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带责任与无限责任有哪些区别

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责任人一方主体为多数,各个责任人对外不分份额,向权利人承担全部责任(在共同责任人内部,仍然存在着责任份额的划分)。在权利人提出请求时,各责任人不得以超过自己应承担的部分为由而拒绝,承担超过自己份额的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责任人予以补偿。 公司对外是以公司法人的独立财产承担有限责任,但当公司股东或法人代表恶意转移财产,致使公司破产,债权人的债务无法得到清偿时,才可以实行无限责任,这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也就是所谓的《美国统一商法典》中规定的撩开公司面纱以及深石原则的具体运用,它也体现了对公司有限责任的一种突破,现已被我国《公司法》所吸取。 切记,不要把公司对外承担的有限责任以及通过撩开公司面纱使股东承担的无限责任(对外),与公司内部各股东之间承担的连带债权、连带债务(对内)混淆。

连带责任与无限责任有哪些区别

2,钻石有哪几个标准

亲可以到久克拉再咨询下店里的MM,还是在实体店里参数比较直观哦1、克拉重量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0.75克拉又称为75分,0.01克拉为1分。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的增大,其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在每一种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中,都能找到品质优良的钻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颗大小适合而式样又让你喜欢的钻石。你不妨在珠宝店内试戴看看,当它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对的时候,那颗就该是你的了。2、净度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瑕疵。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钻石的净度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瑕疵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对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进行分级,按中国国检的标准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0个级别。已镶嵌钻石划分为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5个级别。P级钻又称为I级钻。P级钻以下一般不作为宝石用钻,所以一般只分到P级,不再分P1\P2\P3。3、色泽(Colour)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4、切工(Cut)钻石的切工是指它的切磨比率的精确性和修饰完工后的完美性而言。好的切工应尽可能的体现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并且尽量保持原石重量。IGI国际宝石学院的切工等级从高到低分为 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中国国检分为:VG (很好)、G(好)。在中国,普通人一般看重量的大小来衡量钻石价值。实际上不科学。因为中国比较流行小钻。因此,比较流行的概念是优质光彩钻石。优质光彩的钻石一般是把握4C的三个原则: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切工(Cut),并且三个标准要同时达到一定的标准。[1]
star length星瓣长度:50%-55% table size台面大小:52-62% girdle thickness腰围厚度(边厚):2-4.5% crown height冠部厚度:11-16% crown angle冠部角度:31.5-36.5° total depth全深(比):57.5-63% pavilion angle亭部(底)角度:40.4-41.8° pavilion depth亭部深度:42-43.8% lower girdle/half length下腰面/底瓣 高度:70-85% culet size底尖大小:无-中以上主要参照国际钻石权威机构的数据,不同机构其理想数据会有些许变化。另外,这些数据很多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仅仅对号入座,很难判定钻石的切工是否完美,这里有一个综合平衡的问题。 total depth:55.5% 全深比table size:68%见上(大)crown angle:31.5%见上(符号错误)crown height:10.0%见上pavilion angle:40.0%见上(符号错误)pavilion depth:42.5%见上star length:60.0%见上(过大)lower half:80.0%见上girdle:vtn to stk(3%)腰围:很薄-微厚culet:none底尖:无polish:good抛光(度):好symmetry:fair对称(度):一般fluorescence:none荧光:无comments:none备注:无这粒石头的切工很一般啊

钻石有哪几个标准

3,晋祠本文是从几方面说明的

《晋祠》这篇文章是由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分别是:山、树、水、小品。山的特点是:长长的、巍巍的。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小品的特点是:极具匠心。从作者的描写中,表现了对晋祠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一定要采纳我的!!!
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全文共十二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大段为第一只自然段。作者首先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总说晋祠的特点: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说明事物,理应如此。这一段,蔺法明快,只三句,点明了文章的宗旨。第二大段为中间的十个自然段。分别对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作具体的说明和描写。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说明自然风景这一特征的领起句,点出晋祠自然风景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以下三个自然段分别具体地说明和描写山、树、水。应当提到的是作者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笔气十分娴熟。第三自然段的说明和描写交织在一起,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例如:“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第四自然段是写树,它说明和描写又是用先以说明写其形,后以描写状其神,生动地再现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起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象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第五自然段写水。写水的什么呢?常人一般人只能想到写其清,可作者视角宽,思路阔看出了晋祠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写水的多不是说它水量大,而是说它“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这个“多”多么具体实在啊!写水的静,如“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组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写水的柔,如“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写水的清,不仅说它“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而且引用古代大诗人“诗仙”李白咏颂晋祠的千古名句“晋祠流水如碧玉”,浓装艳抹地描写了晋祠水的“清”。  在这几个自然段里还应该提到的是作者运用了不少比喻。如写山把雄伟而又绵延不断的山比喻为“屏障”和“伸开的双臂”,写树用“老妪负水”比喻树的弯曲在地,用“如线如缕”和“如锦如缎”比喻水流的细柔和波光的闪烁。由于恰当的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对象被介绍得十分生动、具体,给人以明晰、深刻地印象。读了这几段,我们不妨掩卷默想,晋祠自然风景的形象确实鲜明,神态确实娇好。再看下文也是如此。  第三自然段是一个由自然风景向写历史文物转的过渡段。  第七、八、九、十这四个自然段是写悠久的第三自然段的。晋祠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国家建筑很多,件件都写没有必要,只能择其最重要的写之。作者选择了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三件作为点而写了三段。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都是宋代建筑和遗物,确实悠久的历史文物。在介绍它们时作者着重强调其建筑的特点和其科学及艺术价值。如说圣母殿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介绍“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如说“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如说鱼沼飞梁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飞粱,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其他如元明清建筑则以面上的概括为另一段,说明这些建筑“建造古朴、优美,用工精巧”。点上的详写,面上的略写,详细和主次处理得十分精当。  第十一自然段写的是“园中小品”。这虽然不是历史文物,但这些“小品”是人文景观中的代表,很使晋祠风景增添情趣。这一段虽不是锦上添花,但也有绿叶衬红花之效。  第三大段是本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仅一句:“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仅此一句,总收全文,有情有感,让人有语已尽而意无穷之感。梁衡的《晋祠》堪称为一篇古今名人咏晋祠的又一名作。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品。
英才教程上有
说明什么,如果是问他是从几方面来写晋祠的,那就是4各方面:山 树 睡 小品

