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律知识考试三题题库 合同法案例,合同法综合案例分析及解答,所有学校:民法50题测试及分析答案 1谁知道2007年1月自考合同法试卷答案(有测试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60422课程代码:00230 1。选择题(四个选项中答案每题选择正确的一个答案并将正确的一个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10年司法考试:民法历年真题精点难点解析(五1,(200029)根据民法原理和现行民法,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清算法人无民事行为能力。b .清算法人与原法人具有同等民事行为能力。c .清算法人仅在清算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d .清算法人仅具有进行资产清算的民事行为能力。答案C .清算法人民事行为能力详解。《民法通则》第四十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
企业法人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的,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因此,法人进入清算程序后,应当停止其清算范围以外的活动。也就是说,清算法人只具有清算范围内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原法人并不相同。因此,C项是正确的。2.(2000210)公民A死后留下一套遗赠房屋及部分存款。法定继承人是他的儿子b,A生前立了遗嘱,把自己的存款给了侄女c。
2、高分求7道招投标法律知识相关的案例题?政府采购诚信合同政府采购公告政府采购招标文件政府采购函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询价函政府采购邀请函我觉得这就是你们想要的,这就是问题所在。答案我发不了那么多。如果我回答了你想要的,只要把你的油箱发给我,我就把箱子发给你。政府采购招标实务知识及案例分析2006年12月25日一、采购项目概述:XX省教学用计算机采购。采购权限:XX学校。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3、2017法律知识考试 题库的题目4、3个 合同法案例,麻烦各位法律高手帮忙解决一下
1,1。甲方要约有效,乙方变更履行方式,视为还价;2.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于5月8日成立;3.不成立,乙方已同意反要约;而且,合同法允许两种形式的电话通知,1。
5、万国学校:民法50题测试及 答案与解析16、谁知道2007年1月自考 合同法试卷 答案(一定要有 答案
2005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同法 Item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60422课程代码:00230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任选一个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属于合同的有()。a .借款合同b .借款合同c .买卖合同d .抵押合同2。甲方致函某编辑部乙,询问该编辑部是否出版过司法考试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乙方随即向甲方邮寄了5本司法考试书籍,其中包括120元。甲方认为该书不符合其需求,拒绝接收,于是双方发生争执。
A.甲、乙双方的合同已经成立。B .甲乙双方合同未成立。c .双方已完成要约和承诺阶段。d .合同是否成立不能确定。3.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作出承诺的,除非要约人及时告知受要约人承诺有效,()”。a .是新的要约b .是原来的要约c .是新的承诺d .既不是新的要约,也不是承诺。4.下列合同中不属于显失公平的法律特征是()。
7、 合同法综合案例分析求解,1,1。合同有效(呵呵,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是考题吗?2.问题3已经告诉第一个问题答案。如果合同无效,就没有违约责任。)因为合同不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从保护交易安全的法律角度来看,出卖人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可以选择在购房时主张解除合同。2.被告应承担违约责任。3.根据合同法107条的规定,他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本案诉讼时效虽然过了,只是失去了胜诉的权利,但并没有失去实体上的权利,也就是说,甲也可以向乙主张权利. 2、问题太简单了,如果被告乙不以合同的诉讼时效为抗辩事由,法院应当支持原告的请求,这可以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有详细的解释。3.警告当事人不要躺在电源上睡觉。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也限制了我们对权利的滥用。如果不及时维权,法律也帮不了我们。
8、劳动 合同法问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有问题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期限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文章TAG:题库 合同法 答案 概述 合同 合同法题库及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