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我国民法将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三种
来源:整理 编辑:律生活 2023-09-21 05:27:06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民法将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三种
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不完全)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2,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主观方面,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力,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2)客观方面,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或应尽义务承担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ー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3,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我们国家把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三种
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简称“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您真会问,一句话就问了很多,公民就是自然人的统称;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范围很多,想全面了解的可下载《宪法》第33~50条相关规定;其他问题请下载参考现行《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36条相关规定。
4,民事行为能力包括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1.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近亲属;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三、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什么
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在我国,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6,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几类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求答案
10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10-14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4岁以上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部分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希望帮到你。根据我国《民法》第11条之规定:1.18周岁以上的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16周岁~18周岁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民法》第12条之规定: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民法》第13条之规定:精神病人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终上所述: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7,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的制约。换言之,理智不健全的权利能力者,若任其独立参与民事活动,可能会损害自己,也可能会损害别人。所以,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就有民事行为能力,两者确认的标准不同。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无与自然人的意识能力有关。意识能力是对自己行为所发生何种效果的预见能力,自然人有无意识能力属于事实问题,中国现行立法技术对心智正常人采取年龄主义划线,即达到一定年龄即认定其有行为能力;而对成年精神病人,则采取个案审查制。自然人在因过错侵害他人权利而须负民事责任时,能不能自负其责,不仅取决于意思能力,还与责任能力有关,责任能力是自然人对自己行为加害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也是有民事责任能力人,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有责任能力的,而不是限制责任能力。
8,民事行为能力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的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资格。行为能力不是基于出生而产生的,也不是么个人都具有的,由于人们的年龄、生理、心里等状况不同,因此,人们的行为能力是有差别的。行为能力需要公民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具有一定的认识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可以保障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法律赋予的种种权利。
9,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个阶段
法律依据一般人的智力状况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不同情况。
依《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1条第一款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1条第二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治理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二款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第13条第一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参考资料:21世纪法学课程教材 《民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章TAG:
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民法将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三种