晋祠本文是从几方面说明的

4,薰衣草的种植

薰衣草栽培介绍 【栽培环境】薰衣草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旱、喜光、怕涝。它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喜疏松、排水性良好的中性偏碱土壤。由于不耐水涝,薰衣草在南方地区地栽有一定难度,但作为芳香植物,却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花卉。 【播种】薰衣草种子细小,宜育苗移栽,温暖地区全年随时可播种育苗,寒冷地区宜春季播种。播种前先把土地平整细,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均匀播上种子,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度为种子的2-3倍,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墒。 【浇水】薰衣草喜干燥环境,不耐潮湿,家庭养切忌经常浇水,盆土或地面不能积水,应保持通风。上盆后浇一次透水,成活后浇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浇水时要注意,水不要直接浇到叶片上,也不要让泥土溅到枝叶上,以免产生病害。也可在花盆土面上铺一层小石子,既美观,又能防病。如果使用自来水,最好先将自来水在阳光下晒两天后使用。 【日照】薰衣草为长日照植物,光照对其发育和芳香油的形成有极重要的作用,过分遮光会造成徒长,同时易感病,但酷暑的时候最好能做一些遮阴的处理,避免烈日直射。 【施肥】薰衣草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在其生长迅速的春季(3-5月),可按月追施氮、磷、钾复合肥,配制溶液浇灌,浓度1%即可。过多的氮肥易造成徒长。 【整形】开花后,在花下第一个节处剪去,并顺便将植株修剪成半球形。平时,随时剪去干枯的枝条。为了控制植株高度或得到更好的株型,在夏末秋初适当重剪,促发新枝。当苗子过密时可适当间苗,待苗高10CM左右时,可移栽。其生长迅速,每年需换盆一次。 【病虫害防治】少有虫害。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在高温和积水环境下发病率最高。防治方法:用多菌灵、百菌清800倍溶液灌根,每月一次,特别是6-10月,注意防止积水,保持空气干燥。
【栽培管理】   为多年生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品种粗放,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栽培的场所需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播种到开花(或采收)所需的时间:18~20周。薰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时为预防过湿可选用陶盆或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长到相当的大小。   薰衣草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室外栽种时注意不要让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过后需移置阳光无法直射的场所,增加通风程度以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凉爽,才能安然的度过炎夏。注意阳光、水分、温度、耐心。   1.土壤:适宜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土。须特别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介质,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后使用。如是露地栽培时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可将土堆高成畦后再种植。    2.浇水:薰衣草不喜欢根部常有水滞留。在一次浇透水后,应待土壤干燥时再给水,以表面培养介质干燥,内部湿润为度,叶子轻微萎蔫为主。浇水要在早上,避开阳光,水不要溅在叶子及花上,否则易腐烂且滋生病虫害。持续潮湿的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栽培薰衣草失败的原因常常就在这里。    3.光照: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能够给予全日照的环境较佳,半日照亦可生长,唯开花较稀少。夏季应至少遮去50%的阳光,并增加通风以降低环境温度,如此虽生长衰弱,但不至死亡。冬季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长良好,应在全日照下栽培。    4.温度:薰衣草为半耐热性,好凉爽,喜冬暖夏凉,生长适温:15~25℃,在5~30℃均可生长。限制温度:35℃以上,长期高于38~40℃顶部茎叶枯黄。北方冬季长期在0℃以下即开始休眠,休眠时成苗可耐-20~-25℃的低温。    5.施肥:施肥可将骨粉放在盆土内当做基肥(每三个月用一次),小苗可施用花宝二号(20--20--20),成株后再施用磷肥较高的肥料如花宝三号(20-30-20)。施淡肥。    6.修剪:薰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丰富,利用时以花朵或花序为主,为方便收获,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不妨以大剪刀整个理平,新长出之花序高度一致,有利于一次收获。有些品种高度可达90公分,也用这个方法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开花,增加收获量。开完花后必须进行修剪,可将植株修剪为原来的2/3,株型会较结实,并有利于生长。修剪时要在冷凉季节如春、秋时分,一般在春天修剪,在秋天修剪会影响耐寒性。修剪时注意不要剪到木质化的部分,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7常见病害:   一年生的播种苗或扦插苗受害时首先出现植物萎蔫、失水、叶色暗淡,叶片枝条顶部向下弯曲下垂,在现蕾期表现最明显。轻者夜间可以复原,重者两三天就死亡,根部腐烂,茎部导管变褐呈现光泽。三年生以上的苗子除与苗期病态表现一样外,萎蔫症状出现在植株的中心或边缘,逐渐向内向外发展,枝条萎蔫枯死,最后全株死亡,为害程度随株龄、品种而异。一般从5月份开始,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法国薰衣草发病重,前苏联的2-417品种发病轻。 [编辑本段]【繁殖方法】   薰衣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扦插、压条、分根四种,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种法。   1.种子繁殖:薰衣草种子细小,宜育苗移栽。播种期一般选春季,温暖地区可在每年的3~6月或9~11月进行,寒冷地区宜4~6月播种,在温室冬季也可播种。发芽天数约14~21天。发芽适温:18~24℃。发芽后需适当光照,弱光照易徒长。种子因有较长的休眠期,播种前应浸种12小时,然后用20-50ppm赤霉素浸种2小时再播种。播种前把土地平整细,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均匀播上种子,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度为0.2厘米,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墒。保持15~25℃,要求苗床湿润,约10天即出苗。如果不用赤霉素处理则要一个月方能发芽。低于15℃需1~3个月发芽。苗期注意喷水,当苗子过密时可适当间苗,待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移栽。   
头年早秋播种,来年开花,加强肥朋管理!

