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的形式 有哪些

一、自助游(自驾、骑行、徒步) 跟团 自驾车二、根据线路的划分红色经典风景人文民族风情三 性质商务会议、运动拓展、乡村度假、田园休闲、山水观光、主题旅游。

旅游的形式 有哪些

2,如何把握旅游景区承载力

首先 观察那个旅游景点的接待量 适当的安排游客 有利于景区的“呼吸” 环境的变化 一个景区如果受到污染 而且是游客带来的污染 那么 会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 比如九寨 每年不是都有封山休息的时候 成片的垃圾 污染着大自然 特别是在国家调整法定假日后 对于很多的景区 都还是有了很大的保护

如何把握旅游景区承载力

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是什么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才能促进人们将旅游愿望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景区景点则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如何确保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效益的持续获取。“恢复西湖历史水面90顷,新建、恢复景点160余处”,短短六年,杭州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你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前景宽阔,它能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是活跃经济的实际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人们生活富裕了以后自然会想到别处走走,所以旅游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啦。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观是什么

4,旅游区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区规划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5.1 AAAAA级旅游区(点)    5.2 AAAA级旅游区(点)   5.3 AAA级旅游区(点)   5.4 AA级旅游区(点)    5.5 A级旅游区(点)    旅游区:是指县级以上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娱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扣字也不容易,如对您有帮助,还望点击下方《采纳为答案》,举手之劳,以鼓励我继续为其它网友解答!

5,旅游容量资源保护和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

旅游景区容量又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源于承载力、支持力等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 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旅游容量计算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资源保护主要是侧重于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主要是针对环境效益,可以有效的扩大三大效益。
简而言之,一个地区或一个景区的旅游容量是和当地景区的开发程度有密切关系,相近的是三大效益与景区开发程度的关系,而景区开发程度又和资源保护行程反比关系。如果一个地区在开发景区初始时必然会对增大当地的旅游容量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但不可避免的肯定会使得当地资源产生破坏;当景区开发到一定程度时当地经济已经提升到一个瓶颈、旅游容量也到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程度时,并且因为之前的开发使得资源保护措施或者意识不到位,实际旅游人数渐渐低于与当地旅游容量的总量,这个时候会发生两种情况:1.景区开发速度放缓或者停滞甚至倒退以恢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使得景区在资源保护的同时慢慢重新恢复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当地三大效益逐渐恢复或者有所超越。2.景区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或者当地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得景区渐渐走向没落,当地三大效益逐级下降,更加难以做到资源保护和经济开发相统一。具体举例可以看看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发展史,是国内目前来说做的比较好的景区之一。
旅游景区容量又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源于承载力、支持力等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 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旅游容量计算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资源保护主要是侧重于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主要是针对环境效益,可以有效的扩大三大效益。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经济环境对旅游者消费产生的影响

