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追濑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湘子凛

2,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追溯调整法的步骤:(1)计算累计影响数;(2)进行账务处理;(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附注说明。累计影响数是指采用新政策重新追溯计算的累计数减去旧政策计算的累计数所得差额对所得税后的影响数。如本例累计影响数为37520元〔(126000-70000)×(100%-33%)〕。 追溯调整法详解(含例题)http://www.xazr.com/new/szjs/2007-03-05/200703051240121953000.htm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希望*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企业知道。*祝您生活愉快!

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

3,中级会计师职称追溯调整是什么意思

您好,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涉及到损益的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到损益的不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2008年的中级会计师报名是去年11月报的,已经过了。 你等今年十月底到十一月中再报09年的中级会计师考试吧。。 再给你个网址,很有用的。里面有中级会计师这一块,资料很多。各辅导网站的名师讲义和课件都有,免费下载。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bs.topsage.com" target="_blank">http://bbs.topsage.com</a> 大家学习网论坛。

中级会计师职称追溯调整是什么意思

4,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  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但按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提取的四项减值准备一律视作会计政策变更,并予追溯调整。  希望*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会计硕士问题欢迎提交给*企业知道。*祝您生活愉快!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追溯调整法的步骤:(1)计算累计影响数;(2)进行账务处理;(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附注说明。累计影响数是指采用新政策重新追溯计算的累计数减去旧政策计算的累计数所得差额对所得税后的影响数。如本例累计影响数为37520元〔(126000-70000)×(100%-33%)〕。 追溯调整法详解(含例题)http://www.xazr.com/new/szjs/2007-03-05/200703051240121953000.htm

5,帮详细的解答下会计政策变更中的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上一直采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根据上述定义的表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例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在财务报表只提供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比较数据的情况下,上述第(2)项,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即为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期初留存收益,可以从上年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需要计算确定的是第(1)项,即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上期期初留存收益金额。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经典例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原所得税政策采用应付税款法,从2007年1月1日将所得税政策从应付税款法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9600万元,按账龄分析法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l500万元。2007年1月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76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600万元;2007年坏账准备的借方发生额为200万元(为本年核销的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为40万元(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应收账款而转回的坏账准备)。  (2)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3000件,每件成本为1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2000件已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其余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1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15万元。  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2007年对外销售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有关情况如下:  X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0月20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月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68万元,累计折旧为26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132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可抵扣差异;  (2)根据有关规定,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按照税后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1)计算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2)计算差异填入表内:  (3)进行所得税政策变更追溯的处理,作出2007年所得税相应的会计处理。  [例题答案]  (1)计提准备:  应收账款2007年应提取坏账准备=1500-(1600-200+40)=60(万元)  存货有合同部分不要计提准备,无合同部分成本1000万元,可变现净值=(1.1-0.15)×1000=950万元,应有50万准备,2007年需要提取=50-(45-30)=35(万元)  设备2007年末账面价值为(600-68-260)-(600-68-260)/(2+10/12)=272-96=176(万元),可收回金额132万元,需要计提准备176-132=44(万元)  (2)计算差异填入表内  (注:2006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7600-1600)-7600*(1-0.5%)=6000-7562=-1562万元  2007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9600-1500)-9600*(1-0.5%)=8100-9552=-1452万元  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68万元  2008年末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为132万元,计税基础=600/5×(1+10/12)=220万元,差额为-88万元)  (3)所得税处理  追溯2007年1月1日期初数调整=(1562+45+68)×33%=552.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2.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2.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28  贷:盈余公积 55.28  2007年:  应收账款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1500-9600×0.5%)-(1600-7600×0.5%)]×33%=-36.3万元  存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50-45)×33%=1.65万元  固定资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88-68)×33%=6.6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6.3+1.65+6.6=-28.05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000×33%=330万元  2007年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330-28.05=301.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33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01.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8.05

6,追溯调整法

对,以前年度的利润变化影响,累计到最后,就剩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了,如果不影响利润,也就不用调整了,对吧。对于报表的调整,可以这样理解,07年初做报表的话,需要披露06和05年的比较报表,也就是06年度数和06的上一年度数,但05年的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有04年项目,因此,要调整这三年。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理解和资产负债表原理相同,就不详细讲啦。
一, 未来适用法 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举例说明: 甲公司原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1999年1月1日起改用后进先出法。1999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00万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600万元,1999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50万元。假设1999年12月31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460万元,当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该年度其他费用为15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 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1999年期初存货不能合理进行调整,因此,甲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甲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调整采用先进先出法下的1999年期初存货余额,只对变更日后存货的计价改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即可。 ①采用后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00+1600-250=1550(万元); ②采用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00+1600-460=1340(万元); ③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总额(受销售成本的影响)的影响: 1340-1550=-210(万元);或(3000-1550-150)-(3000-1340-150)=-210(万元); ④会计政策变更对所得税的影响: -210×33%=-69.3(万元); 会计政策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 -(210-69.3)=-140.7(万元)。 (2)附注说明:本年度公司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存货的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此项会计政策的变更无法确定其累 积影响数,因而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变更使当期净利润减少了140.7万元。 (3) 指导: 1、下列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①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作以下情况处理: ①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②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属于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还是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本例)。 3.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指变更以前的),也无需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接上面:二, 追溯调整法1.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计算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2. 追溯调整法的步骤:(1)计算累计影响数;(2)进行账务处理;(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4)附注说明。 3. 累计影响数是指采用新政策重新追溯计算的累计数减去旧政策计算的累计数所得差额对所得税后的影响数。4. 会计政策变更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应包括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对当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和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举例说明:世纪公司管理部门从1999年12月20日开始使用的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3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与税法规定的年限一致),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02年1月1日改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公司1996年起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按净利润的10%、5%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要求:1.按追溯调整法计算折旧政策变更产生的累计影响数。 2.编制折旧政策变更有关的会计分录。 3.说明2002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金额。 答案:(一)计算折旧政策变更产生的累计影响数1.按直线法计提的年折旧额=350000÷10=35000(元);2000年、2001年两年累计折旧额=35000×2=70000(元);2.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2÷10×100%=2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2000年折旧额=350000×20%=70000(元);2001年折旧额=(350000-70000)×20%=56000(元);两年累计折旧额=70000+56000=126000(元);3.折旧政策变更的税前差异累计数2000年税前差异=70000-35000=35000(元);2002年税前差异=56000-35000=21000(元);两年累计差异=35000+21000=56000(元);4.折旧政策变更对所得税影响的累计数2000年所得税影响数=35000×33%=11550(元);2002年所得税影响数=21000×33%=6930(元);两年所得税累计影响数=11550+6930=18480(元);5.折旧政策变更对税后影响的累计数2000年税后影响数=35000-11550=23450(元);2002年税后影响数=21000-6930=14070(元);两年税后累计影响数=23450+14070=37520(元)。 (二)编制会计分录1.补提折旧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7520 递延税款18480 贷:累计折旧56000;2.调整已提取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3752(37520×10%) 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1876(37520×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628;(三)2002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调整金额1.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年初数调整金额为:“累计折旧”项目增加56000元;“递延税款”借方增加18480元;“盈余公积”项目减少5628元;“未分配利润”项目减少31892元;2.2002年度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的调整金额为:“管理费用”项目增加21000元(56000-35000);“所得税”项目减少6930元(21000×33%);“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减少19932.5元(23450×8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项目减少1407元(14070×10%);“提取法定公积金”项目减少703.5元(14071×5%)。 四、解题指导: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本例中2002年以前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2年开始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3.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往往是原则、方法的改变。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文章TAG:追溯调整  什么是追濑调整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