿时,应首先处理给矿机头部的矿石,然后从上部进入处理;不应采取用盘车的方向处理或从排矿口下部向上处理。进入颚式破碎机进料口作业时,应系安全带,并设专人监护。 处理颚式破碎机下部漏斗堵塞时,应与上下作业岗位联系好,断开设备电源开关,并设专人监护。 干式筛分作业应有除尘设施,并在密封状态下工作。密封装置应有便于检修、观察的门洞。 筛子因超负荷被压住时,应先停车,然后以专用的器械压三角皮带处理,不应手持棍棒压三角皮带处理。 6.设备裸露的转动部分,应设防护罩或防护屏。防护罩、防护屏应分别符合gb 8196、gb 8197的要求。 设备的开关和操作箱,应设在设备附近便于操作的位置。相互联系的设备开关和操作箱,宜集中放置。主要设备电机的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人员检查、维护;如难以满足,应设局部操作平台。 厂内各类管线、溜槽,不应妨碍操作和行走。 7.厂房应有足够的、供设备(部件)装配和检修用的场地。 设备的检修空间、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检修部件的各种装卸方向、部件的大小和位置确定合理的检修空间,在检修空间范围内不应设置其他设备和构筑物; ——起重机吊运最大部件时,部件与固定设备、设施最大轮廓之间的净空尺寸,应不小于400mm; ——用起重机吊装、检修的设备及部件,应布置在起重机吊钩能垂直起吊的空间范围内; ——检修用起重机的提升高度,应满足设备检修工作的需要; ——起重机提升设备及部件需要通过平台或墙壁的,平台或墙壁应设置吊运通道口,通道口周边与设备或部件的间隙不小于300mm; ——设备吊装孔应设活动盖板或保护栏杆、且每层吊装孔设备进出的一边应做成活动栏杆; ——建筑物第二层及其以上的墙壁设有吊装拉门的,应在拉门处设高1.05m的隔墙或装设可拆卸的保护栏杆,起重梁伸出墙外应不大于2m。 多层作业或危险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并采取防护措施。 8.运转设备的下列作业,应停车进行: ——处理故障; ——更换部件; ——局部调整设备部件; ——调整皮带松紧; ——清扫设备。 人员不应进入矿石流动空间。 人员进入停止运转的设备内部或上部,事前应用操作牌换电源牌,切断电源,锁上电源开关,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 原矿的取样点,应设在便于取样、安全稳妥的位置。
6,如何进行危险源识别
原发布者:李蓓0904
危险源辨识论文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2.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物的故障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2)人的失误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危险源辨识不仅仅要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工具、化学品等因素,还应当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遗漏了心理性危险源的辨识也是不充分的。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成为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心理因素大致包括: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逞能心理、凑趣心理、冒险心理、从重心理、无所谓心理、好奇心理、情绪波动精神不集中心理、遇事惊慌心理、工作枯燥厌倦心理、错觉下意识心理、心理幻觉近似差错、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心理等。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作业岗位工序的特点,分析对员工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不同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因素纳入危险源辨识的项目中去。例如,在对原料搅拌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到,原料受潮后,会粘在搅拌机内部上,冒险蛮干心理较重的员工,为了赶工作进度,可能会用手直接在出料口掏取原料,可能发生手部被搅伤的安全事故。因此应识别出“直接用手掏取原料”这一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一、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辨识危险源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往往还不能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二、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三、三、七”的要求:
所谓“三、三、七”,是指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七个方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类型(安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三、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 :
(一)辨识、评价要求
1.对本公司在审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普查,列出: 1)危险源清单; 2)重要危险源清单; 3)重大危险源清单。
2.辨识、评价要做到充分性,辨识、评价出所有岗位、作业点的危险源不能遗漏。
3.要考虑过去、现有、将来三个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4.方法要简单、实用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5.辨识、评价要体现动态性、适应性。
(二)辨识、评价准备
1.成立公司辨识、评价组;
2.各部门、各分厂(车间)成立辨识、评价领导小组;
3.由公司辨识、评价组组织人员培训;
4.制定辨识、评价工作计划、方法;
5.设计员工危险源普查表(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办公室在内的危险源普查表;
6.设计公司危险源清单表(车间、站房可通用)等准备工作。
(三)辨识、评价方法和步骤
以咨询人员作指导,由公司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员工参与来完成。
1.发动每个员工查找出本岗位的危险源,要在专业或者管理人员指导下进行。
1)明确本岗位危险源的主要依据一是设备设施及有害作业点的危险源,可按“安全质量标准化” 中相应的考评检查表去辨识(按异常状态);二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去辨识(j安不遵守时,会有危险)。
2)做好试点工作
一是全公司搞几个试点,组织各分厂(车间1专业、管理人员到几个试点现场参观、学习,在全公司推广;
二是各分厂(车间)搞几个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体员工中推广。 3)指导员工填写危险源普查表
一线员工填写本岗位的危险源;行政管理人员填写本办公室的危险源。并提出如何控制的措施。
2.做好危险源汇总、统计、归类工作。
1)以分厂f车间、站房、油库、化学危险品等)为单位对危险源普查表进行汇总归类。统计本单位危险源的条数f按每个岗位危险源的条数相加)。
2)按同工种、同作业等进行归类,如普通车工,归到普通车床的危险源中去;木型工,归到木型作业去;起重工,归到起重机械中去;站房员工,归到站房中去等。
3)在以上基础上,公司辨识评价组可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修正、完善、补充(要考虑危险源辨识的充分I生1,整理出整个公司的危险源清单。
3.经公司辨识评价组完善的危险源清单发给全体员工确认、补充,使每个员工进一步辨识出本岗位的危险源;再将危险源清单反馈回公司辨识评价组。
4.公司辨识评价组再组织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按D=LEC的公式计算D值。式中:D一危险I生分值。(分值大则危险f生大)卜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 C一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 根据D值确定企业危险的分级。
文章TAG:
第二 二类 危险 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