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个人隐私 法律规定,侵犯隐私权要判什么罪判多少年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 2023-03-18 15:30:23
本文目录一览
1,侵犯隐私权要判什么罪判多少年
2,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定罪
一、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定罪1、泄露个人隐私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标准是:(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4)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要求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4、主观方面:要求主观故意。
3,泄露个人隐私如何处理的规定
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不构成犯罪。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泄露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
一、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二、哪些属于个人隐私权一般认为隐私就是私人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非法收集、刺探和公开等,从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阴私”。 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一)个人生活安宁权。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二)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诸如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社会关系、信仰、心理特征等。(三)个人通讯保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等内容及方式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三、侵犯隐私权怎么定罪我国法律没有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单独定罪,但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出了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二、三款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5,关于当众揭露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
我国没有侵犯隐私权的罪名,根据《名誉权解释解答7》侵害隐私的行为,作侵害“名誉权”处理。
根据我国《精神损坏赔偿解释1》侵害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看这种隐私是不是对受害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后果,或者是给受害者造成了心灵伤害,如果是的话可以定侵犯他人隐私权处罚
6,泄露个人隐私会怎么定罪
一、原则上,只是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的,不构成犯罪,这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法律的调整范畴。二、可能构成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4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7,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1、《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3、《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8,哪些属于个人隐私法律规定
个人隐私权的内容主要有:(1)公民享有姓名权、肖像权、住址、住宅电话、身体肌肤形态的秘密,未经许可,不可以刺探、公开或传播。(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窥视、摄影、录像,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窥视或骚扰。(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干预、窥视、调查或公开。(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受刺探或非法公开,公民的个人数据不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利用。(7)公民的社会关系,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开。(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9)不得非法向社会公开公民过去的或现在纯属个人的情况,如多次失恋、被强奸等,不得进行搜集或公开。(10)公民的任何其他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可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利用。
9,关于泄露别人身世的隐私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法律责任追究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它不但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样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定势。这一特点在法学界同样如此,网络空间的法律问题对现有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产生了一定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名誉权、隐私权领域。 网络服务提供者(简称I )是网络空间最为重要的主体,它承载着网络空间的运营、信息传输及其相关服务,正因如此,使得I 往往成为我们研究网络空间名誉权、隐私权侵权的主要对象。名誉权和隐私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最重要的人格权,但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瞬间性等特点,使得人们的这些权利在网络空间变得十分脆弱,同时网络的特点使得名誉权、隐私权的直接加害人具有匿名性,离开I 的协助,多数场合被害人都无法确定直接加害人,因而只能转而追究I 的责任,从而使得I 与侵权行为具备了关联性。 网络空间中,I 的名誉权、隐私权侵权问题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归责原则、抗辩事由等,但是更多的是不同之处,这体现在披露的信息、损害的后果等方面。比较域内外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现状,结合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实践,有理由认为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有关网络空间人格权的相关规定不应该单独成篇。虽然网络名誉权、隐私权侵权相对传统侵权行为有一些特别的表现和不同,但总体并没有突破现有法律体系的调整范畴,只是对传统名誉权、隐私权的延伸而已。保持现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维护现有民法体系的完整性。 首先对域内外相关法律保护做出比较,提出了对我国目前网络侵权立法的思考和笔者的立法建议。要承担责任的.是否犯罪,就要看你泄露的内容是否真实(有无捏造、夸大)且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了,一般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例如赔偿、道歉等。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文章TAG:
泄露个人隐私泄露 个人 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