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劳动合同法中违约金的规定

不会~劳动者只有两种情况会支付违约金~一种是培训费~但支付的不得超过培训费的总额~二是行业竞限~大部分情况是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两年内单位发放了保密费的~你如果泄露了行业秘密~或则你到本行业其他公司(看情况而定)要支付~ 其他情况的违约金就是合同上有也是属于无效合同部分~

2,劳动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根据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只有两种情况会支付违约金: 1.培训费,但支付的不得超过培训费的总额 2.行业竞限,大部分情况是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两年内单位发放了保密费的,你如果泄露了行业秘密或你到本行业其他公司(看情况而定)工作,则要支付。 3.其它情况的违约金是无效的,如果你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有其它情况的违约金,那些约定条款属于无效条款,对你没有约束力,你不用支付。
2008年1月1日起,即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单位再规定如果合同期内辞职要一个月提前通知单位,否则交违约金是违法的.
明显不符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3,违约金的规定

《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适当减少。违约金没有规定的比例,双方都接受就行。违约金的比例规定要看具体的内容,如开发商延期交房,其违约赔偿为万分之二;买方违约,定金不能收回,卖方违约加倍返还定金等。一般涉及到开发商违约的内容,赔偿的比例就较低。司法解释中的“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应该是对合同法违约金过高的一个注解,而不是对违约金比例的规定。

违约金的规定

4,合同中违约金一般范围是多少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适当减少。但是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5,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哪些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一、《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二、《最高人民*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6,违约金标准是什么

您好,违约金的数额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没有确切的标准。民商事实践中,一般约定为合同标的的20%,诉讼的时候如果认为与损失相比过高或过低是可以请求*调整的。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数额的条件和程序是:   1.必须是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违约造成的损失   赔偿性违约金的主要功能在于填补损失,虽然不要求其数额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数额完全一致,但两者也不应相差太大,否则,将导致其填补功能减损甚至丧失。另外,违约金数额与损失额大体一致,也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在法律责任上的体现,是合同正义的内容之一。   2.必须当事人提出请求   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仲裁机构才能对违约金数额进行调整,如果当事人不请求调整,表明在违约事实发生以后,其仍然愿意接受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的约束,当事人之间关于违约金条款的约定并不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国家不应主动十预,因而*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依职权调整违约金数额。   3.违约金数额高低的比较标准及调整标准均是违约造成的损失   既然赔偿性违约金是对违约造成损失的预定,此处所指的损失范围,应与《合同法》第113条所规定的损害赔偿额相同,既包括实际损失(也称为积极损失),又包括可得利益损失。由此,损失范围的确定要遵循完全赔偿原则,同时也要受可预见性规则、过失相抵规则、减损规则及损益相抵等规则的限制。 最高人民*颁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当事人以约定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根据该司法解释,违约金数额超过损失的30%即可认定为“过分高于”,而对于适当减少的幅度,其仅规定了一个下限,即最低只能调至损失的130%。

文章TAG:违约金  法律  法律规定  规定  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