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如何确定

1、行政机关未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为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为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 2、如果只是自称找第三人要求权利,但无证据证明向办理土地权属登记的行政机关反映过情况,主张过权利,根据认定的事实,其起诉已超过法定期限。

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如何确定

2,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一般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规定。行诉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行政法律所规定的行政起诉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规定。

3,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是有期限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案件,法律规定是这样的: 1.提起行政诉讼期限有三种情况: 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立案期限。人民*接到诉讼状后,须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3.第一审期限。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作出第一审判决。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长。 4.提起上诉的期限。当事人不服人民*第一审判决,须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出;当事人不服人民*第一审裁定,须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提出。 5.第二审期限。人民*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长。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4,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如何确定

所谓“起算日”就是指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的法定期限开始计算的具体日期。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的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起算日”是以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之日起开始计算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五十四条人民*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第五十五条人民*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十六条人民*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政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认为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检察机关。

5,行政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决定。”一般的,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行政法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
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或知道诉权之日起三个月,2年之内行使,如果超过5年(涉及不动产的超过20年)还不知道起诉,即使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也超过诉讼时效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这是司法解释规定的。理解这个规定要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结合起来看,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单从这一规定看,由于在特殊情况之下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可能会与作出行政行为的时间间隔很久,而且没有限制,但是,一方面如果间隔时间过久证据难以取得,即使有证据也会花费大量成本,另一方面,行政行为作出经过相当长时间之后,社会关系已经根据行政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已经定型,如果此时允许通过诉讼推翻,则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损害他人利益。而且在某些情况之下,行政行为作出与知晓时间相隔十分久远,当事人没有察觉行政行为对自己明显的影响,也说明行政行政行为对其影响甚微。这些原因共同决定了法律对此时间作了一个20年的限定。

文章TAG:行政  行政诉讼  诉讼  起诉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