5,砖石的4C原则

钻石4C原则(大家应该了解) 对于一颗成品钻石,行业内通用颜色(Color)、重量(Carat)、净度(Clarity)和切工(Cut)。四个标准来进行评价。由于这四个标准的英文单词的开始字母都是“c”,故其习惯的被称为4c评级。?◎ 颜色:在颜色评价中,我们主要对开普系列(cape series)的无色——浅黄系列的钻石进行分级。目前所用的分级标准以CIBJO(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和GIA(美国宝石学院)的标准为主要参照(即用英文字母D~Z 钻石的颜色划分为23个不同等级,字母越靠前则表示钻石的颜色级别越高)。?◎ 净度:按照我国国家标准,钻石的净度分为LC—镜下无瑕级;VVS—极微瑕级包括: VVS1,和VVS2级);VS级—微瑕级(包括VS1和VS2)SI级—小瑕级(包括SI1和SI2);P级—重瑕级 (包括P1、P2和P3级) ?◎切工:切工是4c中唯一一个可以由人们直接控制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钻石的火彩和亮度,从而也影响着价格。在切工分级中,我们主要是对圆多面形琢型的钻石按严格比例进行分级,对于花式琢型也可进行切工分级,但由于异形的缘故,只作大概估计。在我国国家标准中,一般对钻石的冠高、腰厚、亭深、台宽、全深、 修饰度作出评价。依次可分为很好、好、一般三个级别 ?◎重量:国际上通用克拉(Ct)来表示宝石的重量,(1克拉=100分=1/5克)。钻石的重量对钻石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成品钻石的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那么,重量越大的钻石价格也就越高,并且这种价格提升并不是按照算术级数上升的。在钻石行业中,钻石的价格用每克拉多少钱来表示。对于重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钻石,每克拉可按相同价格来听报价,超过此范围的钻石,每克拉报价则不同。对于未镶嵌的钻石,其重量一般用克拉称或天平来称重,称重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逢九进一,不满九舍去;对于已镶嵌的钻石,一般通过测量其直径,通过换标表示计算其重量。
钻石的4C分级 对于一颗成品钻石,国际上用4C标准来进行分级。这4C包括:颜色(Color)、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和切工(Cat)。4C标准对成品钻石的质量级别有着直接的影响。 颜色:在颜色评价中,我们主要对开普系列的无色——浅黄系列的钻石进行分级。目前所用的分级标准以CIBJO(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和CTIA(美国宝石学院)的标准为主要参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点不同:CTBJO实验室中的比色石称为“标准比色石”,其中每一颗钻石对就 每一色级的下限;GIA系统使用的比色石,每一颗钻石代表着从E天始每一色级的上限。 在有了一套标准比色石的情况下,我们再拥有合适的光源(比色灯),合适的分级环境(在黑暗的房间中使用标准光原)以及丰富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对钻石的颜色进行分级了。 重量:国际上通用克拉来表示宝石的重量、钻石的重量对钻石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成品钻石的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那么,重量越大的钻石价格也就越高。在钻石行业中,钻石的价格用每克拉多少钱来表示。对于重量在一定范围内的钻石,每克拉可按相同价格来听报价,超过此范围的钻石,每克拉报价则不同。对于未镶嵌的钻石,其重量一般用克拉称或天平来称重;对于已镶嵌的钻石,一般通过测量其直径,通过换标表示计算其重量。 净度分级(1)分级前的准备工作: a.清洁钻石:使用酒精和不易掉毛的布擦洗钻石。清洗后的钻石不要再用于去摸,应当用镊子去夹。 b.利用10倍放大镜或10倍立体双目显微镜来观察。 c.照明条件:通常选用颜色分级时的比色灯或目光灯。 (2)钻石净度级别的划分:钻石的净度分为LC(镜下无瑕级);VVS级(极微瑕级),它再分出二个亚级VVS,和VVS2级(视瑕疵的大小);VS级(微瑕级)及二个亚级VS,和VS2;SI级(小瑕级)及两个亚级SI,和SI2;P级(不清)及三个亚级P1、P2和P3级(肉眼可见瑕疵,按位置和不同大小分)。 (3)影响钻石净度的因素: a.包裹体的数量; b.包裹体的大小; c.包裹体的位置; d.包裹体的明亮度; e.包裹体的类型; 在净度分级中,我们不仅要观察钻石的内部特征,还要注意到某些天然的和人工的外部特征。例如原晶面、生长纹、抛磨线及破损等。这些同样影响着钻石的净度级别。 切工分级:在切工分级中,我们主要是对圆多面形琢型的钻石按严格比例进行分级,对于花式琢型也可进行切工分级,但由于异形的缘故,只作大概估计。 钻石切工与分级的标准在不同国家略有差别,这主要与人们的审美观点有关。在我国,钻石的切工比例为:台宽比以56?66%为适中,亭深比以41?45%为适中,冠角以31?37为适中。 在钻石切工中有三种情况是属于明显切工差的钻石,它们是: a.“鱼眼”钻石:由于钻石的亭部太浅,导致光线从亭部泄漏,不能产生 b.“块状”钻石:由于钻石的亭部太深,导致光线不能反射到台面,钻石看上去发黑,亮度。 c.“薄”钻石: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台面比例正确,但冠角太小;另一个是台面太大,冠部浅。这种钻石整体看上去很薄,不易镶嵌,且火彩差。 在观察切工时,我们要观察以下几点: (1)台宽,(2)亭深比,(3)冠角和亭角,(4)腰棱原度,(5)抛光线,(6)多余的刻面等等。一个切工好的钻石,火彩很强,稍一动即光芒四射。 到此,天然钻石的分级已经完成了。但我们不仅要将天然钻石准确分级,还要鉴别出混杂在天然钻石中的仿制品及优化处理品
牢记衡量一颗钻石品质的标准—4c “4c”是您判断一颗钻石价值与品质的衡量标准。所谓“4c”即是4个以c开头的英文单词的简称,指钻石的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切工(cut)。只需综合“4c”的四点来鉴赏,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一颗钻石的价值与品质。钻饰价格=重量+色泽+净度+切工。钻石价值的特例:钻石的价值常规情况下,可以有4c参数来鉴定,但是彩钻除外。 克拉重量(carat) 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0.75克拉又称为75分,0.02克拉为2分。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的增大,其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在每一种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中,都能找到品质优良的钻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颗大小适合而式样又让你喜欢的钻石。你不妨在珠宝店内试戴看看,当它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对的时候,那棵就该是你的了。 净度(clarity) 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瑕疵。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钻石的净度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瑕疵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对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进行分级,按中国国检的标准细分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0个级别。已镶嵌钻石划分为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5个级别。p级钻又称为i级钻。p级钻以下一般不作为宝石用钻,所以一般只分到p级,不再分p1\p2\p3。 色泽(colour) 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愈是透明无色,白色愈是能穿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 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最白的钻石定为d集(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钻石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 切工(cut) 钻石的切工是指它的切磨比率的精确性和修饰完工后的完美性而言。 好的切工应尽可能的体现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并且尽量保持原石重量。gia的切工等级从高到低分为 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中国国检分为:ex(优)、vg (很好)、g(好) 在中国,普通人一般看重量的大小来衡量钻石价值。实际上不科学。因为中国比较流行小钻。因此,比较流行的概念是优质光彩钻石。优质光彩的钻石一般是把握4c的三个原则: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切工(cut),并且三个标准要同时达到一定的标准。

