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日常成本决策中应该考虑哪些相关成本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重置成本

日常成本决策中应该考虑哪些相关成本

2,企业成本决策的程序是什么

1、确定成本决策目标 2、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计算 3、制定可行的成本决策方案 4、确定最优的成本解决方案 5、成本决策的执行与反馈

企业成本决策的程序是什么

3,何为成本决策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可分为宏观成本决策和微观成本决策 。它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每个环节都应选择最优的成本决策方案,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可以拆分为企业生产决策和经营决策。生产决策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方案及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状况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目标、生产方针及生产方案的过程或职能。策是指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或手段进行最佳选择的过程。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全部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工作中,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 经营决生产决策是指在生产领域中,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等几 个方面的问题做出的决策,具体包括剩余生产能力如何运用、亏损产品如何处理、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和生产批量的确定等。 华恒智信整理提供
降低成本不是在车间的那点,还是在管理层~! 要长远打算,最好能固定员工!

何为成本决策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4,如何对财务成本进行预算提出决策分析数据

预算是对一个预算对象在一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并预测这个预算对象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会产生的结果的一项技术性财务分析手段。一个企业的财务成本预算,先要清楚确定预算对象的明细,是业务、是管理、是生产?另一个问题要弄清楚的是,用来决策什么?说细点吧,概念太大了不好理解的,例如企业要决策企业的某项业务在未来时间内是否要增加投资,还是砍掉,那边财务成本预算的对象就是这项业务,内容就是这项业务在这企业过去某段时间里所发生的所有经营成本,并对这些经营成本进行:统计盈亏、分析规律(比如:业务的盈亏与业务的增减之间的比率关系)、评估走势(比如:在新的成本条件下,要保持业务的某增长率需要增加多少新的投入额),这三项数据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最终结果。另注:财务成本预算的宗旨:首要是客观、准确反馈出真实的发生数据,其实是要有真实客观对比数据,这样的话,预算才能不失其真实性!财务成本预算的工作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你财务细分的程度有多细,那么你预算的程度就有多准。(细分、细分、再细分,慢慢来,学长就只能帮到你这里了,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祝你成功!)
1、财务管理始终做到服务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做到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例会,如生产情况分析、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经营效益分析以及针对生产经营中的特殊业务进行专项分析,如某项目结算分析、经营情况分析等。2、及时主动将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反馈给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客观揭示企业经营的全貌,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确保经营方向的正确。

5,功能成本决策的基本工作步骤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决策的过程的程序和内容 一、发现问题   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决策者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差距,确认问题,并抓住问题的关键。这里的问题,可以是消极的,如解决一个麻烦或故障;也可以是积极的,如把握一次发展的机会。对决策问题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提高决策工作的效率,并确保决策方案的质量。   二、确定目标   目标是决策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要求。决策目标要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来确定,并力求做到:①目标具体化、数量化;②各目标之间保持一致性;③分清主次,抓好主要目标;④明确决策目标的约束条件。 三、拟定方案 拟定方案即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供比较和选择。决策过程中要尽量将各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案都设计出来,避免遗漏那些可能成为最好决策的方案。当然,备选方案的提出既要确保足够的数量,更要注意方案的质量。应当集思广益,拟定出可能多的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最终决策的质量才会有切实的保证。   四、选择方案 即对拟定的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这个最满意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只要能依据决策准则的要求实现预期目标,这样的决策就是合理的、理性的。具体来说,合理的决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决策结果符合预定目标的要求;第二,决策方案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大于所需付出的代价,即有合理的费用效果比或成本收益比;第三,妥善处理决策方案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关系。   决策方案选择的具体方法有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试验法三类。经验判断法是依靠决策者的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数学分析法是运用决策论的定量化方法进行方案选择,如期望值﹙或决策树﹚法。试验法则是对一些特别的决策问题,如新方法的采用、新产品的试销、新工艺的试用,所采取的一种方案选择方法,可视之为正式决策前的验证。 五、执行方案 方案的执行是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方案选定以后,就可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通常而言,执行过程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②确保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内容都为所有的人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 ③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 ④建立重要工作的报告制度,以便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行动。 ⑹检查处理 一个大规模决策方案的执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必须通过定期的检查评价,及时掌握决策执行的进度,将有关信息反馈到决策机构。决策者依据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对局部与既定目标相偏离的应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既定目标实现;对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原决策目标确实无法实现的,则要重新寻求问题,确定新的目标,重新制定可行的决策方案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6,企业经营成本决策原因分析

