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有几级

结构安全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详见《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1.0.8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8的要求。民用建筑安全性鉴定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为:A、B、C、D四各等级;详见《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物的危险等级有几级

2,LECD风险评价等级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wbx661116LECD释义L——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C——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D=L*E*CD值风险等级(可以自定义)超过320非常高的风险,要停止作业A E 1160至320高风险,需要立即整改B D 270至160中等风险,需要整改C C 320至70可能的风险,需要注意D B 420以下  可接受的风险,容忍E A 5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L)分数|分数值|完全会被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完全意外,极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E)|分数值|连续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10|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3|每月暴露一次|2|每年几次出现在危害事件环境|1|非常罕见地暴露|0.5|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C)|分数值|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0|灾难(几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伤害)|7|重大(致残)|3|引人注目(需要救护)|1|船舶修理行业。。。。。。。。。。。。。。。。。。。。。。。。。。。。。。。。。。。。。。。。。。。。。。。。。。。。。。。。。。。。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wbx661116LECD释义L——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C——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D=L*E*CD值风险等级(可以自定义)超过320非常高的风险,要停止作业A E 1160至320高风险,需要立即整改B D 270至160中等风险,需要整改C C 320至70可能的风险,需要注意D B 420以下  可接受的风险,容忍E A 5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L)分数|分数值|完全会被预料到|10|相当可能|6|不经常,但可能|3|完全意外,极少可能|1|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0.5|极不可能|0.2|实际上不可能|0.1|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E)|分数值|连续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10|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3|每月暴露一次|2|每年几次出现在危害事件环境|1|非常罕见地暴露|0.5|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C)|分数值|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00|灾难(几人死亡)|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5|严重(严重伤害)|7|重大(致残)|3|引人注目(需要救护)|1|船舶修理行业。。。。。。。。。。。。。。。。。。。。。。。。。。。。。。。。。。。。。。。。。。。。。。。。。。。。。。。。。。。。

LECD风险评价等级

3,风险点划分的5个原则

1. 按风险的性质分类按风险的性质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种。1) 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一般而言,自然风险与许多社会风险都是纯粹风险。2) 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益可能的风险。例如,股票买卖、投机交易等。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有两点区别:第一点是纯粹风险有规律性,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加以统计分析;而投机风险则无规律可循。第二点是纯粹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是社会财富或人身的净损失;而投机风险的发生显然并没有改变社会财富的总量,而是将社会财富在一定范围内与程度上进行了重新分配。2. 按风险的环境分类风险按其产生的环境不同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种。1) 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错误或失当导致的风险。静态风险一般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无关,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是不可避免的。2) 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由社会经济的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例如,人口的增加、资本的成长、技术的进步、政治体制的改革等都可能引起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有四点区别:第一点是损失不同。静态风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纯粹损失;而动态风险对于一部分个体可能有损失,但对于另一部分个体则可能获利,从社会总体上看也不一定有损失,甚至受益。第二点是影响范围不同。静态风险通常只影响到少数个体;而动态风险的影响则是比较广泛,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第三点是发生特点不同。静态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服从概率分布;而动态风险则不具有这一特点。第四点是性质不同。静态风险一般均为纯粹风险;而动态风险包含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风险点一、 物的不安全状态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 物料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 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