6,为什么会得肾结石

(一)发病原因   肾结石的形成过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最终形成结石。在这一过程中,尿晶体物质过饱和状态的形成和尿中结晶形成抑制物含量减少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①过饱和状态的形成见于尿量过少,尿中某些物质的绝对排泄量过多,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和磷酸盐等;尿pH变化:尿pH下降(<5.5)时,尿酸溶解度下降;尿pH升高时,磷酸钙、磷酸氨镁和尿酸钠溶解度下降;尿pH变化对草酸钙饱和度影响不大。有时过饱和状态是短暂的,可由短时间内尿量减少或餐后某些物质尿排量一过性增多所致,故测定24h尿量及某些物质尿排量不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短暂的过饱和状态。②尿中结晶形成的抑制物减少 正常尿液中含有某些物质能抑制结晶的形成和生长,如焦磷酸盐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黏蛋白和枸橼酸则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尿中这类物质减少时就会形成结石。③成核作用 同质成核指一种晶体的结晶形成。以草酸钙为例,当出现过饱和状态时这两种离子形成结晶,离子浓度越高,结晶越多越大。较小结晶体外表的离子不断脱落,研究提示只有当含100个以上离子的结晶才有足够的亲和力使结晶体外表离子不脱落,结晶得以不断增长。此时所需离子浓度低于结晶刚形成时。异质成核指如两种结晶体形状相似,则一种结晶能作为核心促进另一种结晶在其表面聚集。如尿酸钠结晶能促进草酸钙结晶形成和增长。尿中结晶形成后如停留在局部增长则有利于发展为结石。很多结晶和小结石可被尿液冲流而排出体外。当某些因素如局部狭窄、梗阻等导致尿流被阻断或缓慢时,有利于结石形成。   1.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1)尿液晶体物质排泄量增高   ①高钙尿:正常人每天摄入25mmol钙和100mmol钠时,每天尿钙排量<7.5mmol(或0.1mmol/kg);每天摄入10mmol时,尿钙排量<5mmol。持续高钙尿是肾结石患者最常见的独立异常因素,所引起的结石多为草酸钙结石,纠正高钙尿能有效防止肾结石复发。因此高钙尿在肾结石发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A.吸收性高钙尿:最常见,见于20%~40%的肾结石患者。其病因多为一些肠道疾病(如空肠)引起肠道钙吸收增多,血钙升高,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由于血钙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钙增多,PTH减少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造成尿钙增多,使血钙恢复正常。钙摄入增多,VitD中毒和结节病引起的VitD增多,也可导致吸收性高钙尿。此类患者由于代偿性钙排泄增多,血钙浓度常在正常范围。   B.肾性高钙尿:系特发性高钙尿的一种,约占肾结石患者的1%~3%。由于肾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功能异常,导致重吸收钙减少。此类患者常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分泌增多;而1,25(OH)2VitD3合成也增多,从而骨钙动员和肠钙吸收均增加,患者血钙常可正常。   C.骨吸收性高钙尿:主要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约占肾结石患者的3%~5%;而原发性甲旁亢患者10%~30%并发肾结石。另外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转移性骨肿瘤、长期卧床所致的骨质吸收和库欣氏综合征。   D.不伴PTH升高的饥饿性高钙尿:约见于5%~25%的肾结石患者。某些因素如肾磷排泄增多引起低磷血症而导致1,25(OH)2VitD3合成增多,后者抑制PTH分泌,从而增加尿钙排泄。   ②高草酸尿:正常人每天尿草酸排量为15~60mg。草酸是除钙以外肾结石的第二重要组成成分,但大多数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并没有草酸代谢异常。高草酸尿多见于肠道草酸吸收异常,或称肠源性高草酸尿,占肾结石患者的2%。正常人肠腔内钙与草酸结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肠疾病(如回肠切除、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感染性小肠疾病、慢性胰腺和胆道疾病时)由于脂肪吸收减少,肠腔内脂肪与钙结合,因而没有足够的钙与草酸结合,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胆盐本身还可损害结肠黏膜,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钙尿时,由于肠吸收钙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见于草酸摄入过多、VitB缺乏、VitC摄入过多和原发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肝脏内的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GT)有缺陷引起的;Ⅱ型则是肝脏D-甘油酸脱氢酶和乙醛酸还原酶不足导致尿草酸和甘油酸排泄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可致肾小管及间质损害,导致肾结石。   ③高尿酸尿:正常人一般每天尿酸排量≤4.5mmol。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化异常,有人称之为“高尿酸性草酸钙结石”,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肾结石类型。另外40%高尿酸尿患者同时存在高钙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尤其是化疗后、糖原累积症和Lesch-Nyhan综合征。慢性腹泻如溃疡性结肠炎、局灶性肠炎和空-回肠旁路成形术后等因素,一方面肠道碱丢失引起尿pH下降,另一方面使尿量减少,从而促使形成尿酸结石。   ④高胱氨酸尿:系近端小管和空肠对胱氨酸、赖氨酸等转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肾小管转运障碍,大量胱氨酸从尿中排泄。尿中胱氨酸饱和度与pH有关,当尿pH为5时,饱和度为300mg/L;尿pH7.5时,则饱和度为500mg/L。   ⑤黄嘌呤尿: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因缺乏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及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受阻,导致尿黄嘌呤升高(>13mmol/24h),而尿尿酸减少。在应用别嘌呤醇治疗时,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受抑制而尿黄嘌呤增高,但在没有机体原有黄嘌呤代谢障碍基础的情况下,一般不致发生黄嘌呤结石。   (2)尿液中其他成分对结石形成的影响   ①尿pH:尿pH改变对肾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尿pH降低有利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而pH升高有利于磷酸钙结石(pH>6.6)和磷酸铵镁结石(pH>7.2)形成。   ②尿量:尿量过少则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有利于形成过饱和状态。约见于26%肾结石患者,且有10%患者除每日尿量少于1L外无任何其他异常。   ③镁离子:镁离子能抑制肠道草酸的吸收以及抑制草酸钙和磷酸钙在尿中形成结晶。   ④枸橼酸:能显著增加草酸钙的溶解度。   ⑤低枸橼酸尿:枸橼酸与钙离子结合而降低尿中钙盐的饱和度,抑制钙盐发生结晶。尿中枸橼酸减少,有利于含钙结石尤其是草酸钙结石形成。低枸橼酸尿见于任何酸化状态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噻嗪类利尿药引起低钾血症(细胞内酸中毒)、摄入过多动物蛋白以及尿路感染(细菌分解枸橼酸)。另有一些低枸橼酸尿病因不清楚。低枸橼酸尿可作为肾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化异常(10%)或与其他异常同时存在(50%)。   (3)尿路感染:持续或反复尿路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结石。含尿素分解酶的细菌如变形杆菌、某些克雷白杆菌、沙雷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杆菌,能分解尿中尿素生成氨,使尿pH升高,促使磷酸铵镁和碳酸磷石处于过饱和状态。另外,感染时的脓块和坏死组织等也促使结晶聚集在其表面形成结石。在一些肾脏结构异常的疾病如异位肾、多囊肾、马蹄肾等,可由于反复感染及尿流不畅而发生肾结石。感染尚作为其他类型肾结石的并发症,而且互为因果。   (4)饮食与药物:饮用硬化水;营养不良、缺乏VitA可造成尿路上皮脱落,形成结石核心;服用氨苯蝶啶(作为结石基质)和醋唑磺胺(乙酰唑胺)。另外约5%肾结石患者不存在任何生化异常,其结石成因不清楚。   2.肾石很少由单纯一种晶体组成,大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而以其中一种为主体。90%肾石含钙质,如草酸钙、磷酸碳酸钙和磷酸铵镁。不含钙的结石由尿酸和胱氨酸形成的核心。在X线片上绝大多数含钙肾石能显影,结石在X线上的密度以及其表面光滑或不规则程度,对判定结石成分有帮助。   (1)草酸钙肾石:最为常见,占71%~84%。尿中单水草酸钙结晶常与红细胞相似,亦可呈哑铃状。形状和大小具双折光性。而二水草酸钙结晶呈双锥体状,弱双折光性。结石呈球形、椭圆形、菱形或桑葚状,深褐色,质甚坚硬,表面粗糙,故易损伤组织引起血尿,多见于碱性尿。有时可形成小球形而边缘光滑的结石,可见球状分层,极易合并输尿管梗阻。结石也可呈树状排列或单独存在,X线特征为肾石中有较深的斑纹,边缘不规则,有时呈肾盂或肾盏外形。   (2)磷酸钙和碳酸钙肾石:磷酸钙结晶无定形,且因太小不能确定其折光性。结石颗粒状、灰白色,在碱性尿液中可迅速增大,但单纯的罕见,多与草酸钙或磷酸铵镁混合成石。X线显影清晰,层状纹较明显,有时充填整个肾盂肾盏的腔隙,呈鹿角形。   (3)尿酸结石:占5%~10%。无水尿酸结晶很小,无定形。二水尿酸结晶呈“泪滴”状或方片状,具双折光性。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橘红色,质坚硬,切面呈放射状排列,在酸性尿液中易发生,由于多数由单一尿酸组成,X线下显影较淡或不显影。   (4)胱氨酸肾石:约占1%,其结晶呈六角形状。结石淡黄色,表面光滑,质柔软,因含硫而在X线片上易显影。   (5)磷酸铵镁结石:增大较快,结石大多呈“鹿角”状,X线显影清晰,结石密度不均。尿内结晶呈长方体。   (二)发病机制   1.肾结石结石形成的有关学说   (1)肾钙斑学说:有学者曾多次报道在肾乳头发现钙化斑块。在1154个受检肾脏中占19.6%,65例结石在钙化斑上生长,因此推测钙化斑是结石发生的基础。