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是怎样规定的

1.自然人和单位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2.自然人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三种。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是怎样规定的

2,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的概念,是刑法理论对刑事立法上有关犯罪主体的具体规定加以概括抽象而形成的。

3,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是怎样规定的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中规定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它可以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
我国对犯罪主体的规定是: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公司,单位,法人组织.

我国刑法对犯罪主体是怎样规定的

4,关于犯罪主体的分类

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的分类是根据身份来分的特殊主体只有具备特殊的身份才构成特殊主体既可能有单位也可能有自然人同样的一般主体也可能有单位也可能是自然人
民法和刑法分开看就行了 所谓法人犯罪表述不准确 刑法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 机关 团体等
叫做犯罪的特殊主体。法律上要求具有一定身份作为该犯罪主体的特定条件的,主要是针对自然人的身份来分类的犯罪主体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5,刑法对犯罪主体有怎样的规定

刑法中的主体指的是犯罪主体,即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1、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具有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2、特殊主体: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是指具有某种特定身份、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有重要影响的犯罪主体。3、单位主体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6,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根据对国家法律的了解,整理出以下内容,供您参考:一、犯罪主体的认定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条件:1、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2、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3、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任何自然现动物、物品、甚至尸体,都不可能具有成为犯罪主体的资格。二、刑事责任年龄行为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3、不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周岁,而不予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以上规定体现对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为主的精神。三、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自己特定行为的性质、结果与意义的能力;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支配自己实施或者不实施特定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密切联系。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辨认能力就谈不上有控制能力。控制能力则反映辨认能力。有控制能力就表明行为人具有辨认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有辨认能力的人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丧失控制能力。所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同时具有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如果缺少其中一种能力,则属于没有刑事责任能力。2、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通常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只是一种消极判断。在判断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即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员判断。司法工作人员在判断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时,除了以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为基础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审查精神病的种类以及程度轻重,因为精神病的种类与程度轻重对于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二,要在精神病人的左邻右舍调查其言行与精神状况。第三,要进一步判断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其精神病之间有无直接联系。(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行为的时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就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反之,如果实施行为的时候,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认控制能力,该行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应以其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为标准,而不是以侦查、起诉、审判时是否精神正常为标准。(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某些犯罪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是指具有某种特定身份、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有重要影响的犯罪主体。特定身份可以分为: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自然身份,是指人因自然因素赋予而形成的身份。例如,基于性别形成的事实可有男女之分,有的犯罪如强奸罪一般仅男性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法定身份,是指人基于法律赋予而形成的身份。如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等等。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定罪身份,是指决定刑事责任存在的身份,又称犯罪构成要件身份。此种身份是某些具体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要件的必备要素。量刑身份,是指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身份,又称刑罚加减身份。此种身份虽然不影响刑事责任的存在与否,但影响刑事责任的大小,表现为从重、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根据。以上列举若是对您有所帮助,请顺手点击采纳!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
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具有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特殊主体特殊主体是指具有某种特定身份、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有重要影响的犯罪主体。特定身份可以分为: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2、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文章TAG:犯罪  犯罪主体  主体  我国  犯罪主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