旅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海南旅游产业的确给一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我们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  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却决不能忽视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然而,人们还是忽视了这种影响。我们发现许多人在探讨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时,往往注重于经济方面,而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一年四季都是国内外的游客旅游的好地方最佳选择,因此旅游环境应是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就此,我们确定了小组课题??旅游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海南旅游业起一点积极作用。  利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沿着海南高速东线,经过了许多海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在那些旅游景点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当地居民还有旅游地的工作人员询问调查。通过和他们交流,我们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社会实践回来后,我们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与我们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整理,写成了关于“旅游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一论文  一、 旅游影响环境的主要表现  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的信息,我们发现旅游的发展对环境  影响表现在多方面,我们将这些影响主要分成两类:  1、旅游开发活动对当地生态和经济模式的影响: (见图1)  * 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如:  草地、树林和其它类型的生  态结构);  * 改变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和比例关系(如: 物种的种类、密度、年龄、分布等);  * 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蓄积能量和能量循环的能力、保持  养分和养分循环的能 力);  *改变旅游区的经济模式或发展轨迹。  2、旅游者容易对旅游地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见图2、图3、图4)  * 乱扔废物,  引起严重的垃圾污染;  * 浪费饮食,增加旅游地运输  食品的负担;  *游人随意采捕花、果、叶、  虫、蝶,可能会破坏自然资  源;  *游人的喧闹可能会给当地环  境中其它生物带来干扰;  * 游人在旅游区对都市化的娱  乐要求,可能会破坏当地文  化。  同时,旅游业发展也会造成其他影响,例如造成噪声污染,主要有1)旅游交通工具的噪声污染2)施工噪声污染3)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4)影响旅游氛围的噪声污染。  在旅游旺季时人满为患,景区内游客容量远远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车废气增多,污染空气。  二、旅游影响环境的主要途径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来自多方面的,我们根据来源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  1、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影响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还有就是旅游开发往往使原本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引起生态平很失调。  2、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影响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发生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留滞使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人群的过度集中,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问题。  因为旅游影响环境有着他的特殊性,并且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二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使的旅游影响环境的问题更加严峻。  三、对旅游影响环境的几点建议  对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尤其是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已经随着它所带来的经济益的提高,而且日趋严重。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小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查阅资料,针对旅游影响环境所特有的性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调查研究旅游资源与环境。  对资源和环境的清醒认识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情况,才能真正进行保护和持续利用。海南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价值评价及开发潜力评价难度大;地理环境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均较明显,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而具体区域的环境容量测定必须把资源、环境与区域性主导旅游活动形式结合起来,所以显得更为复杂。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目前已成热点的景区和度假区尤为迫切。  3、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4、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地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5、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6、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1)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2)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3)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小结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并且认识到了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旅游人口的涌入,这对旅游景点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旅游景点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宏观规划,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造福人类。  旅游业发展固然重要,但环境保护却是我们不可推托的责任,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做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协统一,这样才能使我省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省”。
除了以前传统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是以后的趋势所在,主要表现,旅游地产业快速发展,消费者不断增加对于旅游地产的度假式消费,旅游商品更加休闲和娱乐各性话

