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俗,公序良俗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案件审理中会考虑这个东西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网 2024-10-31 12:58:57
本文目录一览
1,公序良俗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案件审理中会考虑这个东西
搜一下:公序良俗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案件审理中会考虑这个东西
2,有一句叫风良俗
3,公序良俗是否可以纳入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
HI,朱公序良俗原则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概念构成。《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侵权法属于民法债法,属于侵权之债。但是一个侵权责任的构成要符合其必须的要件: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我个人认为,公序良俗不可以完全的纳入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法律面对的是普遍而不是个别,公序良俗只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一种概括,其本质属于道德范畴,不可以只是针对公民不道德的不作为而对其行为认定为侵权的不作为,举例来讲:对于公共场所的某个人突发疾病,从道德的层面看,在场者应当积极协助的作为,但是,如果在场者选择不帮助,是不符合我国的道德标准,这种情况下,完全不能够认定在场者的不作为造成了对受害人的侵权。我认为,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应该作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中结合法律相关规定使用,从而保证当事人的权益。
4,公序良俗大于法律吗
公序良俗与法律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社会主题意识。他约束人的行为。任何意识形态都不能逾越法律规范公序良俗更多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一种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制约,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范围广,但没有法律那么强的强制力,靠人们的自觉和社会倡导、舆论来干预和发挥作用。与法律相比,制约程度轻,没有很强的强制力,也不一定文字化,以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发挥渗透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影响法律的制定。公序良俗是对人们行为的一般要求,法律是底线。公序良俗是建立在公德和良好价值观之上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更稳定。法律则必然要求文字化,明确化,规定更具体、严谨,以及更快的修订方面有所不同。
公序良俗是反映和保障社会全体民众利益的理念和价值观,其内容不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为大,是就其不得违反的底线来说的,违反法律一般要受到相应的制裁,而违反道德良俗更多受人们的谴责和批评。公序良俗应该是法律底线规定的前导。否则哪里还称得上“公”与“良”?
5,公序良俗原则的例子有哪些不要案例分析
某“二奶”持情人遗嘱来分属于原配夫妻共同的财产。最后*依公序良俗判遗嘱不支持。公序良俗原则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则于民法制订之初,乃是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但于今,公序良俗原则则被视为与诚信原则同等的私法领域的大原则:私法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须在此范围内,始视为正当。诚信原则是在法律自由之基调上,从法律内部对当事人间的权益加以调整修补,而公序良俗则是在同样的基调上,自外部对之加以限制。公序良俗原则是学者根据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立法用语而对中国现行的民法原则规定进行概括而得的,中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民事立法及民事理论的影响,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样,而以“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来表达出同样的精神,“社会公共利益”在内涵与作用方面同“公共秩序”相当;“社会公德”则与“善良风俗”相当。公序良俗原则在诸多民事立法较好的国家都有明文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德国民法典》第138条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无效。《日本民法典》第90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行为无效,等等。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做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处理现代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确保国家一般利益、社会道德秩序,以及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机能。当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可直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日本学者我妻荣运用判例综合研究法,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1:违反人伦的行为;2:违法正义观念的行为;3:利用他人窘迫、无经验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4:极度限制个人自由的行为;5: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6:处分生存基础财产的行为;7:显著的射幸行为。此即著名的“我妻类型”。我国学者从了学理上概括违反公序良俗的类型有: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类型;2:危害家庭关系类型;3:违反性道德行为类型;4:射悻行为类型;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类型;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7:违反公平竞争行为类型;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10:暴力行为类型。
6,论文关于道德与公序良俗
把下面的材料整理一下,结合自己掌握的只是进行理顺就是很好的一篇小论文。 先概念定义解释: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有下述几种类型:一是政治国家公序;二是市民社会善良风俗习惯;三是他人人格尊严;四是家庭道德关系准则;五是其他公序良俗。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归纳起来,道德具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2、调节功能,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3、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 4、评价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5、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再进一步阐述区别与联系: 在现代民法中,公序良俗原则逐渐成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因而被成为现代民法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原则在性质上属于一般性条款。因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作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则,性质上为授权型规定。目的在于,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可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判决该行为无效。一般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也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它与公序良俗原则中的"善良风俗"的区别在于,善良风俗适用于人法中(涉及到性道德和家庭道德),而诚实信用原则则主要适用于财产法中。 公序良俗原则是立法目标、规范性法律文化和社会公众行为的道德依据。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不违法不一定就是高尚,守法也不一定不违反公序良俗. 例如将遗产全部.给予二奶,不违法,但违反公序良俗.违法一定违反道德,违反公序良俗一定违反道德,违反公序良俗不一定违法.但是违反公序良俗一定违反民事法律----明确的被写入民法通则的.作为重要的法理原则存在. 最后做出结论: 我认为在民事法律实践上----即有民事法律意义的道德.民事法律和道德没有谁是谁的底线的问题,道德在民事法律上的应用就是公序良俗,两者是一个底线.道德的要求比二者要高.但是不能用于法律实践.
文章TAG:
公序良俗 是什么 什么 案件 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