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会计学中的利得和损失怎么理解

利得,损失是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下产生的。比如说甲和乙签订了一份合同,但是由于甲违约支付给已10万,这10万对甲来说就是损失了,对已当然就是离得了。

关于会计学中的利得和损失怎么理解

2,会计中什么叫做利得和损失

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就是收益,损失当然就是反向的!

会计中什么叫做利得和损失

3,利得和损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比如固定资产重置净收益、无形资产重置净收益、接受捐赠收入等,就属于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 固定资产重置净损失、无形资产重置净损失、对外捐赠支出等,就属于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而无偿调入固定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无偿调出固定资产计入资本公积,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简单来讲就是: 利得企业偶然获得的收入,带有偶然性 损失也是一样。 两个定义都是非日常的情况产生的,跟企业的日常经营的内容无关的交易。
利得和损失都是非日常业务中的
正确,再补充说明:利得和损失的两个去向,要么记入营业外收支,要么记入资本公积。
1楼正确
利得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

利得和损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利得与损失是指什么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的中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是主要取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负债反映的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取权,两者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因此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严格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产权比率等.在实务中,企业某些交易或者事项可能同时具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将属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分开核算和列报.例如,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企业应当将其中的负债部分和权益性工具部分进行分拆,分别确认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新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解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对其进一步解释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非日常活动是指不是正常和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5,关于利得与损失的问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畅酣扳叫殖既帮习爆卢由此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利得与损失的三大特点,即: 1、由非日常活动所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投资者期望通过企业这一组织的设立、运作,来谋取经济利益。也就是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何来衡量企业是否盈利以及盈利的多寡,唯一的指标就是企业的实现的损益(即利润,下同)。然而,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损益的构成除了日常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损益以外,非日常活动或者说是企业非主观能够控制的、非主观意想到的活动结果,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增加或者减少,这部分经济利益的增减,我们将其归为“利得与损失”。 由此,既然“利得与损失”是损益的构成部分,那么,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以及企业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理所当然地应当排除在外,否则,当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当时,虽然企业未利用该些资本进行经营,但已经”盈利“了,显然,这种判断或者结论是不符合常理的。相反,当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虽然企业因为盈利才得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却因为利润分配而变成了“损失”,显然,这种判断或者结论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利得与损失”必须排除“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由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同时符合“利得与损失”的上述前两个特点,则,“利得与损失”就必须具备上述第三个特点,以明确地界定出“利得与损失”的概念范畴,将其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明确地区分开。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交换利、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包括非流域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就是计入资本公积-其他 的金额: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处置时,将其转入投资收益。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现借记“管理费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行权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溢价”。 3、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待该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 5、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1)可供出售重分类为以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日以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或摊余成本,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的利得、损失不变,于处置时转出。 (2)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转换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待处置时转出。 (3)原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现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待其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将上述差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6、可转换公司债券余额与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交换利、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包括非流域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6,会计中的利得和损失指什么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例如: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的价值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   利得不一定会影响利润,如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但不管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还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最终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中的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关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主要通过以下科目核算: 1.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包括: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减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按行权价收取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原确定的金额) 贷:股本 (增加的股份的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 3.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 (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企业将自用的建筑物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若产生的是借方差额,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资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5.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对于发生的汇兑损失: 借:资产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发生的汇兑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金融资产重分类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账面余额)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差额) 7.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因此,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账面价值大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时,账面价值小于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文章TAG:利得  损失  关于  会计学  利得和损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