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有几个人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龙芯设计团队带头人胡伟武博士. 看一下这个网页 http://www.runmcu.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0

中国科学院有几个人

2,胡伟武十年造龙芯有何重大意义

它就好比是航母啊。不打仗它就是烧钱,打仗了才显出威力。有备无患嘛。中国也不怕烧这点钱。
应该说,意义很重大。“龙芯”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成功的高性能处理器,只是相比美欧的巨头,她显得有些羸弱。
你好!呵呵,龙芯CPU就是信息产业的基石,没有龙芯CPU就没有中国自己的“电脑”,也就是没有自己的信息安全。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否则房子就倒了。将来中美发动战争,美国就会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CPU,到那时,就只能靠龙芯CPU了,还不至于让中国的后代没电脑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胡伟武十年造龙芯有何重大意义

3,cpu是什么我国能自主生产吗

cpu是电脑的核心。承担运算和控制作用。我国能生产cpu,并且cpu的水平也逐渐接近于世界水品。
中国人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通用芯片正式“新鲜出炉”,跨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半年前,计算所曾向新闻界演示了龙芯的第一款“验证芯片”,但那仅仅完成了龙芯的逻辑设计工作,因为它是在一个可编辑的fpga芯片上“烧制”出来的“样本”,仅此一份。之后,课题组对龙芯1进行了物理设计,形成了版图并拿到集成电路流水线上生产,行话称之为“投片”。这是龙芯1规模化生产前的必备工作。别看龙芯仅有指甲盖大小,但关系到中国的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产品安全。 龙芯的主要设计者胡伟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一直是用心血浇灌龙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秉承老辈人的传统,他们给芯片取了个小名叫“狗剩”,希望“名字贱一点容易养大”。

cpu是什么我国能自主生产吗

4,胡伟武的科研成果

1、“四核龙芯通用CPU研制”,国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2008.1-2010.122、“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负责人,2004.1-2007.123、“高性能多核CPU结构设计及原型系统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负责人,2007.1-2007.124、“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国家863项目,负责人,2005.5-2005.125、“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全定制实现及系统集成”,国家863项目,负责人,2002.10-2004.6 虚拟共享存储系统胡伟武实现了一个虚拟共享存储系统,并以自己女儿命名JIAJIA(佳佳),该系统实现锁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并在国际上的同类系统中首次实现了把多台机器的内存空间组织成更大大的共享空间。佳佳已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科研单位使用。  2001年,胡伟武出任龙芯CPU首席科学家,在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所长和唐志敏研究员的领导下,率领几十名年轻骨干(其中科大校友占一半)日夜奋战,2002年9月28日,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一号成功发布,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研制2002年8月10日清晨6时零8分,是一个在我国计算机领域里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从那一刻起,中国人结束了只能用外国人的CPU造计算机的历史,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翻开这一页的就是胡伟武,是他带领科研人员以高度的爱国情怀和创造精神,历经拼搏,研制成功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研究过程从2001年3、4月份胡伟武主动请缨组建CPU设计队伍,到2002年8月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的通用CPU在200多MHz的主频下跑起来,这一惊人的速度,得益于正确的技术路线和一帮全力拼搏的年轻人。研制开始时,胡伟武与同事们就确立了三条技术路线。一是坚持高起点,从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入手,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这是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高端通用CPU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二是坚持兼容性设计,他认为不兼容设计是导致我国处理器设计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把兼容性设计当作通用处理器的生命。三是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设计中的每一步都经过反复验证。这也是胡伟武的作风使然。他一直要求自己、要求部下要踏实工作,“把工作做扎实了”。他把所训里的“求实、创新”发挥为“求实,求实,求实,创新”,就是针对目前国内科技界的一些浮躁现象提出来的。有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研究工作就有了主心骨。通过现代EDA工具,研制组成员迅速补充和掌握了微电子知识和技术,为龙芯的成功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伟武正在从事的主要科研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并行处理系统结构,主要是共享存储系统结构;二是高性能处理器系统结构及处理器设计。在并行处理系统结构方面,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攀登计划项目及中科院“九五”攻关重大项目的研究,毕业后承担了中科院院长创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共享存储体系结构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共享存储系统访存事件理论模型及存储一致性框架模型;提出了基于锁的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研制出JIAJIA共享虚拟存储系统。在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处理器设计方面,2000年起开始主要从事处理器系统结构的研究和高性能处理器的设计,承担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龙芯处理器设计与验证系统”的研究工作,是“龙芯”处理器的主要设计人员。已经基本完成“龙芯-1”的物理设计。“龙芯”处理器的设计与验证系统已于2001年10月通过中科院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龙芯”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先进。龙芯项目已经被科学院列入知识创新重大方向性项目,且成为国家“863”重大招标项目。2002年9月份,龙芯投片成功,其功能相当于奔腾II,这在我国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的典范之作。将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发挥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申请专利五项。

