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鹤群翔空作者是谁

作者有好几个的 余映潮 是编著 最多的作者!

鹤群翔空作者是谁

2,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课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题 4、诗两首 授课时数 总 3 课时 学期总 课时 课型 新授 第 3 课时 三 维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这两首诗特点及写作背景。 过程方法 理解这两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学生对文学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有关本课练习。 2、完成练习册
我是来看评论的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课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3,余映潮老师故乡一教案中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哪些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2、科学性原则3、素材精选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余映潮老师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让语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下面请看余映潮老师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余映潮老师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让语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下面请看余映潮老师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

余映潮老师故乡一教案中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哪些

4,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2012年4月21日,沁阳永威校园内人头攒动,到处可见行色匆匆的听课教师从不同的方向往报告厅汇集。河南省第四届“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即将在这里举行。为期两天。短短的两天中,我重点听取了“第四届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报告和专家——余映潮、赵谦祥、闫学老师的主题报告。其中印响颇深的是余映潮老师《专项研究的力量》的主题报告。听后,不禁为余映潮老师的学识而惊叹,为余映潮老师孜孜不倦、永不懈怠的精神所折服,更值得我欣喜的还不止这些,因为此次活动让我洞悉到:一个教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余映潮老师开门见山指出“名师”提升专业素养有效治学方法——读和写。读——读课本,读专业杂志,专业报刊。余映潮老师年逾花甲,依然每天在读。写——写随笔,写论文……余映潮老师10年写了100篇案例评点,论文、随笔更是不可计数,但依然每天笔耕不辍。余映潮老师明确提出没有“读”与“写”,很难做高层次的教师。其实这个道理相信每位同仁早已知晓,但往往都是“心动”却没有“行动”。可能因教学任务诸多而搁浅;可能因家庭琐事繁杂而弃之一旁;可能更因感慨“年龄以大”而忘而却步……总之,我们总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措辞来停留自己的人生脚步,放纵自己的懒惰与懈怠。直到听完余映潮老师的报告,内心波澜起伏,决心也一点一点变得坚定。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立足点在哪?从何处起步?如何去做?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这尚且简单,更为难的是写什么?文章千千万,哪个研究领域都有名家名篇,我们还可以写出怎样的有价值的文章?以上众多困惑在余映潮老师的专项研究中一一得到解答。“专项研究”,听起来似乎高高在上,触不可及,但余映潮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与学科教学直接关联,视点小内容深,例证丰富又不离学术的专门话题的研究,都可以称为专项研究。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开展,而且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且专项研究能让我们收获颇丰:1、锻炼自己恒久的坚持力。2、深刻的洞悉某种语文观象。3、收获非同寻常的资料性成果。4、最优化把教学的细节做好。5、提升与完善自己的教学特长。