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民诉中合议庭合议时如果陪审员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的可以

吸收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人民陪审员的权能相当于审判员,在合议庭评议中,人民陪审员具有同审判员同等的权利,当人民陪审员的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意见,应当以此意形成判决书。

2,民法上的形成之诉是什么

法律有时使权利人依诉之形式始行使形成权,以判决形成法律关系,谓之形成判决,其诉谓之形成之诉形成之诉对应实体法的形成权,如离婚之诉,撤销收养关系之诉
法律有时使权利人依诉之形式始行使形成权,以判决形成法律关系,谓之形成判决,其诉谓之形成之诉

民法上的形成之诉是什么

3,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要怎么区别

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诉讼。确认之诉就是要求确认权利关系或法律关系之诉,承认这种请求的判决被称为确认判决。法律有时使权利人依诉之形式始行使形成权,以判决形成法律关系,谓之形成判决,其诉谓之形成之诉确认之诉只是确认法律关系,没有其他给付与变更的诉求

4,我起诉离婚我俩都同意了*下达的*判决文书是什么意思是判离

你们俩都同意离婚还起诉干嘛,如果双方对离婚都达成一致的话,基本会判离。
在离婚诉讼中,*下达的法律文书后,被告不予领取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和解决的办法:  第一,下发传票,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时,*一般会依《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以缺席判决的方式结案。  第二,形成判决,如果*已经形成判决被告拒绝签字或者领取的,不影响判决的生效。判决生效时间是从民事案件当事人收到判决的次日起(第二天)计算,经过15天,如果当事人在这段时间没有提起上诉,判决即在上诉期后生效;如果任何一方上诉,那么判决不生效,待二审*判决后生效。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5,*判决书是根据原告诉求目的形成的判决我没有在原告的诉求中能

*执行局可以根据案件执行的实际情况,作出追加被执行人裁定书,让不是判决书上的被告以外的人履行相关义务;被追加的被执行人要详细查看*裁定书,可以询问执行员。见:1、《民事诉讼法》第232条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2、《最高人民*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72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的,人民*可以裁定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被注销的,如果依照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该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第473条 其他组织在执行中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可以裁定执行对该其他组织依法承担义务的法人或者公民个人的财产。第474条 在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变更的,人民*可以裁定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第475条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人民*可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由该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偿还债务。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人民*可以直接执行被执行人的遗产。
告知要强制执行,最好还是要欠款还上吧,一旦被*列入黑名单,那就无法做火车、飞机,无法入住酒店,很多事情会受影响。
原告诉求中没有你,判决也没让你承担责任,那么就不会执行你。除非在执行中涉及你的财产,你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判决书里有没提到你,你是被告还是第三方,判决书里美提到你,那么就跟你无关。如果是区*,市*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上诉
你应该是第三人,不是被告。不管怎样,只要原告的诉讼请求中没有针对你的请求,判决就不应该让你承担责任,否则就是超诉讼请求的判决,是违法的,可以上诉要求改判的。

6,法律名词解释

1、所谓形成权,即依权利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可以导致某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后果的权利。 2、缔约过失是其使用欺诈行为的后果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而给缔约相对人造成了损失,缔约人因此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造成此情况即包括其使用“欺诈行为”。(当然不仅于此)
1、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的行为(如追认行为、受权行为、撤销行为、弃权行为)即能引起某种民事权利产生、变更、消灭的那种权利。——佟柔主编《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第34-35页2、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又有人称之为能为权、变动权等。形成权的主要特征在于:权利人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行使形成权,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形成权按其作用有三种:有能使法律关系发生的形成权,如本人对无权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承认权;有能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形成权,如选择之债的选择权;有能使法律关系终止的形成权,如撤销权、抵销权。——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0-131页3、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某一法律关系效力发生变化的权利。包括追认权(如本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选择权(如选择某一标的使选择之债变为特定之债的权利)、撤销权(撤销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权利)等。——郭明瑞《民法学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第31页4、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第39页5、形成权是依照权利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形成权的特征,在于因单方意思表示,就足以使既存法律关系生效、变更或者终止,从而突破了双方法律关系,非经协议或者其他法律上的原因不得变更的市民法古老法原则。——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85页6、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行为就能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只要委托人撤销委托就可使委托关系消灭。——柳经纬主编《中国民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45页7、形成权是指根据权利人一方的行为就能够引起某项民事权利设立、变更、终止的那种民事权利。例如,追认权、抛弃权、撤销权、免除全、解除权、抵销权等。——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第82页8、形成权,是权利人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撤销权、解除权、追认权等。形成权之主要功能,在于权利人得依其单方之意思表示,使已成立之法律关系之效力发生、变更或消灭。但须注意,形成权与请求权亦有密切关系,即形成权之行使常是主张债权(或物权)请求权之前提条件。形成权赋予一方当事人得依其单方意思干预他人之法律关系,如何保护相对人亦很重要,故关于各个法定形成权法律设有不同的构成要件,并在若干特殊情形,使权利人负损害赔偿责人,且形成权之行使,原则上不得附条件与期限,以避免置相对人于不确定之法律状态。——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第66页9、形成权(Gestaltungsrecht)者,因一方之行为是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之权利也。形成权名称,始于Seckel,已渐为一般学者所承认。但有称为能为权(Recht der rechtlichen Konnens)者,亦有称为变更权(Recht auf Rechtaenderung)者,本书则从通说,用形成权之名称。形成权有在发生权利者,例如对于无权代理之承认是。有在变更权利者,例如选择选择之债之选择权是。有在消灭权利者,例如撤销权、抵销权、解除权及继承抛弃权是。——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40页10、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上)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83页11、在形成权,权利人得利用其法律所赋予之权力,以单独行为,使权利发生变动(即权利之发生、变更及消灭)。如承认权、选择权、撤销权、终止权及解除权等均属之。考形成权与支配权之区别,既在形成权人之意思表示,无须他人之协助,依法可发生一定之效力,而支配权之行使,无须有赖他人之行为,始克奏效也。——梅衷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6页12、形成权者,依权利者一方之意思表示,使得权利发生、变更、消灭或生其他法律上效果之权利也。非如支配权,权利人只得为特定之行为,乃依特定之行为,更使其发生法律上特定之效果,属于前述能权,乃自其作用之方面观之,而命名如此耳。法律有时使权利人依诉之形式始行使形成权,以判决形成法律关系,谓之形成判决,其诉谓之形成之诉。债权人撤销权、婚生子否认权、离婚权、终止收养关系权等均属之。——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5-26页13、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46页14、得依权利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而称为形成权。······形成权系赋予权利人得依其意思而形成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之力,相对人并不负有相对应的义务,只是受到拘束,须容忍此项形成及其法律效果。——王泽鉴《民法总则》(增订版)2000年作者自版 第105页15、权利人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或与他人共同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包括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称形成权。————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第143页

文章TAG:形成  判决  合议庭  如果  形成判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