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逻辑学中证明的方式有哪些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逻辑学中证明的方式有:真值表法,归谬赋值法,命题自然推理,在命题公理系统中构造证明,范式方法,归结法。希望能帮到您,满意望采纳哦
证明是一个行为体系,它的构成需要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证明制度所调整的对象。其要素主要包括: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手段、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证明的要素是静态的概念,而证明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它所恪守的基本原则和所运用的诸方法之上。

逻辑学中证明的方式有哪些

2,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0种以上

【证法1】(课本的证明)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所以面积相等. 即 , 整理得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ΔHAE ≌ RtΔEBF, ∴ ∠AHE = ∠BEF. ∵ ∠AEH + ∠AHE = 90
http://staff.ccss.edu.hk/jckleung/jiao_xue/py_thm/py_thm.html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0种以上

3,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有哪些

连接任意两点,第三点必在连线之上或其延长线上
郭敦顒回答:三点A,B,C若AB+BC=AB,则A,B,C三点共线;若∠ABD+∠DBC=180°,则A,B,C三点共线。
方法一:取两点确立一条直线,计算该直线的解析式 .代入第三点坐标 看是否满足该解析式 (直线与方程).方法二:设三点为a、b、c .利用向量证明:λab=ac(其中λ为非零实数).方法三:利用点差法求出ab斜率和ac斜率,相等即三点共线.方法四:用梅涅劳斯定理.方法五:利用几何中的公理“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可知:如果三点同属于两个相交的平面则三点共线.方法六:运用公(定)理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垂直)”.其实就是同一法.方法七:证明其夹角为180°.方法八:设a b c ,证明△abc面积为0.方法九:帕普斯定理.方法十:利用坐标证明。即证明x1y2=x2y1.方法十一:位似图形性质.

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有哪些

4,高中数学常用证明方法有哪些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 3.分析法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的启迪和方法。主要有两种换元形式。(1)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有同一个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实施的三角代换方法有:①若x2+y2=1,可设x=cosθ,y=sinθ;②若x2+y2≤1,可设x=rcosθ,y=rsinθ(0≤r≤1);③对于含有的不等式,由于|x|≤1,可设x=cosθ;④若x+y+z=xyz,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知,可设x=taaA,y=tanB,z=tanC,其中A+B+C=π。(2)增量换元法:在对称式(任意交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等)的不等式,考虑用增量法进行换元,其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a+b=1,可以用a=1-t,b=t或a=1/2+t,b=1/2-t进行换元。 6.放缩法放缩法是要证明不等式A

5,证明是根据什么的推理过程

证明就是说理,和你平时同别人辩论要说清楚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有一点:证明的每一步都必须是正确的、别人无法反驳的。
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命题不能成立。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的结论,结合徒刑,在“已知”一项中写出题设,在“求证”一项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一项中,写出全部推理过程。 一、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的特点: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学过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出发,通过推导得出结论. 2、分析法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2)分析法的特点: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要证明结论成立,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二、间接证明 反证法 1、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特点: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3、反证法的优点: 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 4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6,最简单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是什么

简单的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下: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刚好可以组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四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也刚好凑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所以可以看出以上两个大正方形面积相等。 列出式子可得:拓展资料: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在中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参考资料:勾股定理_百度百科
勾股定理魏德武证法简明易懂,让人一目了然。用四块全等直角三角板,将每块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用小写a、b、c来表示,然后依次拼成两块长方形面积(ab+ab=2ab),再将其拆开重新组合,通过形变转化成边长为c的正方形面积,根据两块长方形面积前后不变的原理,无需割补,也不用求证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恒等式,即:2ab=c^2-(b-a)^2化简得c^2=a^2+b^2。这就是举世无双最简的勾股定理魏氏证法!
勾股定理魏德武证法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其证法是所有勾股定理证法中最简捷、最实用的首选方法,学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四块全等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组成二块长方形面积(ab+ad=2ab),再将二块长方形面积分开,从新组成一块边长为c的正方形,通过形变将原有的四块全等直角三角形面积转换成c^2-(b-a)^2进行计算,。根据前后面积不变的原理构筑一对恒等式2ab=c^2-(b-a)^2化简后得c^2=a^2+b^2。这样既不要割补也不需求证,,就可轻而易举地导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内在关系。
证法一: 这是最简单精妙的证明方法之一,几乎不用文字解释,可以说是无字证明。如图所示,左边是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图形变换后面积没有变化,左边大正方形的边长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面积是c2;右边图形可分割为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和b,面积就是a2+b2,于是a2+b2=c2。图中左边的“弦图”最早出现在公元222年的中国数学家赵爽所著《勾股方圆图注》,赵爽是我国数学史上证明勾股定理的第一人。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进入崭新的时代,大会会徽就是这个“弦图”,寓意中国古代数学取得的重要成果。证法二: 这一解法应该是来历最有趣的证明方法之一,是由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JamesA.Garfield,1831~1881)用下图证明出的。这位总统并不是一位数学家,他甚至都不曾学习过数学。他只是非正式地自学过几何知识,很喜欢摆弄基础图形,当他还是众议院议员时,想出了这个精巧的证明,187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教育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上。总统先生的证明如下:首先,图中的梯形面积为:组成梯形的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因此就有如下等式:即得a2+b2=c2。 接下来的两个证明非常简单易懂,被认为是所有证明中最短、最简单的证明,因为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几行。但这些证明依赖于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要全面展开这个概念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这里就不再赘述。证法三:证法四: 这一证法涉及到圆内相交弦定理:m·n=p·q(如左图),再看AB和CD垂直的情况,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如右图),因此(c-a)(c+a)=b2。即得c2-a2=b2于是,a2+b2=c2。
利用射影定理: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C=90°。求证:AC2+BC2=AB2证明: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则AD、BD分别是AC、BC在斜边AB上的射影。由射影定理可得:AC2=AD·AB , BC2=BD·AB∴AC2+BC2=AD·AB +BD·AB=AB·(AD+BD)=AB2

文章TAG:证明  方法  逻辑  逻辑学  证明方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