风险点划分的5个原则

4,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几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扩展资料: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征:1、事故主体的特定性:仅限于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事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主要包括公司、企业、合作伙伴、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工矿商业生产经营单位。2、事故地域的延展性:安全生产事故的范围不固定,但限制在一定范围内。3、事故的破坏性:生产安全事故已经对人员或者生产经营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造成人员伤亡(包括急性中毒)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直接经济损失,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4、事故的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不同于职业病等其他损害事件,是在一定危险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发生的。5、事故的过失性: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是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与洪水、泥石流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事故有本质区别,如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因工作不力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环境、设备隐患等也应归为过失,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工作人员有过失行为,未及时纠正和消除不良经营因素,任由不良因素继续存在,导致事故发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事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按照事故原因划分:物体打击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灼烫事故、淹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冒顶片帮事故、透水事故、放炮事故、火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其他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其他伤害事故20种。扩展资料安全生产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5、“三同时”原则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6、“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7、“三个同步”原则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8、“五同时”原则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安全生产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为4等级 事发1小时内必须上报 中国网 | 时间: 2007-04-20 | 文章来源: 中新网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条例同时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条例明确,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条例还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条例还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事故发生地*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安全生产事故划分为4等级 事发1小时内必须上报 中国网 | 时间: 2007-04-20 | 文章来源: 中新网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条例同时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条例明确,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条例还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条例还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事故发生地*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5,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扩展资料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 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现实情况里, 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风险管理 - 搜狗百科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 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https://baike.sogou.com/v147863602.htm?fromTitle=%E9%A3%8E%E9%99%A9%E7%AE%A1%E7%90%86
安全风险分级管2113控体系是隐患5261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4102安全风险分级1653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扩展资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2113查治理即双重预防机制 从党5261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4102产工作的要1653求,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加之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传统高危行业与非传统高危行业事故频发和安全新挑战压力不断增加。以及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升:国际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外风险管控和防患治理成功经验,我国双重预防机制具备一定基础。所以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可行性的!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辩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排查治理隐患,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有效防范事故,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特点: 1.超前预防,关口前移; 2.风险管理为核心; 3.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质。 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结合。风险具有客观性(有危险源就会伴随风险),偶然性(风险具有动态性,事故发生需要条件,即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的存在不一定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后果。),损害性(风险的变现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发生),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会因管理变量而随机变化。尤其是可能性会因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对应或可变性(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不同,对风险的认知就会不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消减的(事件发生的几率或其影响是可以减少的)。风险不是追求“零”风险,而是强调在可接受的风险下,追求最大的利益。 可接受的风险就是安全!安全是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 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客观事件。隐患是由危险源防控措施不足形成的危险,及防控措施执行缺陷形成的危险。隐患一般包括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安全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 隐患的特点: 1.隐患是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是可以消除的,有其生命周期; 2.事故是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由隐患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的; 3.隐患是否造成事故具有一定偶然性,但是大量隐患的存在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 4.消除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 5.由危险源辩识和监控不足形成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往往是引发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风险、隐患、事故的关系:风险不等于隐患!风险更不等于事故!风险管控失效才能形成隐患!隐患不及时治理才能导致事故! 风险是抽象的,通过辩识分析得出。 隐患是具象,能够排查发现。是风险演变成事故的中间环节,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后出现。 “风险”的特点: 客观存在、与生俱来、无法根除、只能管控。 由于风险是无法根除的,且有向隐患转变的内在逻辑,具有敞口的特性,风险管控重点就是如何有效管控风险。 “隐患”的特点: 可以从根本上消除。 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不到位,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可防可治的,所以,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从根本上予以消除。隐患排查治理要求闭环管理。隐患不除,不得生产,否则就是事故的到来。 风险管理的流程1.辩识危险2.风险评估3.消除危险或者寻找替代物或者遏制(控制)或者自我保护 风险评估(风险辩识、分析、评价)评价方法:针对不同行业选择适用的方法。定量分析: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专业性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紧扣遏制重大事故,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关注风险影响和覆盖人群。 隐患治理: 1.隐患是潜藏着祸患;隐患发育必成事故。 2.控制隐患就是控制、转化、消除、演变成事故的条件和因素。 3.控制事故必须从认知隐患做起。 4.不能、不会认知隐患,就是不能、不会控制事故。 5.认知和发现隐患是控制事故的提前和关键。 6.认知和控制隐患的理论支撑是:事故成因理论;海因里希法则;墨菲定律;轨迹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因果关系;等一系列有关事故演化的理论。 隐患治理的流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过标准依据 2.实施隐患排查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 5.事故隐患整改及信息反馈网页链接中安达远
建立2113企业动态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通过识别生产经营5261活动中存在4102的危险、有害因素,1653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企业动态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并实现隐患排查、记录、监控、治理、销账、报告的闭环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2113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5261动中存4102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1653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排查治理。按照国务院的通知,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等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扩展资料两个体系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监察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地区要采取措施将本通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的指导意见以及本地区的安排部署,落实到重点行业领域的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不留死角。(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这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与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及其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隐患排查治理
一、什2113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5261或健康损害410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1653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二、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三、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我省对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四、什么是隐患排查?  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五、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文章TAG:安全  安全风险  风险  分级  安全风险分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