速恒工程企业成本管理软件成本管理的六个阶段速恒成本管理软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 速恒系统是从项目中标后目标成本的预测、施工阶段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到竣工阶段的成本考核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目标成本预测目标成本有两个,一个是公司给项目下达的目标成本,也叫责任成本,公司用此成本来考核项目成本的盈亏;另一个是项目内部制定的目标成本,通过再次优化方案,制定成本控制措施而得出此成本,它是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及考核的依据,原则上应低于中标合同价和公司下达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应在工程开工前,企业根据企业定额、合同价格及施工方案来确定,分为人工费目标成本、材料费目标成本、周转材料费目标成本、机械费目标成本、其它直接费目标成本、现场经费目标成本和分包费目标成本。 *人工费目标成本是根据合同单价和工程量来测算,根据人工费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工程量可以是建筑面积也可以是工日,其中工日数可以从预算模块自动分析出来。 *材料费目标成本中主材部分的材料消耗量是从施工预算中自动分析出来的,材料单价一般按合同签定价或招标价执行;副材部分可以根据施工预算分析出来的“其它材料费”进行测算,如果副材包给外施队,可以按副材承包单价*工程量计算得出。 *租赁周转材料、机械费目标成本是根据施工方案中的规格型号、数量、租赁周期及合同签定价计算得来,其中大型机械还要考虑进出场费和安拆费,中小型机具目标成本可以按预算中分析出来的“其它机具费”来测算,如果中小型机具包给外施队,可以按中小型机具承包单价*工程量计算得出。自有的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要根据其价值和摊销周期来测算目标成本。 *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目标成本是根据企业标准来测算。 *分包费目标成本是根据合同单价和工程量来测算。 *目标成本是项目阶段考核或竣工决算考核的依据,所以项目的成本管理应该说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管理。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以速恒材料成本控制为例)* 量控制控制思想是按部位用目标成本量控制过程中的计划采购量,当计划采购量超过这个部位的目标成本量时,系统自动报警。* 价格控制用户可以在软件的价格信息库中进行供应商及报价的查询,以便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价格低的供应商合作,降低采购成本。您还可以定期地在价格库中发布材料指导价,软件可以实现合同签定价高于指导价或供应商报价的报警,同理当采购价高于合同签定价时,系统也会报警。通过指导价和供应商报价的定期发布,实现了对材料采购工作的支持,同时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也可以实现对采购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系统根据采购价或合同签订价自动刷新材料价格库中的材料最近采购价、季平均价、年最低价,并按时间和价格生成业主结算价与采购价的对比曲线图,以便直观地分析采购利润。成本核算速恒软件自动按部位和时间段对成本进行核算,部位的核算细度以及核算时间段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一旦确定,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业务数据都要按确定的部位和时间进行归结。* 部位成本盈亏分析软件自动按部位把中标合同价、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进行对比* 按时间段成本盈亏分析软件自动按月、年累、自开工把中标合同价、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进行对比。月预算收入和月目标成本是在合同预算和施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月的统计报量(计量)自动计算得来。*实际成本中的人工费来源于[劳务结算]。*材料费中的消耗性材料费来源于[材料出库](不含临设用料),对于包给外施队的副料费来源于[劳务结算]中的副料结算。*租赁的周转材料费来源于[周转材料租赁结算],自有的周转材料费来源于[摊销折旧]。*租赁的机械费来源于[机械结算],对于包给外施队的中小型机械费来源[劳务结算]中的中小型机械结算,自有的机械设备费来源[摊销折旧]。*其它直接费中的临时设施费来源于[摊销折旧]。现场经费如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等来源于[费用帐]。成本考核与分析(速恒)竣工成本考核与业主办完决算,对帐外料及已折旧完的机械设备进行估价,最终确定成本利润率。此成本利润率与《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成本目标利润率比较,进行盈亏考核,奖罚兑现。四项成本实时对比,使成本处在预控中软件可以按部位和时间两条主线把中标合同价、公司下达的目标成本、项目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实时进行对比,埋在软件中的成本预警机制会帮您提前发现成本亏损信号,使成本处在预控中。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 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随着内部控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较精辟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影响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是: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它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体系。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超越了以往内部控制理论界的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等理论,它几乎成了各国公认标准。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核心的内容是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里有三层含义: 一是,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的最高层(董事会、经理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参与到整个机构的动作过程中,以实现单位组织经营目标。 二是,上述人员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所谓的可靠性则指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可比性以及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是为实现单位组织目标。 三是,上述人员的动作过程要提供适用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性的合理保证。 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的共性,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率运行,保护企业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一致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企业内闻所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要素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5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交流(1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和监测(monitoring)。 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其特征是先明确定义机构的目标和政策,再以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然后,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最后,向员工澄清有效控制和审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高级领导层需对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作出承诺。 风险评估,是指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分析并减少风险。这一环节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独特之处。通过对经营目标的风险预测分析和评价,对未来执行过程中可能的出现风险、开销、危害等早有防范,降低损失。 控制活动,它是指确保最高管理层到一般管理者管理指令得以实施的政策、程序及实施过程。它包括它们的批准、授权;业务事件、确认计量、数据稽核,会计分录审核;处理流程核实(包括内部控制模型);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生产安全。制定控制程序的原则有:避免由“相关人:亡”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或交易。坚持相悖业务不能一个人兼,任何会计事件不能一人处理的原则。 信息与交流,是经营管理的信息的不断掌握、处理、交流与反馈的动态过程。