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泽玉的诗句

泽玉的诗句珠玉诚所希,何惧山泽深 —— 明 · 俞允文《送陆山人明谟之上都谒王中丞》希望能帮助到你

泽玉的诗句

2,求唐朝诗人陈羽的生平事迹 要详细的

陈羽 [唐] (约公元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等等我
陈羽[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求唐朝诗人陈羽的生平事迹 要详细的

3,描写胡腾舞的诗句是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全诗《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唐代:刘言史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遍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男子独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诗中生动地记述了胡腾舞的演出盛况,诗中对其舞态、舞服、舞人的面貌,都有真实的记述。从《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中可知:石国的胡儿,来表演胡腾舞;舞者头戴尖顶蕃帽,身穿毛织胡衫,两袖紧小;蹲身在舞筵前腾跳起舞,急如飞鸟一样,腰间的宝带发出时强时弱的响声;音乐以横笛、琵琶伴奏。

描写胡腾舞的诗句是

4,平水韵中听字属于哪一个韵部

听平水韵有平有仄,听风听雨过清明中若将听视为仄,也不犯孤平,孤平仅在[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出现,其余不算。
ong 中东折
下平九青:青经泾形陉亭庭廷霆蜓停丁仃馨星腥醒[醉醒]惺俜灵龄玲铃伶零听[径韵同]冥溟铭瓶屏萍荧萤荣扃垧蜻硎苓聆瓴翎娉婷宁暝瞑螟猩钉疔叮厅町泠棂囹羚蛉咛型邢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886.htm?fr=ala0_1_1 意思即是“听”属于平声,那么楼主说的这个孤平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吧?吴梦窗的确是极其重音韵的,这个在诗词界看来可论可不论的“两仄夹平”的孤平他都这么重视,足见其治学之严谨。 接下来说第二个问题,如果说“平”是平声,那么关于五律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和王中丞闻琴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这是原诗。这是一首平起首句不押韵的五律。考虑到作者谢眺是南朝齐诗人,而平水韵是宋朝刘渊整理的,当时平水韵有107韵,而唐朝的《唐韵》收录了206韵,所以说“平”字属于两韵并不是说不可能(当然我没有查啊,呵呵)。但是在下私自觉得,本处可以按135不论来处理,虽然它违反了严谨的135不论的原则,不过在当时律诗还未完全成型的情况下,可以原谅。此外,可以看到,首联第二句作者也用了135不论,所以姑且这样认为。希望对你有所启示,如果还需交流,加我qq:1316020579

5,有关木槿或木槿花的诗句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刘言史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胡衫双袖小。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四座无言皆瞪目,横笛琵琶遍头促。乱腾新毯雪朱毛,傍拂轻花下红烛。酒阑舞罢丝管绝,木槿花西见残月。 寄题巨源禅师--薛能风雨禅思外,应残木槿花。何年别乡土,一衲代袈裟。日气侵瓶暖,雷声动枕斜。还当扫楼影,天晚自煎茶望采纳啊!!
木槿花flos hibisci (英) shrubalthea flower [别名] 白槿花、大碗花。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3—4m。茎多分枝,幼枝密被黄色星状毛及茸毛。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7cm,宽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花大,单生叶腋,直径5—6cm,花柄长4-14mm;小苞片6—7,线形,有星状毛;花萼钟形,5裂,有星状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红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头不伸出花冠。蒴果长圆形,长约2cm,顶端有短喙,密生星状毛。种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全国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 [性状] 花呈不规则形,长1.5—3cm,宽1-1.5cm,基部钝圆,柄短,苞片一轮。花萼灰绿色,裂片卷缩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细毛;花瓣10枚,皱折,淡黄或淡紫蓝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药多数,呈紫黑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含皂草黄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质。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痢疾、腹泻、白带。用量3—9g。

6,和王中丞闻琴这首诗怎样描写琴声的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王中丞,可能指王思远。沈约有《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王中丞即王思远,曾为御史中丞。琴音古雅清澹,在诸乐中俨然有高士林泉风致。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是此篇构思的显著特点。 开头两句写凉夜景物。时届秋令,入夜凉风吹拂,枝头暗凝的露水滴沥有声,一轮圆月高悬中天,投下皎洁的清光。两句写秋夜凉风月露,着意渲染清凉惑和宁静感。“吹”、“动”两个动词,是描写动态的,却以动衬静,更显出了秋夜的静谧。也只有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月光下露水的轻微滴沥之声。这两句不仅写出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 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蕙是香草,蕙风实即首句所谓凉风,此处不从触觉而从嗅觉感受着眼,故说“蕙风”。不说蕙风吹送芬芳,而说“入怀抱”,不仅把蕙风写得极有灵性与感情,仿佛知道诗人有听琴的雅兴,而多情地投入怀抱,而且写出了诗人那种愉悦感与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习惯,这“蕙风入怀抱”正像是大自然布置的最佳“闻琴”环境气氛。 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闻君此夜琴”。由于前三句已经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极富诱惑力,有未闻琴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因此这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以不写写之的效果。 五六两句,正面写“闻琴”。全篇中写琴声的只有这两句,如一味着力刻画,反而难以尽致传神。诗人采取虚涵的笔法,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说琴声如秋风之萧瑟,满林传遍其飒飒秋声;又如涧水轻鸣,发出琮琮作晌的清韵。这里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极富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由“林”“涧”又自然逗出下文。 最后两句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海的时间,销磨了隐逸的意兴。全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闻琴”的客观环境气氛是清凉、清静,散发着蕙风清香的;琴声是如林风涧音,极富清韵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隐居意兴。全篇便在这“清”的境界中达到和谐的统一。 在写法上,此诗与中唐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多从实处见工者不同,纯从虚处传神,即前面提到的着重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和传达主观印象感受,不作具体细致刻画。这种写法,往往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读者从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似乎可以看到这种写法的影响。

文章TAG:王中  中丞  玉的  诗句  王中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