5,什么是生物计算机

人们惊叹于钱钟书先生超凡的记忆力。据说有人从图书馆随便翻出什么古典文集来,钱钟书都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其内容。20世纪的人,只能为之兴叹,称之为天才;但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就有可能与钱钟书在记忆力上一试高低。这种可能性来自即将成为21世纪人类生活新伙伴的生物电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的专家胡伟武告诉记者,目前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传统计算机已经快要发展到极限。按照目前的速度,计算机发展遵循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速度翻一番,价格降低一半)将在2007年失效。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姻的生物电脑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生物电脑就是利用生物分子代替硅,实现更大规模的高度集成。 传统计算机的芯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1毫米见方的硅片上最多不能超过25万个。而生物芯片上生物计算机的元件密度比人的神经密度还要高100万倍,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比人脑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生物电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储量极大。单个的细菌细胞,大小只有1微米见方,与一个硅晶体管的尺寸差不多,但是却能成为容纳超过1M字节的DNA存储器。生物芯片快捷而准确,可以直接接受人脑的指挥,成为人脑的外延或扩充部分,它以从人体细胞吸收营养的方式来补充能量。 生物电脑将能用来改善和增强人的记忆力。英国电信研究所所长科克伦甚至感慨道:“想想拥有一个真正快速处理数据和记忆的大脑吧,它不会曲解,不会老化。我们将不会忘掉任何东西,也可以加工一切信息……” 生物电脑最终会促使电脑与人脑的融合。目前最新一代实验计算机正在模拟人类的大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了“生物电路”,一些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构成生物的某些结构,而是用于传输和处理信息。人们正努力寻找神经原与硅芯片之间的相似处,研制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尽管目前研制出来的最先进的神经网络拥有的智力还非常有限,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仿生计算机是未来发展之路。国外有科学家预言,到2020年,运算速度更快的生物将取代硅芯片。 生物计算机能够如同人脑那样进行思维、推理,能认识文字、图形,能理解人的语言,因而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担任各种工作,如可应用于通讯设备、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领域,发挥它重要的作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生物计算机部的物理学家们正在研制由芯片构成的人造耳朵和人造视网膜,这项技术的成功有望使聋盲人康复。 生物电脑的成熟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生物电脑的主要部件———生物芯片。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已经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分子电路”,由“分子导线”组成的显微电路只有目前计算机电路的千分之一。 生物电脑 电脑的性能是由元件与元件之间电流启闭的开关速度来决定的。科学家发现,蛋白质有开关特性,用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的集成电路,称为生物芯片。使用生物芯片的计算机称为蛋白质电脑,或称为生物电脑。已经研制出利用蛋白质团来制造的开关装置有:合成蛋白芯片、遗传生成芯片、红血素芯片等。 用蛋白质制造的电脑芯片,在1平方毫米面积上可容纳数亿个电路。因为它的一个存储点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所以存储容量可达到普通电脑的10亿倍。蛋白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大小只相当于硅片集成电路的10万分之一,而且运转速度更快,只有10-11秒,大大超过人脑的思维速度;生物电脑元件的密度比大脑神经元的密度高100万倍,传递信息速度也比人脑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生物芯片传递信息时阻抗小,耗能低,且具有生物的特点,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它可以与人体及人脑结合起来,听从人脑指挥,从人体中吸收营养。把生物电脑植入人的脑内,可以使盲人复明,使人脑的记忆力成千上万倍地提高;若是植入血管中,则可以监视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使人的体质增强,使残疾人重新站立起来 美国已研究出可以用于生物电脑的分子电路,它由有机物质的分子组成,只有现代电脑电路的千分之一大小。