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内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据环境,制定措施,信息反馈,进行纠错,如此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提高、螺旋上升的无止境过程。同时,内部控制,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监测,是指对内部控制等评估,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具有独立性。监测的实施途径可以是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前者的实施人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而后者是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完成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就控制系统的风险和操作情况向管理层提供独立保证并帮助管理层有效地腥行责任。它是控制系统的监督机制。员工是生产经营活的管理者,也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者,受控制者;他们的主动实施和按照控制要求去做,并时时对自己的行动做出评价,对异常做出限制和调整,这是最重要的监测。 为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独立审汁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汁风险》、《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特别是新《会计法》中提出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法理依据, 二、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内部会计控制是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激励、调动部门积极性,抑制、协调负面因素的重要杠杆。 如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准确掌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其次,要界定内部会汁控制的目标、原则;第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第四,针对控制目标、环境,过程特点采取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里,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隐含了大目标——实现单位组织经营目标;隐含了企业等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制度等说法,因为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部分,隐含了整体对局部的控制。只阐述了两层,第一层含意是具体目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第二层含意: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里指出了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手段。 深刻理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揭示的会计控制的概念,应当包括: (1)内部会计控制实现的大目标就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目标是大目标在这具体部门的分目标,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2)内部会计控制要有组织制度条文和职、责、权的授权书。内部会计控制是授权于企业最高当局(董事会或经理会),受控于最高当局,按照财政、税务等法规、企业规章办事的管理层,处于国家、投资者、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直接矛盾的焦点,要使其能担负重任,必须有组织和制度条文保证,否则,难以实行。这个精神适用于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各级执行人员。 (3)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中,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的控制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包括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三层意思。 (4)实现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制定达到控制目标的若干规章制度、执行措施、执行程序、执行途径、执行方法等。这些制度、方法措施、程序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保证措施。 (5)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实现控制具体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手段,执行规范是随经营目标实现的一个连续过程;同时,由于执行环境会不断变化,具体控制规范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执行的方法、程序等需要不断的修订完善。所以说,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长期反复改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1)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如,卜所述,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①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是职业的工作质量目标。在实施会计行为、完成会汁任务时,做到会计行为规范,合法合规;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它包括提供的数据资料能如实地计量确认、记录反映完整的业务事件;处理方法得当,并按照规范的格式(电子数字/纸质有形数字)保存和输出。同时还包括,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标准的,使用中理解一致,不产生异义;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及时的,以保持会计信息时效性、有用性。 ②堵漏洞、除隐患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通过会计工作过程、信息反映、资源变化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漏洞、隐患,予以反映监督、纠正,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目的。 ③依法律、规范和企业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保证国家和企业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单位的、企业的经济事件,绝大部分会在财会部门有反映有记录;财会人员虽然管不了多少,但反映、稽查、监督作用的能力强、机会多,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较强的监督作用。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有五条: ①法规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②有效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方法、措施和程序,应坚持按照控制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其经济有效。 ③全面控制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到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同时,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都要接受别人或组织的控制与监督。 ④相互制约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⑤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根据我们的国情实际和经济有效原则,当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九个方面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要优先解决。 (1)建立严格货币资金收支、保管的授权批准制度。单位的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保管业务。