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楼市调控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国家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合理控制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

楼市调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国家调控房价成了空调

首先楼主要明白国家调控房价的出发点,只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不是让房价下跌,也就是说调控最好的效果也就是房价每年的涨幅不超过物价的涨幅,与CPI涨幅相符。国家是绝对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的,这个泡沫破灭了危害太大,只是让这个泡泡别吹太大。你看08年经济危机房价有下跌的趋势,国家马上出台大量政策来刺激房地产,接着就是09年的暴涨,很说明问题啊。所以指望房价下跌只是一个梦想,除非泡沫破灭发生经济危机,到那时生活保障都有问题,该没钱买房的还是一样没钱买房。我们只希望房价别这样涨了就是万幸了。

为什么国家调控房价成了空调

3,如何控制房价上涨

房价其实一直在涨,国家也在一直调控,可是调控了20年,房价涨了100倍,难道是国家调控不了?是的,不动产登记已经开始,但是难度非常大,只能慢慢等待。就算实现了全国联网,又能如何?名下几十套房子的多如牛毛,指望开征房产税抑制房价只是无房户的一厢情愿而已。政府财政依赖土地,房地产已经绑架了政府,绑架了银行,如果房价下跌,整个社会就会陷入瘫痪。所以,国家担心房价下跌。国家已经明确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的是让每个人有房子住,但不是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仍然买不起的,只能租房,可是,哪个媳妇会和你住租来的房子?所以,不要期待房价下跌,你等不到。

如何控制房价上涨

4,怎样通过调整房产税来调节房价

通过增加税收来调节市场,其实和通过提高价格来调节市场是一样的,只有在供不应求,或者是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中才有作用。现阶段,住房需求仍是刚需,增加房产税,售房者很容易就将税负转移给购房者。那种以为开征房产税会打压房价,纯粹是忽悠人,不过是政府在地卖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想找一个新的收入来源。这两年房价略为平衡,靠的不是抑制投资性房产需求,而是各种限购措施,象计划经济年代票证式的价格平稳。除非出现城市化进程结束,住房需求低于住房供给,开征任何房产税都是政府收取购房者利益。与调节房地产市场无关。
所有好的东西都会像拥有绝对权利的那部分人倾斜,所有坏的事物都会像社会最底层的人士转嫁。 一般人当听到税收两字时应该条件反射的反对。 房价过高完全是政府前期政策的失误以及后期调控的无能,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加剧,短时间内无解

5,如何降低楼价

这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就能完成的,为何楼价居高不下呢?因为房地产商制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假像来迷惑大家,而后很多人就见房地产有利可图,纷纷的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中去,造成房地产越炒越热了。人们都把买房看成了一种时尚。就有很多人贷款了。贷到三十年以后去了。寅吃卯粮就是这样容易造成资金奔向房地产,容易造成次贷危机,造成经济危机。所以想要降低房价,就要想方设法把一些资金从房地产撤出,国家肯定得坚决实施调控政策的。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
潘石屹表示从供求解决房价问题他分析,房价的长期政策30年到50年,要用税收来调整。因为任何一个税收政策制定了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这其中就包括房产税。中期2到3年的政策调房价,要靠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应。短期看,如果立竿见影调控房价,“今天晚上股票收了市以后就宣布提高利率,把首付款的比例提高,明天就会降下来。”但他指出这些都是临时性的。限制外国人购房、限制价格、限制一个家庭购买一套房子等表面上看是会抑制房价,实际上从市场机制来看,反而刺激了需求。“去年政策最严、最早。很多人想着,这些政策太猛了,房价肯定会降的,实际上形成了反向刺激。”潘石屹建议,还要从市场最基本的供应和需求角度去解决房价问题,防止临时措施反向刺激房价。更多房产资讯请关注:搜房广州二手房网
还要跌呢

6,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那些

我国历史上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共有五次 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1)1993年至1996年:我国首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 1993年,我国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投资迅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此时经济出现了严重过热和通货膨胀。 1993年,国务出台了“国十六条”,在1994年又出台了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房地产投资速度明显放缓,房价迅速回落。此时经济也又热转冷,通胀下降,经过3年的努力,经济成功的软着陆,房价得到有效控制。 这次调控使地产业受到重创,“国16条”出来后,大量开发商捐款逃离,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远元气大伤,地产业陷入了几年的低谷期。 (2)1998年至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低潮。为了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明确提出“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3号文件强调在“逐步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建立以“经济适用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1999年开始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随着新的住房制度的落实,巨大的市场需求激活了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新时期。这一时期存在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为房地产再次出现泡沫埋下了隐患。 (3)2003年至2004年:确认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提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并且将23号文件中确立的“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体系的主体”改变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意味着政府不再为70%以上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大多数家庭不得不购买或者租赁商品房。1998年出台的23号文件和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对住房供应体系的定性明显不同,说明了政府的态度由害怕住房投资和住房价格上升过快转变为希望地产业的高增长带动整个经济的高增长。2003年出台的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的措施。 (4)2005年至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2005年,房价快速上涨,房价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政府打出了地产调控组合拳。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房价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4月,为了进一步细化和延伸“国八条”,国务院又颁布了“新国八条”,随着又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2006年颁布“国六条”和对其进行细化的“九部委十五条”;2007年,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降温的措施密集出台,从土地管理、房地产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是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出击。 虽然投资开始平稳增长,住房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房价越调控越上涨。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房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房价依然不断上扬。 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将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人群一起推向市场,这意味着至2003年以来,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5)2008年至2010年:房地产调控先扬后抑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上半年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改为“从紧”,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货币政策开始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2008年,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投资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渐,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房价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2009年,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调控出现松动——银行推行优惠利率、降低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率等。2009年年初,房地产行业“试探性抄底”,到年中“放量大涨”,再到年底预期政策出现改变而“恐慌性抢购”。2009年,许多行业深受金融危机打击,但地产业在政策的刺激下逐渐复苏,并且引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2009年12月以来,中央连续释放房地产调控信号,取消了2008年年底出台的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期限由2年恢复到5年,以遏制炒房现象。同年年底,中央出台了“国四条”结束地产刺激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结束宽松的土地政策等。从09年末开始,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加强。 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各部门落实问题和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国十条”的威力并无完全释放。加上前几次调控政府摇摆不定,购房者对政策调控信心不足,导致市场经过4个多月的僵持观望之后又出现大幅度上涨。 看着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再看看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感觉国家发展的真快,相信房地产会越来越好。
有很多的政策

文章TAG:房价  调控  楼市  楼市调控  房价调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