电脑是大家知道的,那么加上生物又有什么区别啊? 生物电脑媲美人脑 2000/02/16 07:09 摘自:中国青年报 (这条资讯已经被阅读了28次) 本报记者张东操 人们惊叹于钱钟书先生超凡的记忆力。据说有人从图书馆随便翻出什么古典文集来,钱钟书都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其内容。20世纪的人,只能为之兴叹,称之为天才;但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就有可能与钱钟书在记忆力上一试高低。这种可能性来自即将成为21世纪人类生活新伙伴的生物电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的专家胡伟武告诉记者,目前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传统计算机已经快要发展到极限。按照目前的速度,计算机发展遵循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速度翻一番,价格降低一半)将在2007年失效。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姻的生物电脑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生物电脑就是利用生物分子代替硅,实现更大规模的高度集成。 传统计算机的芯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1毫米见方的硅片上最多不能超过25万个。而生物芯片上生物计算机的元件密度比人的神经密度还要高100万倍,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比人脑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生物电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储量极大。单个的细菌细胞,大小只有1微米见方,与一个硅晶体管的尺寸差不多,但是却能成为容纳超过1M字节的DNA存储器。生物芯片快捷而准确,可以直接接受人脑的指挥,成为人脑的外延或扩充部分,它以从人体细胞吸收营养的方式来补充能量。 生物电脑将能用来改善和增强人的记忆力。英国电信研究所所长科克伦甚至感慨道:“想想拥有一个真正快速处理数据和记忆的大脑吧,它不会曲解,不会老化。我们将不会忘掉任何东西,也可以加工一切信息……” 生物电脑最终会促使电脑与人脑的融合。目前最新一代实验计算机正在模拟人类的大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了“生物电路”,一些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构成生物的某些结构,而是用于传输和处理信息。人们正努力寻找神经原与硅芯片之间的相似处,研制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尽管目前研制出来的最先进的神经网络拥有的智力还非常有限,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仿生计算机是未来发展之路。国外有科学家预言,到2020年,运算速度更快的生物将取代硅芯片。 生物计算机能够如同人脑那样进行思维、推理,能认识文字、图形,能理解人的语言,因而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担任各种工作,如可应用于通讯设备、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领域,发挥它重要的作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生物计算机部的物理学家们正在研制由芯片构成的人造耳朵和人造视网膜,这项技术的成功有望使聋盲人康复。 生物电脑的成熟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生物电脑的主要部件———生物芯片。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已经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分子电路”,由“分子导线”组成的显微电路只有目前计算机电路的千分之一。 生物电脑 电脑的性能是由元件与元件之间电流启闭的开关速度来决定的。科学家发现,蛋白质有开关特性,用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制成的集成电路,称为生物芯片。使用生物芯片的计算机称为蛋白质电脑,或称为生物电脑。已经研制出利用蛋白质团来制造的开关装置有:合成蛋白芯片、遗传生成芯片、红血素芯片等。 用蛋白质制造的电脑芯片,在1平方毫米面积上可容纳数亿个电路。因为它的一个存储点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所以存储容量可达到普通电脑的10亿倍。蛋白质构成的集成电路大小只相当于硅片集成电路的10万分之一,而且运转速度更快,只有10-11秒,大大超过人脑的思维速度;生物电脑元件的密度比大脑神经元的密度高100万倍,传递信息速度也比人脑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生物芯片传递信息时阻抗小,耗能低,且具有生物的特点,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它可以与人体及人脑结合起来,听从人脑指挥,从人体中吸收营养。把生物电脑植入人的脑内,可以使盲人复明,使人脑的记忆力成千上万倍地提高;若是植入血管中,则可以监视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使人的体质增强,使残疾人重新站立起来 美国已研究出可以用于生物电脑的分子电路,它由有机物质的分子组成,只有现代电脑电路的千分之一大小。

文章TAG:胡伟武  中国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  胡伟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