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代
唐朝诗人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 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早岁以歌行自负,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白居易和而广之,惜已失传。《全唐诗》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李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2,李坤老师的介绍

李坤,知名营销人,品牌研究与策划专家,仁道教育咨询董事长,营销系统方案班首席讲师、咨询师,NLP执行师,NGH催眠师协会会员,聚成集团、国富咨询、基业长青、百汇教育、众人行教育咨询公司等多家培训机构特聘专家讲师,中华培训网、总裁网、培训点评网、苏州内训网推荐营销专家。 李坤老师在营销界被誉为“策划冒险家”,厚重的素养,扎实的基本功和无限的创意,经他策划的产品,从定位到市场,从品牌到业绩都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优势研究领域:企业营销系统建设,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调研,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广告策划。著作:《营销系统建设的流程与方法》、《品牌为什么不值钱?》、《品牌为什么值钱》、《营销不是创意》、《被遗忘的核心商业密码》经典课程分享:《营销系统方案班》、《老板如何做营销》、《催眠式营销》、《王牌团队感恩训练营》、
哇塞,你是学弟还是学妹,这么有缘,李老师是我男神,教语文的,很有文采,有时候要讲污段子,是个段子手,我们都叫他坤儿哥,喜欢他~

李坤老师的介绍

3,李坤写了几首悯农

  悯农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李坤写了几首悯农

4,李坤的诗有哪些 写一个出来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南梁行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秭归山路烟岚隔,山木幽深晚花拆。涧底红光夺火燃,摇风扇毒愁行客。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乔木幽溪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望秦峰回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霄间。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北阙趋承半隙尘,南梁笑客皆飞霰。追思感叹却昏迷,霜鬓愁吟到晓鸡。故箧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应一长叹。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槿花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还有很多很多...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 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 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南梁行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杂英飞尽空昼景, 绿杨重阴官舍静。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 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秭归山路烟岚隔, 山木幽深晚花拆。涧底红光夺火燃,摇风扇毒愁行客。 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斜阳瞥映浅深树, 云雨翻迷崖谷间。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 乔木幽溪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望秦峰回过商颜, 浪叠云堆万簇山。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霄间。 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北阙趋承半隙尘, 南梁笑客皆飞霰。追思感叹却昏迷,霜鬓愁吟到晓鸡。 故箧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呜呜晓角霞辉粲, 抚剑当应一长叹。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槿花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 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还有很多很多...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5,唐朝诗人李绅的生平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悯农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6,唐代诗人李坤的诗句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意: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词语解释】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子:植物的籽实。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犹:还,仍然。【诗文赏析】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李坤: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作品简析2】前四句说,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正相反,情理与实际形成强烈的对比; 后四句说,我希望燕地赵地的美女,都变成面目丑陋而德行贤惠的嫫母;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样值钱,也就再不至于有一笑千金的挥霍现象了。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利,都会好起来。古时传说燕、赵(在今河北省)出美人,这里以美人之锦衣玉食,一笑千金,典型地表现出上层生活的糜费;诗人对此现象十分不满,因而浪漫地提出这样的假设:但愿有朝一日,燕、赵所出美人,转化为黄帝的妃子嫫母:貌美转化为貌丑,无德转化为有德,笑值千金转化为笑不值钱。到那个时候,社会上富者穷奢极侈、贫者衣食无着的现象,也许可望有所改变吧。
【诗人简介】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 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早岁以歌行自负,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白居易和而广之,惜已失传。《全唐诗》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主要诗作】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其二悯农二首·其一李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 ①子:指粮食颗粒。【评析】 农夫春种、秋收,种一粒种,收万颗子,夸张地表现了收成的丰硕,也歌颂了农失的辛勤劳动。如果耕种面积不广,那么即使丰收,也所获有限。可是“四海无闲田”,所有能开垦、能耕种的土地都种了粮食,又都获得了好收成。这就进一步歌颂农夫用自已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财富。前三句层层铺垫,第四句突然么跌:“农夫犹饿死!”那么,农夫提供的那么多粮食到哪里去了?悯农二首·其二 李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①粒粒皆辛苦?【注释】 ①飧(音孙):熟食的通称。飧。一作餐。【评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 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文章TAG:李坤  李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