从目前认识看,肾内钙化和微结石的成因可以是全身结石盐过饱和的一种表现(异位钙化),也可以是肾组织受各种因素作用导致坏死而钙化的原因。不论异位钙化还是肾损害,都与结石形成密切相关,但有这种病理损害者不一定都形成结石,而结石形成也并非必须以钙化灶为基础。   (2)尿过饱和结晶学说:该学说认为,结石是在尿液析出结晶成分基础上形成的。有人单用过饱和溶液进行试验,其中不附加任何基质类物质,或用纤维薄膜除去尿中大分子物质也能形成人造结石,说明过饱和溶液可能为结石形成的机制之一。   (3)抑制因素缺乏学说:尿中抑制因素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胶体化学。目前学者们对草酸钙、磷酸钙两种体系以及对同质成核、异质成核、生长、聚集各环节起抑制作用的低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尿抑制物活性测定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均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有人还研究了人工合成抑制结石形成的药物。   (4)游离颗粒和固定颗粒学说:游离颗粒形成结石学说的看法之一是尿中结石成分饱和度提高,析出晶体后继续长大成为结石。游离颗粒在流经肾小管时不可能长大到足以阻塞集合管的程度。因此,必须有固定的颗粒才能长大成石。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量聚集生长,也可以迅速聚集变为大的团块,借助黏蛋白黏附在细胞壁上。此外,肾小管损害也有利于晶体附着。颗粒在尿路中滞留是结石长大的重要因素。   (5)取向附生学说:大部分结石为混合性的。草酸钙结石常含羟磷灰石(或以此为核心),草酸钙结石以尿酸为核心的也不少见。另外在临床上不少患草酸钙结石的病人尿中尿酸也升高,用别嘌醇治疗可减少结石复发。取向附生学说认为,结石的各种晶体面的晶格排列相互间常有明显相似之处,两种晶体面如有较高的吻合性即可取向附生。取向附生的结果是在体外比较简单的液体实验中取得的,在复杂的尿液中,这种机制的重要性尚待证实。   (6)免疫抑制学说:该学说认为,结石的形成存在免疫和免疫抑制问题。感染或环境因素的作用可缩短或延长结石形成的潜伏期。一旦免疫系统受到激惹,淋巴细胞即产生抗体,由α-球蛋白转运并侵犯肾脏上皮细胞引起肾结石,这种学说亦有待证实。   (7)多因素学说:尿中存在各种分子和离子,互相吸引或相互排斥。由于尿液中的理化环境极为复杂,企图用一种学说或一种简单现象来说明结石的形成原理是困难的。至今,许多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结果都更支持多因素学说。目前对结石形成的综合性研究已日趋深入。Robertson提出,结石形成的6个危险因素是:①尿pH值降低或升高均可能导致结石形成;②尿草酸增高;③尿钙增高;④尿尿酸增加;⑤尿中促进结石形成的物质增加,包括尿结晶增多、TH蛋白、细胞分解产物、磷脂、细胞及其碎片等;⑥尿中抑制结石形成物质减少,包括焦磷酸盐、枸橼酸、镁离子、二磷酸盐等。最近,巨噬细胞和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也受到关注。   2.结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 从物理化学观点看,结石形成至少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①尿液中结石盐过饱和;②抑制物减少或促进物过多;③尿路通畅性和黏膜表面性状异常。   (1)尿液晶体过饱和:尿液过饱和是结石形成的“能量”来源。尿液中结石盐的过饱和程度可以用结石盐离子活度积(activity product,AP)与溶度积(solubility product,SP)之比来表示。它与形成固相的自由能(△G)有如下关系,即:△G=RT/n(AP/SP)。式中R为热力学常数,T为绝对温度。当活度积低于溶度积时,尿液处于未饱和状态;当活度积高于溶度积时,尿液处于过饱和状态。尿液中也常见到各种结石盐结晶,提示这些结石盐虽在尿液中呈过饱和,但不一定形成结石,说明尿液过饱和仅是结石形成的前提因素。因此,研究结石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如抑制物、促进物)较热力学过程更为重要。   (2)结石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尿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体系,其中数种结石盐都可呈过饱和状态。究竟由尿液中析出何种晶体,则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决定。结石形成的化学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①成核,即指从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固相的过程;②生长,晶核成长包含两个基本过程,即溶质的运送(由溶液向晶体附近)和溶质结合到晶格中,即运送过程和表面作用过程。晶体生长的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方式为螺旋生长和多核生长;③聚集,固体粒子变大,不一定仅是晶体的生长,有时也由小颗粒的絮凝而构成较大团块;④固相转化,尿液中有各种不同的固相物质,但其化学组成不同,或化学组成相同而水合程度不同。一般在动力学上有利而热力学上不利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固相物质是不稳定的,结合的前身团块将依次转化形成稳定相,这种转化不仅是单纯的晶格转变,还包含其他一系列改变,如钙、磷比值和水合程度等化学反应。   在结石形成过程中,一旦大晶体形成,附着于尿路壁面,成核和聚集可能是一种快动力学过程。在过饱和尿环境中生成结石则可能是慢动力学过程。