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优先顺序,合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及协商解除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 2023-03-17 20:38:48
本文目录一览
1,合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及协商解除是如何规定的
最普遍的介绍:合同问题特点是什么:区别举例说明应用场景:合同法其它含义:合同法定解除,就是无效合同。约定解除,就是合同到期,自然解除。协商解除,就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同意不履行,解除合同。举例说明应用场景:规定,按合同法办。约定解除:附条件解除,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协商解除:双方自由协商解除呗合同法第93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2,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哪个优先
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效力是一样的,都发生解除合同或民事行为效力的后果,只是两者适用范围不同,法定解除是由法律法规确定不需要当事人另行约定,而约定解除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都是可以适用的。

3,解除劳动合同时程序上的顺序是
广东胡律师回答:1、如果是您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那么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您作为劳动者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并与您的直接上主相关人事人员取得协商后即生效,您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如果是您的用人单位通知要解除劳动合同,那么也是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您,如果您没有违反法律或公司规章制度,公司也不是合法裁员,公司单方解除合同的话,您将可以获得相关的经济补偿。你好!1、提前(法定期限)给对方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2、办理企业内部交接手续,结算工资及经济补偿;3、发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4、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5、办理转递本人档案,将档案转递单位书面统治劳动者本人。如有疑问,请追问。
4,合同解除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以通知解除合同。在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上,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在约定解除事由或法定解除事由发生而欲行使解除权时,必须通知相对人,合同自通知到达相对人时发生解除的效力。其次,办理批准与登记等手续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6条第2项规定若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需依照其规定办理。其实早在《涉外经济合同法》与《技术合同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然而,《合同法》的规定显得较有弹性,所谓“依照其规定”应理解为按照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若以有关机关的批准、登记为解除的特别生效要件的,则需获得批准或办理登记后才可解除合同;若仅为行政上管理的需要,则办理该手续与否并不会影响解除的效力。这是与合同生效要件相对应的。某一合同的解除条件与程序应当与该合同的成立条件和程序保持一致。
5,合同解除条款怎么规定
合同解除分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约定解除就是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可以行使解除权的条件,一旦条件成就,当事人就可以解除合同。比如: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购房人逾期支付房款超过15日的,房屋出卖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这就是典型的约定解除条款。法定解除简单而言就是法律直接规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旦出现这些情形,当事人就可以解除合同。一般而言有以下四种法定解除情形:第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第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第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总体而言,行使合同解除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建议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前先咨询一下专业律师。
6,解除合同的程序是
法律程序劳动合同随时可以解除.
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关于违约金,除以下两种情况可以约定违约金外,期余违法.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按照程序办.不行的话就向劳动部门举报合同的解除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所谓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履行完毕以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行为。
①因不可抗力而解除
②因不履行合同主要债务而解除
③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而解除
约定解除是双方意思表示,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即可
我想你所说的情形应该不属于解除合同
我个人意见是: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我国《合同法》第54条原则性规定,第一款:“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第二款:“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你自己看看你的情况属于哪一种,
④因其他严重违约而解除
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7,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合同的区别
合同约定解除跟法定解除的区别有: 1、法定解除是法律直接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解除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而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一方的行为不能导致合同解除。 2、法定解除的条件主要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而约定解除不一定以违约为条件。其联系表现在:约定解除可以对法定解除作补充,比如约定违反合同中的任何一项规定,不论程度如何,均可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 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约定解除跟法定解除的区别有: 1、法定解除是法律直接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解除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而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一方的行为不能导致合同解除。 2、法定解除的条件主要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而约定解除不一定以违约为条件。其联系表现在:约定解除可以对法定解除作补充,比如约定违反合同中的任何一项规定,不论程度如何,均可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不冲突,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的,经达成一致,乙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甲方根据合同约定的单方面解约权解除合同的,乙方仍需承担违约责任。
8,简述法定解除权
因不可抗力产生法定解除权,因预期违约产生的法定解除权,因迟延履行产生的法定解除权,其它违约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行使不安抗辩权产生的法定解除权,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可以法定解除。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换言之,法律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当事人享有法定的解除权,通过行使解除权,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 。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是通过双方协商或事先约定解除的条件,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第69条、94条规定了合同的法定解除情形,符合这几种情形的,当事人即可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能发生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时,只要这一方做出意思表示,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在合同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当事人履约能力严重不足﹑信用严重缺陷或其客观行为表明他将不会或不能履约的,可通知对方在法定期限内对履行合同提供充分的担保,对方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提供充分担保,可立即解除合同。?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规定了履行期限,履行期限届满而债务人未履行,债权人可以不必催告,直接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它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法对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没有太大的约束,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投保人可以自由行使解除权,但保费的退还就要根据相关情况确定了。
对保险人,恰恰相反,保险法对其要求比较严格,即除了法律规定的有限的几种可以解除的情况外,保险人不得随便解除合同。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十五条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六条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履行完毕以前,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
法律规定解除的条件,实际上也是对在违约情况下的解除所作出的限制法。在一方违约后,应当赋予受害人解除合同的权利,但这并不是说,一旦违约就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一方面,在许多情况下,合同解除对非违约方是不利的,而且非违约方并非愿意解除合同,这时完全没有必要解除合同。对违约解除情况在法律上无任何限制,并不利于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求任何违约情况下都导致合同解除,既不符合鼓励交易的目的,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文章TAG:
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优先顺序约定 解除 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