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微信造谣传谣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是啊,转发500次,浏览5000次,就构成犯罪了

在微信造谣传谣是不是负法律责任

2,在微信朋友圈中交流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和法律法则

不造谣,不违法
不会

在微信朋友圈中交流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和法律法则

3,针对某些官员的不当做法在微信微博上发表言论犯不犯法

发表言论不犯法,但是发表不当言论犯法,可是法律对不当言论的解释很模糊。所以说你犯法你就犯法。
搜一下:针对某些官员的不当做法,在微信,微博上发表言论,犯不犯法

针对某些官员的不当做法在微信微博上发表言论犯不犯法

4,微信群里发布的不实言论可以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吗

名誉侵权行为的构成应当从受害人确有名誉被侵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来认定。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发布不实言论属于诽谤,如果因此导致您的名誉受到损害,当然是可以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的。要求对方停止侵害,甚至赔偿精神损失。
或许可以。

5,微信使用中应该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1、各路谣言不要传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造谣或传谣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传播谣言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2、违法有害信息不可发微信平台由于用户基础大,传播面广,违法有害信息一旦传播影响更为恶劣。我国各类法律法规,对禁止利用互联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违法有害信息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广大网民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可“越线”。3、非法经营不可为随着微信的兴起,各种类型的“微商”应运而生。“微商”因为商品渠道不正规、产品品控不严格屡遭诟病。更严重的是,某些特定商品需要销售资质方可销售,擅自利用微信平台销售已涉嫌违法,严重者构成犯罪。
没看懂什么意思?

6,关于言论的法律名言

1、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2、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3、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塞内加4、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正因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5、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8、在世界各主要礼貌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构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9、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1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7,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构成诽谤罪吗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那个应该没事天天都有人骂

文章TAG:关于微信言论的法律关于  微信  言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