在结石中矿物质与基质共存,其成长过程中还会发生一系列脱水及态相转变过程,使结石结构趋于致密和坚硬。   (3)结石形成的促进物和抑制物:尿液的某种结石盐呈过饱和状态,但为什么结石仅发生于少数人的原因未明。结石病人尿液中可能存在抑制物缺乏或促进物过多。除此之外,还有天然及人工合成抑制物如某些中草药、人工半合成酸性黏多糖等。   3.结石基质与结石形成 肾结石结石由结晶成分和有机物质(基质)构成,但基质对结石形成意义未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基质决定结石结构,是形成结石的必需物质。   (1)糖胺聚糖对结石形成的影响:   ①糖胺聚糖的构成: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又称为酸性黏多糖。GAG的分子量约为2~30kD,是细胞表面和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在调节细胞外液容量、电解质移动、钙在组织中的平衡和沉积(骨化或钙化等)和组织纤维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组成二糖单位的单糖不同可分为7种类型: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硫酸软骨素B;硫酸软骨素C;硫酸类肝素;肝素;硫酸角质。   GAG的酸性羟基和己糖胺硫酸基带有负电荷。除透明质酸外,其他GAG均具有硫酸基,易与带有正电荷的钙结合,且与带有负电荷的草酸有拮抗作用。肝素和硫酸类肝素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不同功能。被硫酸化的GAG具有与蛋白结合的重要作用,参与水的分布调节,1个GAG可与数百个水分子结合。最近报道,尿中一部分GAG是以蛋白多糖的形式排泄,在结晶和结石形成过程中,GAG可能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参与反应。   ②尿GAG的排泄:成人1天可产生250mgGAG,其中约10%从尿中排泄。正常成人血清中GAG约为2~3mg/L,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尿中的GAG多为蛋白多糖分解酶的产物,经肾小球滤过或由肾小管分泌到尿中。其中一部分为蛋白多糖。60%左右的尿GAG为硫酸软骨素A、18%为硫酸角质、15%为硫酸类肝素、4%为透明质酸、2%为硫酸软骨素B,但无肝素。   ③结石基质中的GAG:1956年,Boyce用EDTA将结石脱钙,从基质中提取GAG(主要以黏蛋白的形式存在)。基质中碳水化合物成分约占1/3,蛋白质占2/3。1968年,在基质中发现己糖胺,从而确立了GAG的存在。   目前认为,不同种类结石的基质GAG种类不同,如-水草酸钙和尿酸结石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类肝素,二水草酸钙结石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类肝素和透明质酸,而磷酸钙结石则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   ④GAG对结石形成的影响:实验证明,硫酸软骨素A能抑制草酸结晶凝集,而硫酸类肝素和透明质酸对草酸钙结晶的凝集无抑制甚至有促进作用。硫酸类肝素和透明质酸浓度的增高对草酸钙结晶凝集的促进作用增大。硫酸类肝素对草酸钙结晶凝集的促进作用略大于透明质酸,而两者混合则有极强促进结晶凝集的活性。   (2)基质大分子物质对结石形成的作用:   ①Tamm-Horsfall蛋白(TH protein,THP):THP是尿中存在的主要黏蛋白,由肾脏髓襻粗升支上皮细胞内高尔基体合成,可与钙结合。多数学者认为,TH蛋白既可抑制也可促进结石形成。   ②肾钙素(nephrocalcin):多天门冬氨酸和多谷氨酸能抑制一水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应用色谱层析技术可从人尿中分离提取出来。Nakagawa和Coe等经10余年的研究阐明了这一物质的本质,并命名为肾钙素(14kD酸性糖蛋白)。其氨基酸组成的特点是富含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而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极少。应用免疫组化将其定位于近端肾小管和髓襻上行支。   ③晶体基质蛋白(crystal matrix protein,CMP):1991年,Ryall等从草酸钙结晶中提取了对草酸钙结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蛋白,并命名为CMP(31kD),其N端与人凝血酶原相同,C端为活性肽(类似于人凝血酶原活性肽)。CMP对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凝集有强烈抑制作用。免疫组化发现,除肾小球外,肾单位的其他部分均存在CMP,免疫扫描电镜可见结晶表面也存在CMP,由于肾组织和尿中存在有CMP,所以其不仅来源于血液,也可能来源于肾脏的分泌。   ④血清蛋白:Dussol等发现,血清蛋白与草酸钙结晶结合可进入结石基质。此外基质中尚含有α-球蛋白,偶含γ-球蛋白。   ⑤骨桥素(osteopontine,OPN):OPN为一种糖蛋白,可将成骨细胞和羟基磷灰石连接。免疫组化发现,正常肾脏远端肾小管有散在的OPN。给大鼠服用乙醛酸制作肾结石模型时发现,随乙醛酸量增大,OPN含量增加,并使肾小管细胞肥大、空泡变性,继之钙盐沉积,形成结石核心。动物实验表明,PTH使肾组织中OPN的表达增加。肾积水,尿路感染时也可使OPN在肾组织中表达增加。雌激素可下调OPN的表达。   ⑥钙防素(calprotection):肾脏钙防素可能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存在于远端肾小管及其周围部位。