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递延所得税计算

A(13500-5000)/(1-15%)*30%*(25%-15%)

递延所得税计算

2,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什么关系 搜

1、递延所得税费用属于所得税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现行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发下的两个科目,所反映的是资产负债暂时性差异,其对应的是所得税科目下的递延所得税,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贷方;3、所得税科目下的另一个科目本期所得税科目反映的则是据税法计算,调增调减后应缴所得税,其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对应。4、本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综合起来反映损益表上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什么关系  搜

3,怎么计提递延所得税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首先,要明确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 其次,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最后,用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等到递延所得税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怎么计提递延所得税

4,递延税费是什么意思

递延税费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详细说起来比较麻烦.简单的给你说说.取得的收入,本期不用交税.以后期间再交.就产生递延税费.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的买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会计上进利润了.税法上不认,等你卖了,他才认,才要你对赚的钱交税.那就是说本期会计上实现了利润,税法却不用交税,那就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同理,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会计都还没确认收入,税法上却要确认收入交税了.例子比如,预收人家一笔钱,货还没发.会计上进的是预收账款,会计上没产生利润,但税法把预收的这笔钱确认为收入了,要对他征税了.那你本期交了税,下期你发了货后,会计上确认的这部分收入便不用再交税了,便可以在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扣掉一笔钱.这便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由此可见,递延税费是因为会计与税法对收入或者费用确认的时间不致而产生.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税款用来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   基本会计分录:   1.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2.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即: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借:所得税   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5,递延所得税含义怎么计算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1、递延所得税,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2、递延税款科目的借贷方分别核算的内容是: 借方核算(资产类):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减少。贷方核算(负债类):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减少。
二楼的说得最正确。
恼火的很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在借方

6,什么叫递延所得税

1、递延所得税,就是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2、递延税款科目的借贷方分别核算的内容是: 借方核算(资产类):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减少。 贷方核算(负债类):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余额是贷方时税率增加,递延税款余额是借方时税率减少。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和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二、本科目可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企业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而形成的.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取得时其入帐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以产生资产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例:资产的后续帐面价值>计税基础,则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    (120万) (100万) 负债的后续帐面价值<计税基础,则开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80万) (100万) 两者相加*0.33(或0.25)既得到了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收益则是两者相反产生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资产项目形成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由负债项目形成的.
递延所得税分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种,将税款递延到以后各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计算方法。

文章TAG:递延  所得  所得税  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