6、实践多种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这众多的“硕果”将引领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在“读与写”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在听取“专项研究的众多益处”中,我收获最大的是明确了设计一节好课的要求:1、思想明晰单纯。2、提问精粹实在。3、品读细腻深入。4、学生活动充分。5、课堂积累丰富。余映潮老师重点指出,一节好课必须少提问多交流、把大量的的时间给学生,把整块的时间给学生。回眸我们众多的课堂,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反复强调,反复点拨,总怕学生忘记了问题;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容不得学生多思考,一有举手,马上交流,不能给予学生充分学习时间,更不关注全体。久而久之,不仅流失了大量的宝贵的课堂时间,也让学生养成了不积极思考、不深入探究的坏习惯。所以,上好一节课要思路清晰,提问简洁,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真有收获、大有收获。 听课评课是如今学校里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掌握听课评课的要领。而只会听,不会评;甚至不会听,不会评的教师屡见不鲜。在没有听取余映潮老师的主题报告前,我认为自己的听课评课水平也算是学校中屈指可数的,但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开展听课评课?听课评课要注意哪些细节?余映潮老师将长期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长。听课评课可以关注以下八个方面的细节:1、是不是碎间不断。2、是不是无切分、无过渡、无事例、无小结。3、是不是让学生有效的大量的活动时间。4、是不是有形式与角度的变化。5、是不是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教学特长。6、是不是哆嗦,评价语言重复单调语言极滞。7、课件是不是无层次,太华哨,很喧闹。8、是不是预习过分,预伏过多。 以上总结,仔细斟酌,受益匪浅。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有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更能警醒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课堂的质量。总结反思——余映潮老师之所以硕果累累,这一切得益于什么?得益于专项研究!只有在专项研究中不断地开展“读与写”,坚持“读与写”才能让我们不再平庸,才能让我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行动起来,不再犹豫!让“读与写”伴随我们的教育事业一生!也伴随我们的生活一生!
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十条建议 建议1、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就是把世间有世人无的东西巧妙地还给世人。 建议2、合理定位,撑大思维格局。 从教师到学者,再到专家,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维护品牌的有效途径:转型、提升。 建议3、走向自然和真实。 真实的生活目标帮助我们做真人,真人做的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建议4、降低幸福底线,扩大忍耐极限。幸福是一种感觉,只有有效的情绪控制,才能控制幸福的方向,人失去情绪控制的时候,很难保持做人的优雅。 建议5、合理使用自己的智慧。 聪明----创新----创意 别把聪明当智慧。 建议6、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立足班级,合理定位,尊重规律。 走出抱怨困扰,用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建议7、好习惯帮助自己实现超越。 教育反对经验主义,教训才是可宝贵的经验;分享——共享——反思——记录 循着这条路线找到自己的发展轨迹。 建议8、学会借势、借力、借智慧。 站在成功者的肩头,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挑战意识,才抓得住机遇。 努力造一架梯子让自己靠近卓越的人。 建议9、用国学智慧浸润心田。 国学,让五行归位。 微笑,改变个人风水。 儒、释、道三修,内心强大。 养生之道,贵在修心,固本培元。正气所盈,邪不可干。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马卡连柯 建议10、尊重生命,扩充生命宽度。用恋爱心态工作,珍惜一切缘分。 世界上没有敌人,敌人是自己内心不清纯的影子,拉近心的距离,清扫内心思虑。 感谢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精彩的时代,感恩我身边有这样一群给我温暖的朋友,因为这些,我的生命情态发生着改变。 此生做一个教育的行者,一直走在思考的路上。