肾脏形成结石时,局部的钙防素明显增多。   4.草酸代谢与结石形成 在肾结石结石中,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多见(约占80%)。因此研究草酸钙结石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   (1)草酸的性质:草酸(HOOC-COOH)为简单的二羟基酸。草酸是很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一种代谢终产物。草酸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以盐的形成存在,在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形式是草酸钙。草酸钙构成植物的骨架或真菌的菌丝。但在动物(特别是人)体内往往是结石的生成因素。   (2)尿草酸的来源:约10%的尿草酸来源于日常饮食,其余来源于体内代谢。虽然饮食中的草酸仅占尿草酸的10%,但却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阿拉伯人的饮食中草酸含量较多,钙含量少,因此尿中钙含量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尿草酸增加,所以结石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外,在低钙饮食或空腹时,肠道对草酸的吸收显著增加;一般进食后可见尿草酸增加;由于季节变化,尿中草酸水平出现波动,即蔬菜上市较多的季节,尿中草酸水平增高。   肠源性高草酸尿症病人尿中的草酸主要来源于饮食。回肠切除或行空肠-回肠吻合术(肠间短路)后,脂肪吸收不良,肠道内脂肪酸增加。此时,肠道内的钙与脂肪酸结合形成粪石,与草酸结合的钙减少,可被吸收的游离草酸增多,因此服用钙剂可降低尿中草酸含量。然而,口服钙不应超过3.0g/d,否则尿钙可轻度升高。大量饮用矿泉水后,由于钙摄入增多,所以尿钙增多,而尿草酸却减少。   (3)尿草酸排泄的影响因素:   ①钙的摄取:由于1,25-(OH)2D3和PTH的调节,所以即使增加钙的摄取量,肠道吸收的钙也不会过分增多。草酸在肠道的吸收缺乏这种反馈调节机制。若饮食中的草酸含量增多,肠道可吸收的游离草酸也增多,饮食中的草酸量可直接决定肠道吸收的草酸量。如果摄取的钙增多,草酸的吸收反而降低。一般认为,草酸从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分泌或重吸收,内源性草酸和由肠道吸收的草酸几乎均由肾脏排泄。同时服用乳酸钙和枸橼酸制剂可减少尿中草酸的排泄。因此,平时多进含钙饮食,对降低我国的结石发病率可能有重要意义。   ②高蛋白饮食:近年来,尿路结石发生率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与高蛋白饮食(尤其是动物蛋白的过量摄取)有关。所以,过量摄取蛋白质使尿中草酸增加,促进结石形成。高蛋白饮食促进结石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使尿中尿酸增多,尿液pH值下降,易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尿中尿酸增多使尿酸结晶形成增多,产生附生作用有助于形成尿酸与草酸钙的混合结石。   ③高脂肪饮食:伊藤晴夫采用多变量分析摄入的营养物质与尿草酸的关系。结果发现,钙可减少尿草酸。而脂肪可提高尿草酸水平。由于摄入的脂肪未被完全吸收,肠道中残留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所以本应与草酸结合的钙减少,导致游离草酸增多而被肠道吸收,使尿草酸增多。   ④肠道内草酸分解菌:从肠道内分离出可分解草酸的细菌(乳酸菌属的培菲康(bifidobacterium bifidum-sine)和丙酸菌属的propionibacterium等)。利用这些肠道细菌可探讨预防肾结石形成的新途径。   (4)草酸钙结石:肾结石结石的绝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研究表明,草酸钙结石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①结石形成部位的高草酸环境;②钙结合蛋白参与草酸钙结晶核心的形成;③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参与草酸钙结石形成;④结石基质和尿中存在的草酸钙结石抑制物。   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大致过程如下:在结石的致病因素条件(如高草酸尿、感染和肾积水)下,在远曲肾小管腔内或肾小管细胞内形成结晶,肾组织局部草酸浓度亦增高。前者使结晶继续生长、凝集、黏附,滞留在肾小管腔内上皮细胞并形成结石颗粒。后者诱发巨噬细胞聚集,吞噬草酸和草酸钙结晶,同时释放骨桥素和钙防素,在细胞因子的参与下,形成结石核心,并向管腔脱落,形成结石。
你好,简单来说,肾结石是由于机体内胶体和晶体代谢平衡失调所致,与感染、营养代谢紊乱、泌尿系统异物、尿郁积以及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是新陈代谢紊乱而造成的沉积物,主要有:草酸盐、脂肪、糖分、蛋白质、钙等摄入过量,而造成的沉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肾结石大多形成于夏季,因为热,出汗多(特别是运动后),水分补充不足,导致体液浓度上升,尿液也变浓,然后就像化学实验中的现象一样,尿中会析出结晶体,天长日久总是或经常身体缺水,结晶体就会长大,变为结石。结石的发病跟体质有很大关系,体液正常应该偏碱性,易得肾结石的人身体体液偏酸性。而酸碱性的调节主要靠饮食来进行。

文章TAG:石原  原则  连带责任  责任  深石原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