7,论问旅游环境承载力四维空间

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 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 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 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 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 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 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 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 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 1.2.2 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 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 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 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 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 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发挥其正常功 能的条件。因此,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量度,其大小可 以用人类活动方向、强度和规模来反映。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由上述概念派生出的一个具体概念,其定义表述为:在某 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 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 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 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4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 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 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 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 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 特点: 1.4.1 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 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 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过一定 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 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阈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阈值具有可量测性。 1.4.2 变易性。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 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 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 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 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 变。 1.4.3 可控性。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 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 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 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 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 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1.4.4 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 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 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会导 致“疲劳”态,经济收益也比较理想,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对它最感兴趣。 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及其实现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取决于根据不同的旅游环境要素内容划 分的各承载分量值的大小,其组成体系的划分见图2。 各承载分量的含义及其技术实现: 2.1 环境生态承纳量(EEBC) 组成旅游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纳污能力,如大气、土壤、水都 产生自净作用,即自维持功能,这种自净强度决定其承纳污染的能力。自然环境 所承纳的旅游活动带来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个是环境的污染,如旅游者直接 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宾馆饭店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水、废气,旅游娱乐设施的运 行产生的噪声等;另一个是生态的破坏,如游人对草地等植物的直接践踏、对野 生动物生存环境妨碍而导致的种群迁移、游客对珍稀植物的采集而造成的品质退 化或灭绝等。因此环境生态承纳量是指生态环境自恢复能力所允许的 游客数量。其函数式: EEBC=MIN(WEC,AEC,SEC,EEC) 式中,EEBC――环境生态承纳量,取决于4个分量值; WEC――水环境承载量(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取WEC=水环境容量/人均 废水产生量,不以水面为旅游景点或不构成主要环境要素,则取无穷大); AEC―― 大气环境承载量(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取 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固体废弃物作用产生的容纳量,其公式为: (附图 {图}) 式中,S[,i]――第i种污染物自然环境净化量(量/日),T[,i] ――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时间(日),Q[,i]――每日由人工处理掉的第i 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P[, 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EEC――自然植被(土壤)承纳量,取决于自身接受践踏并恢复的能力,须通 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 2.2 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由于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 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量。其计算公式为: REBC=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其中基本空间标准因地而异,不同民情、不同游览项目的值不同,它的求得 是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结果。 2.3 心理承载量(PEBC) 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即他们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 数量(人/天)和旅游者心理承载量――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际上,后 者与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具有量上的一致性,因为空间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 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因此我们这儿讨论的心理承载量主要针对当地 居民而言。 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 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 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 源、生存空间等)。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 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联系,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 2.4 经济承载量(DEBC) 某一旅游地综合承载能力大小还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既满足旅客的衣食住 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图2所列的五大要素中,主导因素(基础因子)是投资的强 度和规模。 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 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DEBC= MIN(DEBC[,1],DEBC[,2],…,DEBC[,i]) 式中,DEBC――经济承载量(人/日);DEBC[,i]――第i种基本要素 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DEBC[,i]=S[,i]/D[,i];S[, i]――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量/天);D[,i]――第i种要素的人均 日需求量(量/人?天)2.5 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的综合实现 从理论上讲,Tebc等于上述四个分项的最小值;但由于各分项对它的贡献程 度不同,即每超出各承载量值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同,各承载量最适人 数与极限人数之差相去甚远。因此,对于重要性程度(即限制性强度)较低的承 载量值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应根据AHP专家调查或社会取证等方法, 针对各分量指数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即 Tebc=min(x[,1]?EEBC,x[,2]?REBC,x[,3]?PEBC,x[, 4]?DEBC) 式中,x[,1],…,即是作用系数。 3 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判据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 映,而持续发展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 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历史地成为判断旅游是否持续发展 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极限值)<1时,说明 尚未超载,还具有发展潜力。 当然,是否持续发展的旅游还取决于:①经历了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是否得到 高品味的精神享受(指大多数游客的感受;)②是否促使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③是否促使当地社会、精神文明的加强;④资源环境的贡献与消 耗之比,即指数K=旅游收入/旅游环境损耗是否最优。但从更深层次上讲,这 四个指标均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函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还具有以下作用(功能):①旅游承载力,特别是最佳承载 力,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性材料,借以保证旅游者数量严格控制在极限承载量 下。②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分量值,寻求影响总体承载力发挥的限制性因子,为拓 展旅游承载力提供突破点。③根据旅游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寻求解决季节性分配 不均、景点冷热程度不一的途径,为制定空间分流和季节调配方案提供依据。④ 旅游景点的超载会导致短期经济收益的增加和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而景点游客 的过度稀疏(远离承载力饱和点)会导致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经济收益的低 下,因此可根据各旅游景点的承载力利用程度,对远离饱和点的游地实施“引凤 ”工程,或改变旅游活动类型,或改变资源组成、结构,或着力加强交通可及性、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充分利用旅游承载力资源。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法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但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 有较大的进展,我们所提及的承载力理论与旅游容量在概念,技术实现诸方面有 一定的共性,然而后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客观量”无法突出旅游环境系 统的主动性(人具有能动性,心理承载量的提法优于心理容量),不具备旅游承 载力的可控性等特征。因此,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旅游经济与环境提供 了协调判据,是旅游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ARE YOU CAO 泥马?
正确判断人类社会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行为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协调,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指出了判断协调发展与否和处理协调发展问题的新理论——环境承载力论,初步在哲学、科学和技术三个层次上给出了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特征,认为它是环境的固有属性,是具有客观性的量,并具可调节性。本文还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了四维空间分析(即层次、类型、范围、时段),为确定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提供了分析方法。

文章TAG:什么叫旅游景区的承载模式什么  旅游  旅游景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