5,如何正确的处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是“应该动态的”,“如果预设都做好了, 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却也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预设与生成,是随着新课程出现的一对矛盾体。如若不能明白“课改,就是改课”的道理,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能以学定教,老师只是一味的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也就无须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新课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教育改革,需要我们真正的付诸如行动。 讲课文蒲松龄的文章《狼》,我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2、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课文所阐明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善于斗争;并同社会上的假、恶、丑等阴暗面作斗争。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在第二节课时,我的预设是先由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狼的本性的那个字,然后再慢慢地依次研究狼的其它特征。“黠”字体现狼的本性,文中有相关的语句;除了“黠”,其它的特点,还有“贪”、“凶”,也有体现的语句。而一个同学却打破了我的预设,为我带来了麻烦。她说狼很聪明团结等,我追问依据,她证据凿凿的说:“两狼之并驱如故看出了狼的团结,并不为骨与肉而争抢相对;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还有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足见狼的聪明。” 遇到这样的意外,我始料不及,因为这课我讲了很多遍,也没有这么问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矛盾,我很清醒的知道是这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了误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学路、教路与文路的统一融合,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我笑了,没有完全的肯定这个学生的不足,而是先赞扬她的不同与他人的见解,也使学生们知道狼也真的是有这位同学所说的“团结、聪明”的特点。然后一转,我说“那么这篇课文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狼,所寄予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学生研讨得出,是讥讽嘲笑的,依据是结尾的作者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正确的解读教材 ,是必须通过仔细的研读,而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即使仔细的研读也不会有自己的东西的。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效应就在于此,而且,机智的驾驭课堂也是少不了。 生成可以是我们课堂上的精彩的花絮,而一旦的处理不好,却也可以会是我们课堂上的败笔之所在。 下面几个例子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 一位教师执教《塞翁失马》: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时,教师有些兴奋,马上放弃计划,抓住这一“可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堂课就在争论“马的公母”中过去了,令人汗颜。 还有一位教师执教《虎门销烟》:当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时,教师对此观点大加赞赏,并即兴组织学生争论,文中的爱国情感被搅得荡然无存,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个例子就出现了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生成的契机而导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一课,我去年下半年教过,对教材 ,我很熟悉。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这个问题,是对教材理解的不够,也不透,没有真正的明白“虎门销烟”中的“销”字,误以为是“烧烟”;本来出现这样的生成的问题,会极大的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而因为教师没有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盲目的引入学生的讨论,从而致使文本的德育教育的功能丧失殆尽。如果老师在问题出现后,能够强调“销烟”的“销”字,使学生明确林则徐用的是化学的方法,而不是烧烟;再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相信林则徐真的要禁烟,以为林则徐要发大财了的误解。可看到林则徐整个销烟的过程,信服了,也为林则徐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所折服、赞叹。这样的机智处理,渲染了文本的爱国情感,突出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够适时的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明确林则徐销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发出大量热,为防止废气,避免鸦片污染土壤,就采用向水中加入鸦片和氧化钙的方法通过产生大量的热来分解鸦片,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欲求。由此看来,同是生成,教师的处理的方法决定了生成效果的优劣好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叶澜教授认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谙熟了这些教育的名言,我们就会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也能够机智的处理意外的生成。大课无痕,好课无案,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为了更好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要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以简驭繁。大道至简。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与典范。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文章很长,要做到长文短教,我就采取了板块式教学,以主问题的形式来构建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行文线索,出示一个主问题:丑小鸭先后流浪到了多少个地方,受到了怎样的遭遇?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出生地(被排挤)→沼泽地(被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向往美)→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第二课时的主问题设计是:丑小鸭我说你就变成了白天鹅?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仔细的研读文本,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并相时的而做了如下的板书,形神并茂,给予学生以没干的同时,也暗示了从丑小鸭化蛹成蝶的要诀:白天鹅善追求/有理想/宽容/善良/丑小鸭/为什么要以简驭繁的来处理教材呢?一是为了教有所得。我们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即是少则得,多则惑。二是能够摒弃杂芜,更好的瞄准教学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节外生枝的不良的生成。三是预设力行简约,才能有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也才能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可以参照去年xx在流动听课的授课存在的问题来谈) 教师要细致的钻研文本,准确的把握文本的内涵;教师也要不断的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教师更应该拥有成就美好教育人生的双翼“爱”与“责任”;学校也要有良好的制度与积极向上的氛围(我们学习各种教改模式,借鉴成功的经验,却很少能够做到复制,究其原因,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我们仅仅是看到了模式、方法的本身,而背后的学校的整个文化,我们是学不到的;我们学不到的就是“制度与氛围”。我补充一句,那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学的到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老师浮躁的很,名利化尤其严重,职业的倦怠也逐渐的显露出来。)。没有最后这两点,预设也只能是抄写教案的应付糊弄的一种为了检查的形而上的东西,生成更不会有深层次的交流碰撞和 激情绽放;学习模式也只能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课堂教学改革只有端正了教师的“人的价值观”,激发了教师投入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呈现百花齐放满园争春的大好局面。 以上围绕着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参照着个别的典型案例,从某一方面零零碎碎的浅谈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处理,一孔之见,如有不当,还请领导、同仁予以斧正为是。

