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收集15个有关刑事政策的问题

15个

2,什么是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是我国刑法出台以前处理刑事案件依据的政策,有了刑法以后,基本依据刑法处理刑事案件。但也有特殊时期“从重从快”适用政策的情况。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3,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如何体现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这一政策如何指导

1、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对犯罪的处罚采取设立一定的范围的方式,比如刑事处罚3年以上7年以下,这样就给司法实践留出了一定的掌握空间,有利于宽严相济的政策 2、刑法总则中规定了量刑准则

4,犯罪法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1、犯罪法律规范的稳定性制约了刑事政策制定的灵活性;2、犯罪法律规范的“罪刑法定原则”制约了刑事政策制定的具体性。
影响因素多了去了,大概有:道德,伦理,宗教,经济,政治,社会变迁,民意,立法者意志,国际条约等等。

5,我国对青少年犯罪是何种刑事政策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未成年犯罪一般从轻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从轻处罚。
14周岁以下不处罚14-16 犯8重罪处罚 14岁-18周岁从轻处罚参考资料 刑法17条 回答完毕具体还可以继续追问我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简介(一)宽严相济的“宽”宽严相济的“宽”是指宽大、宽缓和宽容。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能轻而轻,二是应重而轻。能轻而轻,是罪刑均衡原则的应有之义,也合乎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于那些较为轻微的犯罪,本来就应当处以较轻刑罚。应重而轻,是指犯罪嫌疑人罪行较重,若其具有坦白、自首或者立功等法定或酌定情节,应从轻、减轻。法律予以宽宥的,可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予以减轻、从轻,体现应重而轻,体现刑法对于罪犯的感化教育,对于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二)宽严相济的“严”宽严相济的“严”,是指严格、严厉和严肃。严格是指法网严密,有罪必罚。严厉是指刑罚苛厉,从重惩处。严肃是指司法活动循法而治,不徇私情。对暴力犯罪、累犯、*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社会影响大的,依照法律规定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养奸。(三)宽严相济的“济”宽严相济的“济”,具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救济,即所谓以宽济严、以严济宽。刑罚的宽与严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死缓相对于死刑立即执行而言是一种宽缓的处理;但死缓相对于无期徒刑而言又是一种严厉的处理。正因为宽严具有相对性,没有宽则没有严,没有严也就没有宽。因此,应以宽济严,也就是通过宽以体现严;以严济宽,也就是通过严以体现宽。二是协调,即所谓宽严有度、宽严审势。宽严有度是指保持宽严之间的平衡:宽,不能宽大无边,应罚当其罪;严,不能严厉无比,应罪当其责。宽严审势是指宽严的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犯罪情节、情形予以调整。三是结合,即所谓“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和“严”虽然是有区别的,并且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犯罪和不同犯罪嫌疑人,应当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能宽则宽,应严则严。但这并不意味着宽而无严或者严而无宽。实际上,既无绝对的宽又无绝对的严,应当宽严结合。例如在对严重犯罪实行“严打”方针,以从严惩治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一概不加区别地适用重刑。某些犯罪分子所犯罪行虽极其严重应当受到刑罚的严厉制裁,但具有坦白、自首或者立功的,在从重处罚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予以减轻、从轻,使犯罪人从中受感受严厉惩处的同时,又体会到法律的体恤与公正,从而认罪服法。应当明确,是构建和谐司法,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立,分化和改造犯罪分子的重大举措。

文章TAG:刑事政策  收集15个有关刑事政策的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