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民法中说的法律行为概念是什么能顺便举个例子吗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 2023-01-24 18:32:33
1,民法中说的法律行为概念是什么能顺便举个例子吗
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比如继承遗产、签订合同、登记结婚等,因这些行为可以产生一定的法律意义,这是区别于非法律行为的关键所在,比如刷牙洗脸、吃饭睡觉这种日常行为就不产生权利义务,不是法律行为。
2,什么叫做民事法律行为呢
以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将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
根据事件的发生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可以分成自然事件(海啸)和社会事件(罢工)
根据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否是当事人意欲追求的,行为分为事实行为和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事实行为包括:侵权行为、无因管理行为、部分的不当得利行为(因为有的不当得利是基于事件)、创作行为、发明行为、添附行为、先占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隐(埋)藏物等
民事行为的概念引进于德国,我国进行了改造,目前民事行为分为:
民事法律行为(civil legal act,合法有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能力有瑕疵);
可变更、可撤消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有瑕疵);
无效的民事行为(内容违法);
3,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
1、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1)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民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概念。事实行为是指不具有意思表示内容,但按照法律规定,在客观上引起了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侵权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拾得遗失物的行为、发现埋藏物的行为等。3、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力,事实行为依据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 律教 育网(3)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相应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4,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包括 1、行为概念;2、行为特征;3、行为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4行为分类;5成立要件;6构成要件;7生效要件;8无效行为;9变更撤销等。1.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只要合法,都是民事法律行为。2.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3)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4)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只要合法,都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5,民事法律行为特征有哪些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
1、私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变动民事关系的行为,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
2、合法行为
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说明自由是有边界的,任何人的行为不得以损害他人的权利或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这也是法律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3、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对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具备意思表示这一要素,不具备意思表示,就不称其为民事法律行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6,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类型有哪些产生原因和法律效果分别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可以划分为四种样态。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和未生效。1、无效(1)、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2、可撤销(1)、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如果撤销权人未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将终局有效,不得再被撤销;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从一开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2)、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而对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确认,不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主动宣告其无效。(3)、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撤销,也可以选择不撤销);但一经依法撤销,自行为开始时无效;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则自始无效、绝对无效。(4)、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有时间限制,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时间限制。3、效力待定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尚未生效,须经权利人同意或追认才能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权利人拒绝追认或者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则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无效。4、未生效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法定或约定的生效要件未满足的,属于“未生效”;如无其他因素影响,一旦生效要件满足,即成为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7,民事法律有哪些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民事法律关系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64636232可作如下主要分类: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4、根据形成和实现的特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 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含义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终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其构成条件主要有两条:(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它同其他违法行为相比,有以下特征:(1)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为;(2)某些民事违法行为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如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同样构成民事违法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违法行为,本人虽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要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4)某些情况下,违反国家民事政策和社会共公利益的行为也可构成民事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人身权、物权、债权、婚姻、继承、侵权。我国实行的是民商合一,因此广义上说还包括商法内容。纵横法律网 王少明律师
文章TAG: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民事 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