6,结合余映潮散步来叙述什么是板块思路

1993年3月,笔者的系列论文“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开始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第一篇文章就是评点上海市教研室徐振维老师的《〈白毛女〉选场》教学案例。在评点文字中,笔者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同时提出来的,还有“板块式”这种说法。(见《中学语文》1993年第3期《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笔者在评点中说道:  ……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块板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再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问题的设计极富特征。这四个问题,可称为“串问”或“顶针问”,四个问题一个接一个,涉及的内容一个比一个精细、深刻,似乎一气呵成,组成了完满的教学结构。……  从此以后,“板块式”和“主问题”就成为我的倾力、倾心的研究目标。  1998年,笔者的长篇论文《“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例谈》分为(上)(下)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专业杂志《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9期、10期之上。  2000年,《语文教学通讯》第7期发表了笔者的新的研究成果:《板块并列式思路》。  2000年7月29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报告会上,笔者作了关于《板块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的学术讲座。  2001年3月,在湖北省教育学院省教育咨询部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笔者作了《谈“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的演讲。  2003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6期、第7期分别刊发了笔者的《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的(上)与(下)。它们是“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的一部分。  2003年,《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发表全国中语会原理事长张定远先生介绍我的长篇文章《余映潮——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文中专门用了一个段落评说了“板块式”教学思路:  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  2005年3月30日起,《光明日报》连载笔者的以“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设计”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共10篇,第一篇就是《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文中所举四例,全部呈现“板块式”教学思路。  2005年9月,上海方略教育集团从上海来到荆州,拍摄了笔者的《“板块推进”式教学模式》专题讲座。  2005年,笔者的专著《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出版,2007年,专著《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出版,2008年,《余映潮讲语文》出版。三部著作之中,均有对“板块式思路”的论述。特别是《余映潮讲语文》,用了一个章节来阐释“创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1997年以来,笔者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来表现“板块式思路”的魅力,100多个课堂教学的案例,几乎都与“板块式思路”有关,它们绝大多数都运用了“板块式思路”的设计手法。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请看几个“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  1.课文《说“屏”》:  选几个词儿读一读  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选一个精段品一品  这是从“学生活动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2.课文《行路难》:  欣赏课文中的美句  解析课文中的难句  这是从“课文理解”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3.课文《泥人张》:  学习活动之一:概说课文  学习活动之二:细品课文  这是从“教材处理”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4.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这是从“开发资源”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自读课文:我们读懂了什么  讲读课文: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这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6.《云南的歌会》:  话题一:《云南的歌会》的结构层次美在哪里?  话题二:《云南的歌会》的民风民俗美在哪里?  话题三:《云南的歌会》的描写片段美在哪里?  这是从“主问题”设计的角度形成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从以上教学思路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板块式”思路的比较明显的特点:  1.简洁,实用,好用。教学过程非常清晰,非常有序。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绪不清的问题。  2.课堂教学明晰地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态势。“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3.由于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  4.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创意的水平。  5.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的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6.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协调教学节奏,能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7.实际教学之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各种文体或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8.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  可以说,“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而言,“板块式”思路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创新,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突破,是一种具有实力的挑战。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思路设计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果没有教学思路的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一片混沌。  “板块式”思路因为“简明”而可以成为大面积上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首选。  其操作要领如下:  1.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线条简洁”的主要特点是,一个课或者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活动的角度非常清晰但教学的步骤又不是很多。  如《最后一课》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两个重要的教学“板块”组成:  课文品读之一:文意把握  课文品读之二:片段欣赏  这一节课立足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深深带入课文。板块一“文意把握”是“面”,板块二片段欣赏是“点”。全文的教学点面结合,既整体式地了解课文内容与情节,又集中力量欣赏最美的片段,从而达到“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思路的设计应该确保在“清晰”前提下的“重点突出”。或者是某一个教学步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予更多的时间;或者是大多数的教学步骤都关涉到某个教学内容,以显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这个教例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板块式”的,同时又表现出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和阅读技能训练。  3.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即给课文的教学有意地贴切地假设一种教学的情景,但同样的,这个课的教学又是步骤清晰、线条简洁的。  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的创新设计: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  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郁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教学过程清新明朗,诗意浓郁,别具一格。  4.从“活动充分”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应是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要义,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和教学技艺成熟的标志。根据“学生活动充分”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可以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  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创意。  课堂活动之一:整体感受课文,积累课中语汇  课堂活动之二:实践阅读方法,认识说明对象  课堂活动之三:品味课文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这个课例鲜明地表现了“学生活动充分”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地占有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并进行着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实在是“美”,真正是“实”。  ……  总之,“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除了一个“课”之外,它可以“小”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它也可以“大”用到一个单元之中,使这个单元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没看懂什么意思?

文章TAG:余映潮  鹤群翔空作者是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