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屋现浇平方怎么计算

只算一层的面积加900mm的挑板的面积。大厅高度(2.2m以上)无论多少,只计算一层。挑板的面积属回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按自然层计算。

房屋现浇平方怎么计算

2,建筑物中自然层什么意思

你问的有点不清楚 室外楼梯作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当室内有楼梯时,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建筑物中自然层什么意思

3,附属层夹层 指的是哪一层

假层是指位于两自然层之间,在房屋外部难于判断的局部楼层;夹层:亦称附层。位于房屋自然层内的局部楼层,未形成完整楼层结构但属于整体结构的一部分的层次;插层:是指位于房屋两自然层之间与房屋结构不相关联而加插进去的局部楼层;
中间的

附属层夹层 指的是哪一层

4,什么叫自然层数

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计算自然层数。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层高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计入自然层数;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计入地上自然层数。满意请采纳谢谢

5,什么是建筑的标准层

标准层指的是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标准层为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建筑房屋的其他层数:1、房屋地上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米(含)以上的,计算地上层数。2、房屋地下层数,指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其室内层高在2.20米(含)以上的地下室的层数。3、自然层,一般指楼层高度在2.28米以上的标准层次及在2.70米以上的住宅。4、技术层,指建筑物的自然层内,用作水、电、暖、卫生等设备安装的局部层次。5、附属层(夹层) ,指介于自然层之间的夹层。6、假层,指位于自然层以上,层高不是全部为2.20米以上的非正式层,不计层数,如屋面层。7、避难层,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扩展资料:房屋层数计算要求规定:1、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应为有顶盖全封闭的房屋及部位或底层有顶盖、有柱或有围护的部位,计算一半建筑面积为不封闭的房屋及部位。2、当房屋的墙体向内倾斜时,按其外墙高度2.20 米处的水平投影面积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当房屋的墙体向外倾斜时,按底板(地坪)外沿测算房屋建筑面积。3、当房屋墙体向内凹且内凹的高度高于2.20 米时,按其外墙高度2.20 米处的水平投影面积测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屋层数
标准层(typical floor)房地产术语。标准层是指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标准层是指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标准层就是建筑平面布置图几乎完全相同的楼层。
建筑上的标准层是指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一般都是高层上会出现标准层。

6,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1、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为实心因为地心引力在此创造出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万倍。地核是的高温可以达到华氏13000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上2000度。地核内的铁流使物质产生巨大的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射线的干扰。2、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3、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三、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2、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3、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四、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自然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1、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为实心因为地心引力在此创造出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万倍。地核是的高温可以达到华氏13000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上2000度。 地核内的铁流使物质产生巨大的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射线的干扰。2、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3、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三、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2、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3、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四、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了外核的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文章TAG:自然  自然层  房屋  现浇  自然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