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定罪名时的作用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网 2025-06-30 22:31:41
本文目录一览
1,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定罪名时的作用
比如我想偷你家的汽车(这是主观)
结果我真偷了你家的汽车(这是客观)
最后根据主、客观相统一,我就构成了盗窃罪
如果我想偷汽车,最后去你家后发现没有汽车,我就把你打了一顿,轻伤
那我就构成盗窃未遂+故意伤害
2,什么是刑法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请问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即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客观统一原则,基于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的因素可能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客观真实,强调在解决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犯罪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并注意二者是否统一于犯罪行为之中,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样就防止了在犯罪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分离的状态下只根据其中一个方面追究刑事责任的错误,使刑事责任的实际追究更趋合理。
3,主客观统一原则对法律归责原则的影响
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认定犯罪时,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或威胁,而且要求行为人有刑事责任能力和主观罪过(故意或过失);否则,就不可能构成犯罪。主客观统一原则打个比方就是小偷去入室盗窃,他想偷是主观,客观是偷的念头付诸于实际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又比如救人,想救(主观),救人所实施的一切行为(客观)。只有主客观相统一才能成为事实依据。法律归责原则这要看是哪个部门法了,每个部门法有不同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说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是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归责原则有很多种类,目前各国适用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原则〔包括主观过错、客观过错、职务过错或公务过错〕、违法原则、主观过错加违法原则、无过错原则〔危险责任〕等 没什么影响,只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罢了。主客观统一只是给归责一个标准和依据,能公平公正的对违法行为进行归责。
4,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内容就是刑法第3条的规定,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4.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5,现代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
1、罪行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平等适用原则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3、罪刑相适应原则基本含义是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人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1.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具体内容就是刑法第3条的规定,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4.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即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过失危害社会的心理支配下,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严重威胁或已经造成现实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观或者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条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法律包括刑法、刑诉法,广义的还包括*法 之类的。每部法都有法定的基本原则 和 学理上的基本原则。前者写在法条的开篇,后者是学者们的各抒己见,在各本专业书的第一章。
文章TAG: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定罪名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