岗位设置、人员职能分工坚持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要进行控制,设立资产收、付、存和移动的交验、记录、签字制度,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3)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企业要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制,一般投资决策授权负责制,调整投资由原决策者审批决定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4)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监督、授权机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投招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止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5)建立健全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及会计控制程序。企业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认真执行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6)建立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机制。企业应加强对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7)建立商品销售、结算上的会计控制机制。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销售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8)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9)建立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程序。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担保业务的控制程序,控制担保行为,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的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上面介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它们既可以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同样适用于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如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却有了很大的差别。 三、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很多,现在简单介绍以下几个: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这些岗位及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汁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内资金业务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6.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上述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化方法,其原则都适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但具体实现技术式、方法、有很大差别。 四、会计信息系统及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及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处于单机数据处理阶段,功能上仅能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询输出等。与各业务系统无在线联系。目前这样单位占电算化单位,从个数说是多数。 处于该阶段的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只是模拟了传统会计审核对制单的简单控制,殊不知,这对单式录入,单线程处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失去了手工复式记账的控制监督作用。对处理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侵犯,还处于盲目迷信不出问题阶段,而无防范。会计系统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人员职能分工、相互制约控制,虽然有口令级控制,但因为认识不足,存在相互调用等情况,系统本身没有更好的措施;致使口令级控制形同虚设,控制作用甚微。特别是将会计业务范围上移到记账凭证制做录入作起点,抛弃了原始凭证作为记明细账的依据,使会计工作失去了对业务事件的及时控制时机,造成了业务过程的失控。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多多。 2.处于初级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功能上除了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询输出外,扩大到简单的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辅助、关联查询,具有较丰富的输出展现形式等。与各业务系统有了在线联系,但,是单向联系状态,很少或不存在网络数据的共享。目前这样单位占网络电算化单位的大多数。 处于该阶段的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只是在技术上实现了网络化,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没有大进展,只是各会计岗位的工作结果能处于财务主管、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监督下,内部会计控制有所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还未启动。 3.处于企业网络级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功能上除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询输出外,扩大到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辅助、关联查询,具有较丰富的输出展现形式等,有了与各业务系统的内在数据关联,实现了有控制的网络数据的共享。 处于该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上,具备了建立企业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条件,但是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立法支持、缺乏实践借鉴,仍处于探索阶段。像这样的单位应该积极探索,建立覆盖企业会计全部过程的、适应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担负起内部会计控制的任务,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同时,也为全国企业创造借鉴的经验。 4.实现了internet/intranet级互联网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行了全国、世界范围的集中式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电子商务和企业erp系统,实现了一体化无纸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这种高级形式还只是个别的试验品,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还只能说是一个正在发育期的婴儿,是一个飞速成长的未来用户群体。 处于该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对的是全球开放的、激烈竞争的、会计风险更多更复杂的大环境,要求有功能更加强大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然而,更是“缺乏理论、缺乏立法、缺乏借鉴”的三缺状态。 综合上述,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有的一点会计控制功能,基本上是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要求,利用电子技术,加密技术,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环境,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简单功能。例如,会计信息系统中,只采用了手工会计复式记账系统的制证与审核,而且往往仅限于数据采集阶段,对于以后的可能的修改根本没有防范措施,对于系统内外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关联核校问题等、电子档案信息一致性、共享问题、系统安全管理,防止会计风险等,基本上无系统考虑,更无系统解决方案。上述现状,基本上不适应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 面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当前状态,内部会计控制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法规,也正在试行、正在探索。但是,如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试行,如何变成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功能的软件和现行各级层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大课题,恐怕比实现电算化会计还艰难。

文章TAG:成本  成本费用  费用  决策  成本费用决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