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民法相关问题

私法吧,对民法权利的保护

民法相关问题

2,民法典278条司法解释

民法典还没生效实施没有司法解释,2020年度民法典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刚刚立项。
同问。。。

民法典278条司法解释

3,民法相关问题

BCD。 〖解析〗(1)A是幻想管理,排除。(2)可以兼为自己的利益,选择B。(3)无因管理是事实行为,不受行为能力的限制。选择C。(4)无因管理的本人,亦可为不特定的的多数人(此为价值判断)。选择D。

民法相关问题

4,民法总则规定对金夫人得确定有争议的由监护人住所地的什么指定监护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没看懂什么意思?

5,民法通则全文民事纠纷拒不赔偿如何处罚

对方 不肯赔偿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处罚问题。  但是,如果在民事诉讼中,违反民事诉讼规定,妨碍民事诉讼的,可以由法院予以民事制裁(罚款或拘留);如果在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1、民事纠纷,双方协议的内容只要不违法,就有效。现在是民法总则。2、双方协议侵害国家利益的,自始无效;侵害集体利益的,效益待定。

6,依具民法总则利害关系人在申请失踪和死亡上产生争议的该如何做出

《民法总则》第40条规定了宣告失踪制度,第46条规定了宣告死亡制度,这两个条文对于申请宣告失踪的主体和申请宣告死亡的主体,只是一般性的规定了利害关系人,没有对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做具体的限制。结合之前《民法通则》的规定,在申请宣告失踪这个问题上,利害关系人本身是没有顺序限制的。  在宣告死亡这个问题上,《民法通则》规定了利害关系人是有顺序的,是配偶作为第一顺序,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二顺序,配偶的意见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是否在下落不明自然人提起宣告死亡申请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应该以配偶的意见为准,因为这会涉及到夫妻人身关系、婚姻人身关系。  但这次《民法总则》在利益衡量上进行了一个更加精微细致的设计,即使申请宣告死亡,利害关系人也不做顺序的限制。与之相配合,如何来平衡夫妻之间的婚姻等人身关系呢?对这个问题,《民法总则》第51条做了规则设计,配偶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申请宣告自然人死亡过程中,顺序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可以提起。如果配偶之外其他的利害关系人,比如下落不明之人的父母、子女,提起下落不明自然人宣告死亡,这个过程会影响到配偶之间的婚姻等人身关系,那么,如何衔接他们的人身关系呢?通过51条来进行具体配合,也就是说如果配偶再婚,婚姻关系就不能保留了,也可以向民政部门书面声明不愿意保持婚姻关系,此时婚姻关系也可以得到法律的调整。

7,民法总则中有关侵权法的条文新规定有哪些

民法总则中有关侵权法的条文新规定有哪些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相关知识: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一)侵权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侵害,依法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最主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对全部损失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但全部赔偿原则应受损益相抵、过失相抵规则等的限制。损益相抵,亦称损益同销,是指赔偿权利人基于发生损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应由损害额内扣除所受利益,而由赔偿义务人就差额予以赔偿的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则。2、 财产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无论是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还是精神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唯一的赔偿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为之。(二)停止侵害是指侵害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排除妨碍是指侵害人排除由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四)消除危险消除危险,是指侵害人消除由其行为或者物件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五)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侵害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者获得的财产移转给所有人或者权利人。(六)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的条件有二:一是可能性,即受损害的财产在客观上具有恢复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受损害的财产须有恢复原状的必要。(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加害人在其不良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不利后果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是指加害人在其侵害后果所及范围内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曾受损害的状态。消除影响是侵害人格权如隐私权、肖像权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则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变化考点1自然人出生、死亡时间按照以下顺序认定:“出生证明记载→户籍登记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其他证明”,改变了《民通意见》规定的“户籍证明记载→出生证明记载→其他证明”的顺序《民法总则》变化考点2第16条:胎儿在涉及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方面,视为具有权利能力,但其分娩时为死体的除外。该规定将对胎儿利益保护的范围从《继承法意见》第45条确立的遗产“特留份”制度扩大到“接受赠与”。《民法总则》变化考点3: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的年龄起点从《民法通则》中的10周岁改为8周岁。如果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修改,不妨走访幼儿园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民法总则》变化考点4:监护制度(1)取消“有关组织指定前置”,有关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2)增加规定“临时监护人”。(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遗嘱指定监护人”制度。(4)增加“意定监护”,即完全行为能力人“未雨绸缪”,与相关主体事先协商确定自己日后的监护人。(5)规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监护人资格与“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义务分离,即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继续履行相关义务。《民法总则》变化考点4:监护制度(1)取消“有关组织指定前置”,有关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2)增加规定“临时监护人”。(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遗嘱指定监护人”制度。(4)增加“意定监护”,即完全行为能力人“未雨绸缪”,与相关主体事先协商确定自己日后的监护人。(5)规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监护人资格与“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义务分离,即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继续履行相关义务《民法总则》变化考点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确立财产代管人“轻过失免责”规则。(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时间的认定:一般情形为“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特殊情形为“意外事件发生之日”。(3)规定撤销死亡宣告后婚姻关系自行恢复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愿自行恢复。《民法总则》考点6: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去“合法性”《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于是存在“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之实质区分。《民法总则》果断去掉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评价,即只要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行为,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民法总则》变化考点7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1)不再区分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只要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在满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为能力范围实施的行为,均效力待定。(2)该规定结束了旧法时代对“单方行为”与“合同行为”效力区别评价的局面(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单方行为一律无效,合同行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民法总则》变化考点8: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民法通则》中撤销权的行使期限采取一刀切的规范模式:主观标准1年。《民法总则》将其分为三种情形:(1)欺诈、显失公平——主观标准1年;(2)胁迫——胁迫行为结束之日起1年;(3)重大误解——主观标准3个月。此外,上述三种情形均受最长除斥期间5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算)的限制。摘自 houda 法 硕 杨善长老师微博

文章TAG:民法典  存在  争议  条文  民法典存在争议的条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